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秋天里,与黑峪村重逢

文/孙建修

在春天里,我与几位文友走进黑峪村,赏梨花盛开,观乡村美景,品特色美食。触景生情写了一篇《春天里,与黑峪村握手》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感到欣慰,更值得一提的是亲眼目睹了壬寅年的梨花盛开,使我流连忘返。

在文章结尾处这样写道:“……黑峪村有许多精彩故事,成就很大,这只是讲了黑峪村的一个侧面,还有许多故事需要讲述。乡村振兴中的黑峪村,期待来年再握手,赏不一样的风景。”该文字既有期待又有赞美,始终记在我的心中,回味着。因为黑峪村的确有许多故事,需要挖掘整理,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这不,还没“期待来年再握手”,就接到了黑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亓增勤的热情邀请,让作家们前往参观指导。

中秋节前夕,我们一行十几人,在秋天里,与亓书记握手,与黑峪村重逢。如果说,第一次是慕名而来,欣赏梨花,心情愉悦。那么,第二次却是有意为之,采摘黄梨,喜看丰收。从而,走进了富有魅力的黑峪村。

黑峪村(后黑峪村、前黑峪村、官庄村)隶属莱芜区高庄街道,全村238户,738口人,耕地面积800亩,山场面积2800余亩。它位于嬴城西南方向12千米,高庄街道驻地西南方向10千米处。它北邻笔架山,南望莲花山,东与小庄村为邻;西与牛泉镇庞家庄为伴。从城区、街道及村庄,一条蜿蜒曲折的柏油路连接着美好的世界。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休闲、度假游玩的好去处。

据《亓氏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亓姓由劝礼村迁此建黑峪村;明正德年间亓姓由米庄迁此建村,当时山峪中古树参天,荫翳蔽日,故名后黑峪村;据《李氏谱碑》记载,清康熙年间李姓由孟中荣迁此建村,为后代吉祥,故名官庄村。因区划调整,便于管理,将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为:黑峪村。无论村庄称谓如何沿革,不变的是黑峪村人,勤劳善良,朴实能干。

春天赏梨花,秋天摘黄梨。

春天走进梨花盛开的黑峪村。赏梨花,看美景;走乡间,抒情怀,其乐融融。你看,山前岭后,一棵棵梨树,苍劲有力,短的有三四百年、长的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一朵朵雪花般的梨花,漫山遍野,几乎覆盖了莱芜的南部山区。身临其境,如同畅游在花的海洋,成为春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不分割。似花非花,似人非人,是人是花,人花同驻,伴随着美丽的春天,一起美好。春天的气息,似乎是最美的时光。

秋天虽没有春天温和的气息,但有秋天丰收的喜悦。经过炎炎夏日的洗礼,花儿回到梨树怀抱中酣睡,在经秋历冬的时节里,孕育着春的未来,待到春天的来临,无拘束地自由开放,装点春天,点缀乡村,与春天亲吻,与秋天拥抱。在秋天的世界里,美得无与伦比,尽情的欢乐,展现其无限的魅力。

秋韵、秋景、秋收,别有一番风情。经过春天的沐浴,夏季的考量,一树梨枝,一片绿叶,一串黄梨,相互依偎,相互碰撞,相依相伴。黄橙橙的金坠子黄梨,藏在绿叶深处,似露非露,密密麻麻,这是报答春天的恩赐。在秋风的摇曳下,梨树率领叶果们摆出友好的姿态,迎接天下的宾朋好友,释放才情。

梨树告诉我们,虽然没有春天的花朵,可是,绿叶下的果实,让人享用,可谓实惠,这是花儿所期盼的,更是花果不分的缘故。开多少花,结多少果,这是一条定律,离开了这条定律,大自然的事物不会成立。像人一样,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无学无识,难以成就事业,安身立命。所以,不负韶华,不负人生,这非常重要。

春天与秋天约定,就是因果的约定,春天希望秋天有果,秋天希望春天细心孕育,两者相得益彰。秋天,为实现春天的梦想而付出,报答春天的恩赐而生长;经过夏日的严峻考验,走过漫长的酷暑岁月,来到春末秋初,两季交汇点上,几经气候变化,变化着不同颜色和美景,像大染坊一样,染遍了神州大地。这些颜色和美景,就是为满足人们的欲望做好的准备,让其身心愉悦。

