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月,他有花草,有诗歌,有茶酒;亡了国,他有牺牲与风骨;他很满意自己的遭遇。”
1937年,一只枯黄的手将我从孕育期提前带到这个世界,睁开眼来,周围是广漠的荒凉。在这样的黄昏时刻,我向前向后地走着,找不到归宿的张望着,没有一个目光与我相遇。灰蒙蒙的天空中,似有候鸟在低鸣,渐渐阴风开始怒嚎。我站在一大片裸露的花岗岩上,看着底下烧熄的旗帜、冒烟的木头,还躺着些横七竖八的尸体。那里,一只只手阴沉交错地举起,无规律无生命的随机起伏着。后来,这漫山遍野的血红终是静了,我又坠入了睡眠。
走过太初混沌,走过水深火热,中原九万顷里,撕开暗夜的一角,见红色的种子正悄悄萌芽。
这一次,我平静地醒来,面对陌生的墙壁,开始沿壁端的棱线向着隔壁的小屋走去。入眼是陈旧的颜色,昏暗的煤油灯下,有一人坐在书桌旁。他在轻声叹息着,微微的,似是下了很大决心后又重新拾起一旁的笔。很久之后,他放下笔,和衣而卧。第二天,在延安抗日战争的研究会上,他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说:“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就叫人民战争思想。”说完这一席话,他依旧站着,目光深邃地看着桌上的地图,身旁应和的人在大肆赞扬,还有些人沉默不语。在往后的十几年里,我跟随他的目光经历战场的硝烟弥漫、城市的日月无光,耳旁是飞机的轰鸣,北风的呼啸与战士的高歌。视线终了,他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冉冉升起,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当时的人们高亢地吼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走过山河浩荡,走过国弊民穷,大江南北中,打破封闭的屏障,见红色的种子正迫切地跃动。
他穿着一套灰色的中山装,走路平稳,身板笔直。他走近了,从茶几上拿出火柴,划了几下,点燃了他的熊猫牌香烟。吞吐几个回合后,他转过身来,明明是那么黝黑的脸配着小小的个子,却一下子吸引了大厅内所有人的目光,在与其他人激烈的讨论后,他只放下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于是,他出发了,从经济特区的兴办到14个沿海城市的开发,他踏平经济发展道路的荆棘,抵挡住舆论的压力。这一次,我看见鸡鸭鱼肉、水果蔬菜出现在了寻常百姓的家里,我看见农田上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新城,我看见他站在新锦江饭店43层的旋转餐厅里,对着上海城市的夜景颇有感触地说了一句“上海变了”,我看着他走在改革开放的这条路上,脸上挂起了笑容。后来,人们喜欢叫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
走过重重迷雾,走过朝不谋夕,神州大地上,等待迷雾散去,见红色的种子已开出艳丽的花。
新年伊始,喜庆装点着整个神州。四海升平的日子里,语笑喧阗,人们欢坐在一堂,听着远处辞旧迎新的钟声已然敲响。而此时,我注意到另一个方向上的太阳落下去了,我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是寻找着那一座被阴霾笼罩的城市。它在沉重地呼吸,像一张灰色的巨网,正悄然扩大,然后我看见了街道满是戴着蓝色口罩的人。夜色和寒冷来临,街道静了,医院里出现了看不见的病毒,无力的病人在无力的喧嚣着。我害怕极了,所以躲藏在阴影后,可是那边没有光啊,什么都看不清。他出现了吗?是的,他乘坐着高铁来到武汉,耄耋之躯擂响了疫情阻击的战鼓;他来了,我看着他迈着不便的身躯,用“渐冻的生命”托起希望的腰肢;他来了,手里拿着“武器”在重症病房与病毒对抗;他们一步步地近了,黑暗中的点点微光逆流而上,如茫茫星海,成为史上最亮的光明时期。当我走出角落,不见了呻吟的国土,不见了啜泣的病患,只有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的指印在发热、发光,于是我的眼眶里满是火红。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