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 崔贯利
小明语录
青春期能够把我们很多人在婴儿时期、幼儿时期、少儿时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得到再次修正。
01 改造完美孩子
学员:
一个二年级小孩,不太愿意学习,但是碰到有兴趣的还是喜欢去写,聊起来滔滔不绝,比如孙悟空,我在和他在写这个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说自己能写到哪,到时拿给妈妈看。
后来妈妈进来后拿起来就发现拼音错了,没有标点符号,等等,一一指出来,还有一些认为他会写但故意写错。
孩子听到这些要走开,并表示不想修正。
趁着孩子走开,我说孩子有改善的地方,妈妈可以多肯定一下他做到的。后来也提了一些类似小明老师说的同伴、运动、艺术等方面建议,但妈妈说都试过了。
像这样的孩子要如何改善呢?或者要如何分析这位妈妈?如何提一些有成效的建议呢?
小明老师答疑:
你们怎么到现在还这么糊涂呢?同伴、运动、艺术这个东西是能试过就够了的吗?
这个是玩一辈子的,你以为是药吃两天就算了?
他妈说他试过了,试了几次?试了几天?这至少要玩满整个初中的。
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儿在谈学习,这个孩子大概率未来是要被毁掉的。
学员:
同伴,运动,艺术,玩一辈子。
是的,谢谢小明老师,一语点醒,当时就真的糊涂了。
小明老师答疑:
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如果能够踏踏实实耐住性子坐在教室里学习,这个小孩儿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现在我们社会教育的本质就是非要把正常的小孩变成不正常的小孩儿,最后去吃药,或者去玩游戏,毁掉他们的一辈子。
02 有一个自律又聪明的孩子有多好
学 员:
真的有这样的小孩,坐定一节课。课上内容吸收也好。
一个班上也总有坐不定的、走神的、爱发言的……
这是不是就是自律又聪明的孩子呢?
小明老师答疑:
小孩儿就不要谈在学习上的自律。这种能够坚持坐下来学习的孩子,他失去的是天性,得到的是父母要的虚幻的自恋。
而在未来一个不再看文凭的时代,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天性,他很多才能都得不到发展的机会了。
这样的孩子得到了文凭也会失去他的未来。
学 员:
过早、过度阉割几乎是确定的,但未来聪不聪明、大脑发展如何,真是不好说。
小明老师答疑:
你观察一下现在的青少年、青年就明白了,你看看现在的这代孩子们有几个人还喜欢大自然?又有几个孩子拥有创造力?
中国从七七年恢复高考到现在,那么多的高考状元,那么多清华、北大在国外留学的,有几个理工科的诺贝尔奖?
你再看看中国心理圈几百万心理咨询师有几个人拥有灵活的人格和创造力?
又有几个人会真正地理性,去思考自己的孩子的问题?
又有几个中国的心理工作者创造出了自己的观点,自己对于心理治疗的技术和理论?
毫不夸张地说,我至少是极少数拥有独立观点,独立思考能力,研发原创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的。
03 真正的天赋
学 员:
上课就应该闹
所以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就如降维打击般感觉,都是一群巨婴。
嗯,对的,只喜欢手机
我娃儿还好,从小旅游,现在在国外,然后,每年有旅行安排。但是,就是不回国了。
小明老师答疑:
现在培养出了一堆不喜欢自然、不喜欢同伴、不喜欢运动、不喜欢动物,只喜欢手机的没有天性的孩子,家长们还觉得很骄傲,想想有多扭曲。
几乎所有的未来成就都和一个人最基本的一些天性有关系,比如说观察力。
一个孩子整天坐在教室里学习,不喜欢自然世界和活动。最终无一幸免一定是疯狂玩手机游戏,你说他培养出的什么样的观察力?是观察手机的质量的观察力吗?
没有了对自然的兴趣,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拿到一个文凭又有何用?
因为几乎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对人、对动物、对自然、对世界的观察力。
一个孩子只喜欢观察手机,你认为他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天赋?
点一点,听小明老师系列微课 「链接」
小明语录
母亲给孩子提供的作用是满足,父亲给孩子提供的功能是不让孩子满足、剥夺孩子,把孩子从母亲身边拉开。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 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