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香港有“四大天王”,横扫整个华语乐坛风靡至今,而80年代的内陆影坛也有“北影厂三朵金花”,她们分别是刘晓庆、张金玲和李秀明,在当年红极一时堪称极具代表性的时代人物。
李秀明作为三人中最早获得金鸡、百花双料影后的人,可谓是80年代当之无愧的顶流女明星,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三人中仅有刘晓庆依旧活跃在荧幕上,张金玲则是成为了知名画家,在国内外举办了20多次画展,当年最红的李秀明却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
她是如何成为万千影迷心中的白月光的?又为何消失在大荧幕上?曾经的女神现在过得还好吗?
1954年李秀明在天津出生,天津是出名的曲艺之乡,浓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李秀明身上独特的气质。
李秀明的表演启蒙地点是在天津的街巷的茶馆里,自记事起父母便带着她在各个茶馆看演出,小小年纪的李秀明接触到了不少戏曲文化,其中她最喜欢样板戏,看着演员在台上表演十分有趣。
1958年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生产出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家境不错的李秀明成为了第一批看上电视的孩子。
每到闲暇时李秀明就坐在电视机前,她时常惊叹于影视剧故事的曲折,忍不住将自己代入进去表演一番。
随着李秀明日渐长大,她察觉到自己对于表演的热爱,于是萌生出了做演员的想法。
1972年,初中毕业后李秀明成功考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和陈道明、张玉玉等日后的著名影视演员成为同班同学。
一年后,表现出色的李秀明被留在剧院,自此成为了一名专业话剧演员。
不久后,20岁的李秀明遇到了她的伯乐——陈强。
彼时陈强任职北京电影厂《海霞》这部电影的演员组组长,他来到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挑选影片女主角。
剧院为此特意组织了一场演出,李秀明在其中担任报幕的工作,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温婉的气质让陈强眼前一亮,陈强当即拍板决定让李秀明出演《海霞》的女主角。
得知此消息的李秀明十分激动,她终于有机会站上大银幕。
不过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却不同意,剧院早已为她安排了其他工作,如果李秀明去北京演电影,必将会造成剧院的损失,李秀明只得遗憾错过。
导演随后找到替代她的演员吴海燕出演,吴海燕凭借《海霞》一炮而红,影片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传唱全国。
李秀明错过了大好机会,内心失落了好一阵,就在这时大导演谢晋向她递来了橄榄枝。
原来,陈强自从见过李秀明后便一直念念不忘,他在李秀明身上看到了巨大潜力,不忍让一颗珍珠被当作鱼目就此埋没,于是他写信将李秀明推荐给了谢晋。
恰巧谢晋当时正在筹拍新片《春苗》,看到陈强的推荐信后他认为李秀明的形象十分符合女主角“田春苗”。
这次李秀明没有让机会从指尖溜走,1975年她在《春苗》中惊艳亮相,以赤脚医生田春苗的形象走入万千观众的心中。
凭借田春苗一举成名后,李秀明被留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从话剧演员转型成为一名影视演员。
随后她陆续出演了不少影片,《大江大河》、《年轻的一代》、《今夜星光灿烂》等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虽初出茅庐却势不可挡。
1976年,李秀明在电影《甜蜜的事业》中饰演唐招弟。
《甜蜜的事业》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电影,它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爱情类影片,经历了十年沉闷压抑的中国电影事业迎来破冰。
影片中青年男女趴在草地上的画面成为一代人心中永远的记忆,李秀明饰演的唐招弟在前面跑,男的在后面追的慢动作场景亦成为经典画面,堪比泰坦尼克号里杰克从身后抱着露丝的镜头。
自此李秀明成为了众多影片中的大女主,和刘晓庆、张金玲被称为“北影厂三朵金花”。
1981年,中国电影圈出现了一桩少见之事,八一制片厂的编剧和北影制片厂的厂长同时看中了作家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双方同时准备根据小说改编拍摄成电影。
两方都十分重视这部影片,八一厂邀请到原作者担任编剧,还请来曾执导过《闪闪的红星》的李俊导演,北影厂则是在影片中汇集了厂柱子,将李玮和三朵金花全部拉进剧组参演。
彼时刘晓庆刚拿下百花奖,风头正劲,可她却甘愿在影片中饰演七妹为李秀明做配角。
双方准备得如火如荼时,却听闻了对方也在筹拍同一部作品,为此展开了一场大战,闹到了文化部电影局,可各自都不愿放弃这个大IP,多次协调无果后便出现了“撞车上映”事件,两大厂在暗中较劲,力求压对方一头。
