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行业有许多默默耕耘者,
但许多的产品始终无法出圈,
《羊了个羊》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一句:毕竟曾经红过。
这几天,我的周围被一个不起眼的四个字包围了——《羊了个羊》,
揽下了 12 个热搜,
相关网络笔记飙至 10万篇。
在《羊了个羊》火爆你的朋友圈这段时间,
如果你想要激怒你的身边人,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
悄悄问一句:你通关了吗?
对方可能会让你灵魂出窍。
这是一款超难的闯关消除小游戏,
通关率不到 0.1%。
你可能会好奇,
假如一直没通关怎么办?
简单,一直看推送的广告就行了。
这是一款号称“一款不想让玩家过关的游戏。”
“万一这个0.1%就是我呢?”
“我不信我的运气这么差!”
这样的一种“信念”就是你上瘾的第一步。
它的规则很简单,
它没有学习成本,
也不需要费时费力下载。
人们要付出的,
就只是一颗“悬而未决”的心。
试着玩一玩的人,
刚开始都觉得自己可以及时止损,
总以为自己掌控着游戏进程,
实际上你只是在游戏机制诱导下一点点上瘾,
结果,在无数次的重启后,
居然就养成了看广告的习惯。
慢慢的,
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浪费了午觉的时间,
也并没有通关的意思。
负面情绪就自然扩散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好友对话框。
对话框慢慢跑到了更多的网络平台,
殊不知,
你传播的每一句负面情绪,
也就成为了它免费的广告词。
“明明可以直接让你看广告,却还是搞了一个游戏给你玩。”
《羊了个羊》披着《消消乐》的外壳,
这个产品对人性的拿捏很高明,
又利用难度的设置,
重构了本该循序渐进的游戏。
从第二关开始将难度直接上到地狱级,
巨大反差面前,
有人唾弃,
却有人上瘾,
在这分裂的过程中,
更多的人闻讯而动,
通过观看广告获得道具,
单个用户每天看广告的次数有限,
失败一定次数后只能通过发链接获取道具,
随着其不断入侵微信群,
传播就像病毒复制一样。
《羊了个羊》以用户所在省份为单位,
设置了一个玩家排行榜,
同一省份用户被自动归为同一“羊群”,
各省份获得的排名,
需要玩家自己去拼。
加入“羊群”,
只有游戏通关者才有资格。
不使用道具和复活首个通关的羊被称为“最强王者”,
耗时最短的用户被称为“秋名山羊神”,
首个通关的羊被称为“全国领头羊”,
这三种称号还有特别推荐位展示,
羊了个羊也因此成为了社交货币。
通关的身份标识就是一种荣誉感,
再来个省份排名,
自然抱团,
让用户释放压力的同时,
还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再引入“地域对抗”游戏模式,
通过唤醒集体荣誉感刺激用户不断挑战,
本来是一个人玩游戏,
最后却拉上一群人团战。
大部分人黑着眼圈,
玩了一夜也过不了,
最终只能垂头丧气发出叹息:
“我为家乡丢脸了”。
这样一款看似解压,实则增压的小游戏,
制作团队确实有两把刷子,
只不过,这样一款病毒式传播的小游戏,
生命周期并不长,
大家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
利用用户的注意力短暂变现过后,
迟早也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