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问题中说的这几个品牌在民国时期是否存在。Chanel(香奈儿)是Gabrielle Chanel于1910年在法国巴黎创立的时装品牌。以高雅、简洁、精美的风格流行于当时的英国。Dior(迪奥)这个品牌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在时装上崭露头角,彩妆系列更是在品牌的发展中拓展的,出现得更晚。LV的出现时间最早,1854年,路易·威登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手袋、皮箱的新颖款式,使得这个品牌得到了世人的喜爱和追捧。所以,民国名媛有可能使用Chanel和LV的衣服、包包,而民国的名媛们应该是涂不到迪奥的口红的。
那么,这些商品都会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名媛的手上呢?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设了通商口岸,近代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出现在中国的舶来品也越来越多。到民国时期,开放的区域更广,程度也更深。民国政府还将对外条约贯彻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但同时致力于修订不平等条约,制定中国自己的相关法律规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中规定:除按现行税5%征税之外,另外征税,普通商品按7.5%,奢侈品按12.5%-57.5%,但这一条例并未实施。到30年代,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海关进口税税则》、《海关出口税则》、《修正海关出口税则》,争取自主关税权,但其中对奢侈品都是重税。同时国民政府打击走私货物。这一系列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但整体上说受制于外国的不平等条约和经济入侵活动,效果没有到达期望。外国的商人在对中国的贸易中,也会把这些奢侈品带到中国。
但这些商品在当时有无主要的门店和专卖渠道呢?根据这些品牌的兴起时间和规模,可以推测可能性较低。而从民国时期的史料记载来看,也很少见,所以这些奢侈品多在社会上层流传,销售量并不大。除此之外,在民国时期的留学热潮,也为“带货”提供了条件,从海外归来的学子,有带礼品送给自己的家人的,而这样的方式十分常见,也更能让名媛们跟上时尚潮流。另外,除了舶来品,一些借鉴西方再结合中国传统秘方的国货产品也十分流行,如手工的旗袍、中山装等。在中国近现代的这个转型期,多元化这个特征显得尤为突出,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多样化和女性形象的鲜活化、自我意识的觉醒,才使得民国时期出现了代表社会潮流的名媛形象。
唐瑛
名媛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