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普遍变高的同时,横向生长的也不少。
这不,下楼遛个弯,除了随处可见的大高个,可可爱的小胖墩其实也不少,而且大多还是3岁不到的小婴儿。
图源网络,侵权删!
说到小胖墩,老人们更是喜爱有加,似乎在他们的观念里,“谁家的孩子胖,就是养得好!”
以致,每个小区都有那么两个“热心肠”的阿婆,看到不白不胖的娃,就会好心的提醒:
“呀,看这孩子瘦的,肯定是平常不怎么吃饭吧~要多吃点肉哦,才能养得白白胖胖的~”
可是,白胖真的是宝宝养得好的“金标准”吗?
Vol.1
养得胖 养得好!
肥胖和营养不良是可以共存的。
权威数据
武汉就曾发表过一篇数据,在武汉城市营养不良的孩子中,70%都是小胖墩。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胖的人,块头大,体重也大,身体消耗需求更大,营养需求更甚,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
另一方面,胖的人,可能存在代谢综合症,即摄取进入身体的脂肪和糖不容易被分解,从而以脂肪堆积的形式储存在身体中,相反身体所需的给种营养却没有达标。
图源网络,侵权删!
这也是为啥有的孩子看上去胖,实则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Vol.2
小时候长得胖的,
大概率长大后也很胖!
人一旦开始发胖,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就会开始增大。当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脂肪细胞的数量就会相应的增多。
人体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主要在这3个年龄段:
①出生前3个月
②出生后第1年
③11~13岁
如果宝宝在这3个年龄阶段较胖,大概率身体内的脂肪细胞量也多。
脂肪细胞体积变大时,身体内脂肪细胞量多的,膨胀后体积自然大一些。
而且脂肪细胞数量一旦变多,就几乎不会再自然减少了(除非抽脂)。
这也是为啥有人常抱怨的“喝个水都胖”!可能是他体内的脂肪细胞量本就多,膨胀起来当然也更容易呀~
图源网络,侵权删!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长得胖,没什么,长大就会瘦!
图源网络,侵权删!
权威数据
德国孕婴科学会研究表示,6个月左右的婴儿若出现肥胖,成年后继续肥胖的几率是14%。
若孩子在人体脂肪细胞数量增多的阶段没有注意控制肥胖程度,那后面大概率的长大后也会很胖了!
除此外,肥胖对孩子的发育其实也不友好!
Vol.3
肥胖给宝宝带来的不良影响
1.脑部发育不友好
胖的娃娃,一般胃口比较大,摄入的食物较多,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支援消化,
大量耗痒,会使得头部血液和氧的供给不足,造成脑细胞的暂时缺血,引发脑疲劳。长期这样对娃的脑部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图源网络,侵权删!
2.影响大运动发育
肥胖会使孩子活动受限、运动量减少,不利于骨骼的发育生长以及身体健康。
另外,负荷过重的身体可能会使腿部骨骼发育形变,造成骨骼畸形。
3.加重肠胃负担
长期大量摄入食物,造成肠胃长期超负荷工作,对肠胃消化系统不完善的宝宝来说极不友好。
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宝宝腹胀、呕吐、便秘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对娃的健康极为不利。
图源网络,侵权删!
总之,不论是出于宝宝健康考虑还是发育考虑,都由衷建议家长尽量控制宝宝体重,预防宝宝过度肥胖。
Vol.4
预防宝宝肥胖这样做
1.注意宝宝饮食结构
注意宝宝饮食结构调整,除了给宝宝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肉、蛋、奶等),还要提供蔬菜、瓜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不知道怎么搭配宝宝的饮食可参考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
2.避免过多喂养
喂养宝宝时要注意科学营养,切勿让宝宝吃太多。
饮食上尽量尊重宝宝的意愿,做到不逼喂,避免过多喂养,造成宝宝脑疲劳和消化不良等情况出现。
3.鼓励孩子多运动
运动不仅能预防宝宝肥胖,而且也利于神经系统发育。
家长应鼓励小宝宝在清醒状态下多趴,大一些的宝宝则进行户外运动。
图源网络,侵权删!
适合大宝宝尝试的运动可参考:
2周岁以下:多做蹬腿、踮脚取东西、抛接球等简单运动
2周岁以上:弹跳运动、跳绳、跳高、跳远、伸展运动、仰卧起坐、全身运动、各种球类运动;
养娃金标准
娃的体重、身高等成长趋势,是否平稳、适度,才是评判娃养得好不好的关键。
平稳、适度的成长趋势,才是娃正常的成长曲线趋势(如下图)。
娃正常的成长曲线趋势应光滑且平缓,且都在5条线之内,没有出现突然的陡增或快速下降的趋势。
判断孩子养得好不好,可不能凭主观,而是要看孩子实际的成长曲线发展趋势哦~
私信回复“成长曲线”获取宝宝成长曲线记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