最终北影厂加快进度率先完成走进观众视野,李秀明成为这场“赌局”中最大的赢家,她饰演的四姑娘许秀云温婉且坚强,抓住了观众的心。
凭借此角色,李秀明迎来了事业最高峰,她成功拿下百花奖和金鸡奖的“双料”影后。
27岁的李秀明成为80年代唯一拿到双料影后的女演员,她成为中国电影届响当当的人物。
此后她一直活跃在影坛,可由于成就太高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李秀明暗自思量许久,想尝试转型跨界乐坛。
她自幼喜爱唱歌,拥有一副好嗓子,不少人之前曾建议她做歌手。
恰逢8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走向低迷,李秀明转型的心跃跃欲试。
1986年,李秀明拜金铁林为师学习声乐,不管再忙她每天都会抽出8个小时时间练习。
经过六年系统的学习,李秀明在1991年开办了个人演唱会,完成从演员到歌手的成功转型。
这次演唱会的成功给了她很大触动,她在舞台上哽咽说道:“原来我除了拍电影还可以做好其他事情。”
而她这句话也为她日后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1993年,李秀明出演了《燃烧的雪花》之后便息影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多年后她在另一领域大获成功时才道出告别影坛的原因,原来,李秀明在八十年代末结婚生下了女儿,生子后的她身材走样,她认为自己“再继续演电影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于是这位大明星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演艺界,当她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已经过去七年了,她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海兴运食品有限公司”的总裁。
早在1992年下海潮兴起的时候李秀明就萌生了开公司的念头,随后她和丈夫程久实一起去听了营销学的课。
听完课程后,她彻底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她并没有冲动行事,毕竟相比于其他人,她不过是个门外汉。
她前往财贸学院专门学习市场营销,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习,李秀明摩拳擦掌觉得自己有能力经营好一个公司。
可该做什么生意呢?这个问题成为了李秀明日日思考的难题。
有天,她的一个朋友从国外带回了几包薯片,李秀明第一次吃到这种零食,她对此赞不绝口。
吃着吃着,她脑中灵光一闪,国内刚好没有薯片,她如果做恰好可以弥补空缺,必定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下李秀明连薯片也没心思吃了,立即起身去规划自己公司未来的蓝图。
1993年,退出演艺圈的李秀明正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创业必定是承担着巨大风险的,从原料到设备乃至后续一系列的耗资所需总价上亿,李秀明和丈夫冒着破产的风险坚持了下来。
李秀明将品牌名称为“大家宝”,在公司上注入了莫大的心血,凡事亲力亲为,就连建厂时厂房的门锁、把手和墙纸都是她自己跑到市场里挑选的,员工的服装也是由她亲手设计。
产品做出来后李秀明带着员工去商场推销,可碰到的都是些冷面孔,许多人没见过薯片所以不知道这东西好不好,李秀明并没有因为遭受冷脸气馁,只要有人看一眼产品她都热情的冲过去解释。
可尽管如此艰难,李秀明却没有卖情怀依靠自己的名气为品牌宣传,她让儿子成为了薯片的代言人,为“大家宝”拍广告片。
在李秀明的努力下,“大家宝”的销量慢慢有了起色,口口相传下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填补了国内薯片市场的空白。
1997年,仅创立四年的“大家宝”成功上市,李秀明收益高达四千万,“大家宝”的知名度一度与国外知名品牌不相上下。
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大家宝”的幕后总裁竟是当年息影的影后李秀明,不少人开始佩服起她来,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做得这样好。
之后有记者去采访李秀明,询问她是否有想过回归影坛,而李秀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即使有合适的片子我也不会再去演了,因为现在的事业令我更有自信。”
有了“大家宝”的先例,不少效仿者纷纷出现,开始抢夺薯片市场。
这时的李秀明审时度势,再一次做了明智的选择,她转手将公司卖给了百事公司,拿着身家过亿巨款举家移民到加拿大。
自那之后她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专心过起了自己的悠闲日子。
从顶流女明星跨界歌手,再到转战商海大获成功,又能在合适的时机抽身离开,李秀明一路走来有如神助,归根结底是因为她够“舍得”。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李秀明的人生经历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