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气象学会率先发布这是“地球有气象记录以来十大最热年份之一”,北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碳浓度增加等地球“呼救”信号,成为那一年国际谈判桌上无法被忽视的议题。
而彼时南中国的一个杂草枯黄、厂房林立的角落,一座带有浓厚实验色彩的低碳城已经呼之欲出,率先展开一座城市为了一个星球可以做到的低碳探索。
如今,绿色之风吹过这片土地十年,大城初显。
2013年1月,国际低碳城启动区桩基工程施工中。
从深圳市中心向东北方向进发,位于深莞惠三市交界的丁山河畔,三座小方盒一样的建筑映入眼帘,其顶部铺设的1.1MW光伏,相当于等效植树3.7万棵,每年生产约127万度绿电,减少碳排放606吨。
这里是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以这三个占地8.6万平方米的“生态之盒、呼吸之馆”为起点,在方圆53.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年围屋新桥世居摇身一变为国内首个近零碳示范社区,99.99米的未来大厦,以精巧的多功能外观和“会呼吸”的建筑技术,在龙岗天际线上绘出低碳发展的未来符号。
丁山河畔,蝴蝶湖边,古色古香的新桥世居,创新崛起的未来大厦……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此串联。湛蓝天空和绿色建筑相互辉映,一幅可持续先行示范的深圳画卷缓缓展开,生动讲述一个来自中国的超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精彩故事。
作为低碳“先行者”,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远航探索,不在于眼前两三步的轻重缓急,也不止于十年的沉淀耕耘,而是深谋远虑、行稳致远,开辟出一条低碳发展的创新航线,构筑起一座零碳城区的“深圳样本”。
由新桥世居改造成的国际低碳体验中心。
推开新桥世居的围屋大门,身后可见水塘清澈,白鹭浅翔,脚踩古朴幽静的石板路,印有“低碳24h”字样的井盖,指引人们前往自发自用的“光伏停车场”、放置即可为手机充电的长凳、废弃物集中处置区……
新桥世居这座百年萧氏祖屋被打造成国内首个近零碳示范社区的背后,正是龙岗坪地这块“宝地”上,国际低碳城从萌芽到崛起的缩影。
2010年,在一场名为“中荷低碳城研讨会”的国际合作研讨会上,深圳国际低碳城聚焦了全球的目光。
当时,作为工业强区的龙岗集聚着大量传统优势产业,也较早遇到了资源环境的“瓶颈”,更早催生出绿色发展理念的“觉醒”。当时的坪地街道虽然多为低端的加工制造业,附加值较低,但三面环山,河谷穿流,生态本底十分优越,更有客家文化繁衍生息,孕育朴素生动的的低碳生活概念。
深圳国际低碳城原始地貌。
“这将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发展模型。”出席低碳城研讨会的荷兰动态城市基金会主任何新城曾强调,“这是一个中国带给世界真正的合作突破。”
国际低碳城将摒弃以往“大建厂房、高楼、烟囱”的旧有模式,转变发展观念,书写一个属于龙岗的产业升级新故事,一座带有浓厚试验色彩的低碳城愿景呼之欲出,正式落户龙岗坪地。“国际低碳城”也升级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先行构想,获得深圳市和国家级、世界级层面的关注和支持。
建设中的国际低碳城。
2013年,刚刚建成的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迎来高光时刻——成功举办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时,惊艳了来自国内外的千余名专家学者。世界的目光从此聚焦在深圳东北角的这片土地上,为国际低碳城这个“蓝图”的落地写下了精彩的开局。
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幕。
承办多次深圳国际低碳城主论坛后,国际低碳城吸引了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及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员及专家学者参与,完成了一批重要项目签约,其中包括国际低碳清洁技术合作与交流平台、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与金融机构碳金融合作项目等“大手笔”,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欧盟委员会授予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称号,为国家、省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带来众多有益尝试和探索经验,成为代表“深圳质量”的示范区和引领区。
“我们这5台氢能公交车的燃料来源于氢,在行驶过程中唯一的排放物是水,真正实现绿色无污染。”
2021年10月20日,随着第一批“低碳”乘客登车,深圳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经过国际低碳城,“加氢20分钟,续航650公里”的新科技亮点频频,充分凸显深圳继全国最早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抢占绿色产业变革制高点,保持领先梯队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当年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接驳线路,这条氢能公交示范线乘载着以崭新姿态转型的国际低碳城,再次闯入大众视野。
这一年,未来大厦建成并试运营,深圳国际低碳城文化会议中心主体开工,深南电路、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未来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创新平台落地……
