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中国史_鬼谷子思维_2022年09月17日_微头条

“我很放心,相信你们会有办法处理的。”1965年,若不是周总理当时的坚持,也许一架飞机已经失事。1965年黄昏,漆黑的跑道上,一架飞机稳稳落下,机长却已经大汗淋漓。机长名叫张瑞霭,也是周总理的专职机长,陪伴了周总理20个年头。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他经历了幼年父母双亡的悲惨生活,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16岁走上革命道路。25岁时,被幸运地选入空军学习飞行,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凭借战场上积攒的韧性,硬是把飞机的结构和原理这块难啃的“骨头”给“啃”了下来。2年后,他先被分到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任副团长,后又被抽调到民航局, 担任新成立的飞行大队大队长。1954-1974年,是张瑞霭最幸福的20年,这期间,他载着周总理和各国元首飞到世界各国,为祖国的建交、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精湛的技术也得到了外国领导的肯定。他陪着总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画面,一次次化险为夷。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漆黑的跑道上停机。开头的这一幕就是讲述的这件事,当时周总理决定带中国代表团去访问非洲,这是中国民航第一次飞行这么远的国家。因为新中国成立最初,没有民航的我们每次都是“租”飞机送周总理去别国外交。张瑞霭驾驶着苏制伊尔18飞机,在6月1日下午,圆满地完成了试飞任务,6月3日,准备登机的周总理拍着张瑞霭的肩头说:“这是建国后中国民航飞得最远的一次,我们一定要飞出去,我跟你们一起来实践!”飞机到达伊拉克上空,已是黄昏时分,准备在巴格达机场降落,放下起落架的时候,突发紧急情况—机场突然停电,导航台失去指示讯号,跑道灯全部熄灭。一向镇定的张瑞霭大脑顿时出现几秒钟的空白,血液很快涌上了他的大脑,但很快几条应急方案又在他的大脑里飞速盘旋。“如果现在转机到另外一个国家,面临的是燃油不足的危险,航线的变更还需要提前通知相应国家,时间紧急,也存在很大风险;如果现在选择降落,机场的漆黑对于降落是个很大的挑战……”怎么办?怎么办?机舱里的周总理好像看透了张瑞霭的想法,他镇静地说:“我很放心,相信你们会有办法处理的。”这句话犹如一枚定海神针,张瑞霭难以抉择的心瞬间有了决策 降落。他紧紧地抓紧飞机的降落把手,努力地睁大眼睛,眼也不眨一下地盯着地面,借助着黄昏时微弱的光,准确地判断出了跑道的位置,果断地扳下降落把手,将飞机稳稳地停在跑道上。等到飞机停稳的那一刻,他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这时他才发现,汗水早已浸湿了他的衣服和座位。20年里,他见证了周总理辛苦为国操持的日常,也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快到退休的年龄的他,毅然担任组建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总经理,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空队员。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像张瑞霭这样的“基石”,他天下为公的态度,成就了祖国,也成就了自己。作者:硕果编辑:青草#头条中国史##历史#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18日 15:22
下一篇 2022年9月18日 15:2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