其实,不只是酷暑,还有雷电、暴雨的洗礼,才有了秋天的模样,层林尽染,红叶满山,瓜果飘香。这就应了“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箴言。要想得到果实,不是风调雨顺的,必须经历必要的磨难,必要的付出,才会得到应得的果实。

今天走进黑峪村,就是见证春与秋的约定,秋对春的承诺,这是否得到印证呢?毋容置疑,肯定得到印证。

春天的花儿为果实开放,秋天的果实为果农坠落。春天的花儿不惧风雨,不惧日晒;秋天的果儿不惧酷暑,不惧采摘。花果无私无畏,一同走进生命的尽头,无怨无悔,等待下一个周期的到来。这些答案和表述,是确切的,更是难以推翻的。黑峪村春天赏花,秋天摘果,四季看绿,已成为美丽乡村的标准符号。

在亓书记的领导下,黑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他的到任给黑峪村带来了无限生机,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今年57岁的亓增勤,身材魁梧,胸怀坦荡,勤劳能干,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上任五年间,大刀阔斧地变革,调整发展思路,精细村庄规划,不计报酬,干事创业,为村民求利益、谋幸福。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和拥护。

但也得罪过许多人,他说不怕。因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伙儿,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对住自己的良心。他还说:为了发展集体事业,为了村民的幸福,得罪几个人,值!他稍作停顿后,又说:不过现在好了,当时他们不理解。现在,他们改变了思想,改变了认知,对村两委工作表示拥护和支持,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他招商引资,招贤纳士,启用人才,留住人才,爱护人才。亓云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是黑峪村人,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一定财富,寻找投资方向。亓书记看准了他,交流几次后,决定在家乡投资兴业。

亓云吉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半亩花田”项目,规模庞大,规划别致,设施齐全,是难得的一处集游玩、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度假区。现打造成“迎八方宾客,送黑峪深情”的秀美景点。半亩花田,一生情缘。让深藏在嬴城南部山区的小山村,一夜成名,富裕村民。安置就业人员,村民就地上班,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的局面。这就应了那句:“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他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并且做得很好。

亓云吉把“半亩花园”文化公园打造的精美别致,布局超前,颇有江南风格,园林式、现代化、小而全。无论从看、听、赏、吻、游,还是购、食、宿、玩,一应俱全,每一处景点都是精心策划的,精心打造的,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外购石材,营造假山,水系完备,潺潺流水,鹅卵石铺路,寂静通幽,名贵树种,珍禽鱼类,稀有花草,鸟语花香,楼台亭阁,造型别致,让人流连忘返。一番的精心打造,迎来了古老的山村,华丽转身,形成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区,让人们闲余时光,观光游玩。

他们这些举动,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长期的酝酿,举大义,做实事,富一方百姓,让人仰慕敬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亓书记带领村民修筑村村通、户户通道路,架设桥梁,修筑堤坝,整修线路,安装自来水,改造旱厕,整治村容村貌,卫生条件、巷道环境,大为改观,得到村民们的高度赞扬。我与亓书记交流时,看得出亓书记诚实守信、德才兼备,吃苦能干,深得民心。他语速缓慢,富有磁性,让人感觉落落大方,值得信赖。他说:要想干好工作并不难,就是扑下身子,扎实干,每时每刻心中装着群众,心里想着群众,眼里看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可以说: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提黑峪村,大家都夸赞。现在的黑峪村到处洋溢着幸福的画面和新时代烙印。

我漫步在黑峪村的大街小巷,移步向前,看到低矮的石房子,古老的树木,蜿蜒的水渠,窄窄的巷道,梨树上的黄梨,都彰显着无限生机。我仿佛身临其境,融入其中,仿佛走进了明清时期的场景,那熙熙攘攘的历代村民,穿梭在田间地头,扛起锄头下地干活;手持撅头上坡刨地;手握铁锹在土地上劳动。那一幕幕丰收的景象,一场场劳动的场面,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滴滴浸透衣服的汗水,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黑峪村是古老的村落,居住着一代代黑峪村人,在贫瘠的土地生活。但是,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悲伤,只有勤奋劳作支撑他们前行。因为,祖辈们栽种的梨树,足矣引以为豪,享受瓜果飘香的生活,滋润着一代代黑峪村人。现如今,祖辈们的梦想在脱贫攻坚中得以实现,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得以发展,在富强路上得以巩固。让老百姓过上安乐祥和的幸福生活。真是遇上了好时代、遇上了好领班。作为村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高兴的事儿。