在拓展低碳产业空间和构建低碳产业结构中,国际低碳城不断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并迎来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主论坛时隔三年再次回归。
如今,乘氢能电动车漫步国际低碳城内,扑面而来的新鲜氧气得益于定时开启的森雾系统,让人犹如置身森林;马路两旁的路灯采用风光互补灯,最大程度降低能耗;废弃钢铁做成的各式雕塑,截桩做成的各式凳椅,处处体现着绿色回收理念……
而走进低碳城会展中心,迎面的一张大屏实时记录整个园区的温度、湿度、光伏、碳排放的数据。会议室的绿色“管道”里涌动着新鲜的氧气,这是国内首创的微藻固碳生态氧吧系统,将天然森林氧吧的绿色健康环境带进室内……
磁悬浮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光储充电桩系统、微藻氧吧、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等127项低碳技术应用中,国际低碳城的低碳改造成为存量建筑时代的率先突破,尽显“双碳”引领下,一个“换道超车”、全面升级的零碳城区高清样本。
国际低碳城“王者归来”的背后,龙岗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将国际低碳城作为“低碳智造核”东核的最重要支撑。
“龙岗将依托深圳国际低碳城这一重要平台,深入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壮大计划,引进集聚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领军企业,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率先走出一条工业大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
2021年11月23日,以“双碳引领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龙岗区绿色低碳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坪地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举行,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表示将大力引进国家能源(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绿色发展产业基金、新能源产业园等优质项目,壮大龙岗的“IT+BT+低碳”产业矩阵。
从着力改善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到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龙岗的绿色低碳发展以国际低碳城为样本,历经蓝图绘制、发展路径、发展成果等不懈努力,转型效益初步显现。
沿着盐龙大道由西向东,形如蝴蝶展翅的蝴蝶湖畔,一栋高99.9米、远看像几块积木“堆砌”而成的未来大厦拔地而起。中外专家慕名而来,学习这栋“会呼吸的建筑”如何发电、存电、成为全市首个近零能耗建筑,为未来建筑做了生动示范。
而在国际低碳城,不只有定义未来的建筑,更能感知来自未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个夏天,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实验在国际低碳城附近展开,实验者们利用地面模拟密闭隔离环境,研究舱内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保障航天员长期飞行提供重要研究数据。
国际低碳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起的云碳智慧管理平台,可以让用户通过登陆个人碳中心,自身的碳足迹和碳排放一目了然。
在未来,国际低碳城还将通过双碳云脑平台,对园区内碳足迹、碳计量、零碳资产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与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数据填报系统等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搭建未来建筑、汇聚低碳产业、探索低碳生活,国际低碳城是龙岗人对想象中的未来城区的精彩切面。在这个切面中,国际低碳城深刻影响了龙岗的发展轨迹,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并举,绿色正成为城区发展和民生幸福的底色。
随着深圳国际低碳城配套项目“低碳乐城”项目启动,低碳城片区第一个功能完善的配套项目正式建成,助推片区配套升级;蝴蝶湖畔鸟语花香,和丁山河、新桥世居相互依偎,成为龙岗人的新“网红”打卡点;文化会议中心、低碳城滨水公园等项目的建设正如火如荼……龙岗在全国率先探索产城融合的“双碳”有效途径。
而在国际低碳城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里,通过互动体验为地球“降温”,操作垃圾分类闯关小游戏,骑上激光单车,一边运动一边“发电”,参与节能减排……这里被评为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全区多所中小学在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以“小小讲解员”“小小督导员”的身份,把自己的所学、所感传达给社会大众,鼓励更多家庭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践中。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将为城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而深圳国际低碳城正寄托着对这场先锋变革和理想未来的想象。在绿色建筑探索、生活方式创新和生态环境升级中,“低碳绿”正成为未来理想城区的重要底色。
【统筹】凤飞伟
【撰文】郑伊灵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