我们穿梭在街道上,拐过一处墙角,再向前走。抗日国槐的庞大身影矗立在眼前。此时的树叶,不经风雨,稍有风吹,一片片树叶,就会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像是瓜熟蒂落,颗粒归仓。但大家懂得:“一叶知秋会苍老,秋风落叶又一年”的道理。自觉不自觉的,或多或少的产生伤感。

我仔细揣摩。600年前的这棵国槐,依然威风八面,枝繁叶茂,绿荫华盖,守望着这片土地。据说:这棵国槐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救人一命,至今传为佳话。

日军侵华时,穷凶极恶的鬼子,把妇救会主任绑在树下,严刑拷打,让她交代共产党的下落。

她不听那一套,闭口不言。

日军见状,没有办法。就在此时,一条黑蛇从树枝上掉下来,正好砸在鬼子肩上,吓得鬼子仓皇逃窜。

妇救会主任得救了!

我们十几人站立树下,久久不能离去,仰望这棵懂正义,懂是非,懂人性的国槐。我们索性的展开“莱芜区志愿服务总队”的条幅,合影留念。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我品尝着脆甜脆甜的金坠子黄梨,在想:金坠子黄梨是黑峪村黄梨的商标,商标注册后,价格上扬,销量攀升,信誉远播。这是关乎村民的大事,关乎村民的收入。他们测算过:注册前,全村收入只有几万元;注册后:全村收入高达20余万元。作为小山村,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黑峪村的梨树、梨花、黄梨,给了我许多思考。

黑峪村的梨树,从树龄来说,都有沧桑之感觉,弯曲的树干,黝黑的树皮,留下的疤痕,各异的树冠,都能见证树龄的长度,历史的印记,让人惊叹不已。

梨树虽古老,但释放的花朵,白嫩相簇,吻之香味扑鼻,观之赏心悦目。她有姣洁,洁白的特点,不被世俗所玷污,她与桃花相比,其寓意相悖,桃花浪漫美好,梨花纯洁纯粹;桃花象征爱情,梨花象征别离;桃花寓意妖娆,梨花寓意矜持;桃花浓妆张扬,梨花淡雅朴实。桃花代表喜悦,桃花代表伤感。桃梨有别,实乃举不胜举。梨花有些冤屈,不要因一个“梨”字的谐音,而误解了梨花的美丽,谁看到梨花盛开,谁都高兴!

梨树,一树花开,一树花白,一树绿叶,白绿相间,拼凑出一幅乡村美景图,引来无数碟飞蜂舞,婀娜多姿。

我赞成这种解读:梨花有着纯情、纯真的爱,有永不分离的含义。它代表纯真,送给爱慕的人,代表有一颗纯真的心,永远在一起。

宋代有许多诗人对梨花的评述,不妨摘录几首,共同分享:“满院朝来白雪香,伤心遥想旧阿房。故园弟子今何在,春雨溶溶空断肠。”《梨花》 易士达。

《梨花》 陆文圭:“粉香初试晓妆匀,花貌参差是玉真。茅屋诗人嗟老去,东风勿送一枝春。”

“殿头催引上清华,独奏春词喝赐茶。带月归来仙骨冷,梦魂全不到梨花。”《梨花》 高似孙。

梨花虽有悲伤别离之意,但结出来的果实,汁满脆甜,弥补了梨花寓意的不足,一个“梨”字带来的尴尬局面,它有着甜蜜的意义。

我走进梨园,看到树枝上挂满了金坠子黄梨,不时的拍照留念,一串串黄梨,让人观赏、让人陶醉。看到眼前的景象,丰收的喜悦,不言而喻。这一棵棵梨树,互相张望,相互依偎;这一朵朵梨花,竞相开放,试比美丽;这一枚枚黄梨,对视相爱,亲密无间。这丰收的喜悦,这美丽的诉说,这深刻的启示,让人无不动容。

我拿起一枚梨子,用纸巾擦拭一下,咀嚼一口,顿感汁满口腔,味道甜美。边欣赏梨园,边交流情趣,边品尝黄梨。不时的说着,好吃,好甜,好香……

我漫步在梨园里,驻足梨树下,不停的思量。这是哪位祖先有这样的远见,有先知先觉的才能,在几百年之后,还能造福子孙后代。在当时,他们考虑过报酬吗?考虑过分红吗?考虑过产权吗?恐怕不会考虑。只考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考虑“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考虑“栽下黄梨树,造福吾后代”这无尚的荣光。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只有奉献精神,值得后人学习继承。他们是了不起的人、值得尊敬的人。他们在九泉之下安息吧!他们的心灵像梨花一样纯粹、洁白、干净。

梨树、梨花、梨果三者关联;甚至人、树、花、果四者密不可分,缺一而不具完美。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梨树可能是野生的,也可能是人栽种的。我认为:黑峪村的梨树是人种的,不会是野生的,因为大片的梨树林,不可能西北风或西南风刮来,把种子撒落在黑峪村的土地上,或从土地下突然冒出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过,还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时没有树苗培育基地,为什么树苗这么好呢?生长几百年,照常开花结果。现在,机构健全了,还有这种树苗吗?所以,梨树,不论是野生的,还是栽种的,凡事不会与生俱来,都会事出有因,都有因果关系。就像黑峪村的发展一样,如果没有亓书记舍弃自己的事业,带领全体村民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恐怕黑峪村不会发展这么快,这么好,村民也不会这样富有。

栽树不结果是绿化树;栽树只开花,不结果是观赏树;栽树即开花又结果,这是绿化、观赏、食用于一身的树,这样的树才是最好的树,人人喜欢的树。像人一样,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无所事事;有的人勤奋能干;有的人为国争光……所以,人活一生,要向后者学习,为国争光,既修养德行,又学好本领,德才兼备,忠孝兼得,两者具备。只有努力,才会实现。

有一句歌词这样写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只有像梨树一样,生根、开花、结果,常收不衰,人人才能欢喜。黑峪村的梨树已深深地扎根在黑峪村的土地上,就像亓书记一样,已经融入群众当中,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梨树,只有春天开花、秋季收果,年复一年,造福百姓。

秋天与黑峪村握手重逢,与春天相比,不太一样,各有益处,收获颇多。上次,由于疫情原因“半亩花田”闭门谢客!此次采风“半亩花田”开门迎客,领略景色。我漫步在“半亩花田”公园里,赏园林式风景,乐哉美哉!走近玫瑰园,一片绿色。虽错过花期,没有看到玫瑰花盛开的模样,但并不遗憾。因为,采摘的玫瑰花继续做着奉献,制作成玫瑰花露化妆品,让化妆行业、女士们欣喜,打扮美丽的人生。一睹玫瑰芳容,可想玫瑰花开,永远开在惜花者心中。

我感觉到刚刚凋谢的玫瑰花,正为有情人伤感而哭泣,悲伤而流泪。成就多少事?往事知多少?花开花谢,春去秋来,循环往复,这是自然规律,世间常态。我们要适应环境,适应自然,适应变中之变化。这变化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是人民群众的向往和期盼,是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行走在黑峪村的土地上,总感觉被一种力量吸引着我,这力量之大,不可思议。那么,这力量来自何方?我认为:来自亓书记带领的团队,来自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已描绘出黑峪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干事创业,砥砺前行,建设美丽乡村。

秋天的黑峪村,格外美丽,到处层林尽染,瓜果飘香,一派繁忙。在秋天里与黑峪村相约、相遇、相见,这是修来的缘分。黑峪村的未来,前程似锦,后劲十足,将会助力乡村振兴,走在用梨花、玫瑰花、牡丹花铺就的道路上,朝着朝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孙建修,笔名汶青,男,山东济南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副秘书长。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电话:19861847653;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0日 18:39
下一篇 2022年9月20日 18:4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