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点评近代史上的情报特工们,国民党的军统局副局长戴笠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无师自通、为国民党创造了一整套详尽完备的情报系统的“亚洲神秘人”,戴笠曾经得到过蒋介石无条件的信任。
他不仅能够随时随地面见蒋介石汇报情况,甚至于在当时的中共中央内部,戴笠还一度被当成了“蒋介石的佩剑”,可见两人之间的亲密。
在如此信任之下,戴笠自然也为蒋介石做过许多事情。
这其中就包括在1941年接触并试图拉拢林彪:两人在西安的一间密室当中彻夜长谈,旁边并没有第三人在场。
谈话后,林彪很快离开了西安。
而戴笠则出于习惯,将两人对谈的所有内容秘密地记录在案,并且封存了起来,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1946年,一场空难意外终结了戴笠的性命。
随着他的离世,这份对谈的文件就此逐渐被灰尘掩埋,直到1971年林彪死后才又被翻了出来,呈送到了已经风烛残年的蒋介石案前。
原本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份普通的文件。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阅读了其中的内容后,倚靠在床榻上的蒋介石面色发青,停顿了很久,才掩卷出了一口长气……
那么,这份对话当中究竟记载了什么,能够让已经年过八旬的蒋介石气到脸色发青?
这一切,还要从黄埔军校里蒋介石和林彪的初识开始说起。
一、一眼相中良将才
众所周知,自打从孙中山的手里争取到黄埔军校的校长一职后,蒋介石就开始以黄埔军校为根据地,从中甄选出各种有能力的将领,以便能够在未来建立一个“蒋家王朝”。
正是因此,在成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后,蒋介石便时常返回学校旁听,名为视察,实则混在学生当中,甄选有才干的学生收为己用。
靠着这样的手段,蒋介石也确实为国民党培养出来了一大批在军事上有较为突出的能力的将领。
例如出身黄埔军校一期的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以及出身四期的张灵甫、胡琏、刘玉章等等。
而在黄埔军校四期的学员当中,被蒋介石看上的其实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林彪。
那还是1925年底,由于孙中山先生刚刚去世,国民党内部实权暂时由汪精卫接管。
甚至有不少人私下撺掇汪精卫“反蒋”,这让一直对于最高位垂涎已久的蒋介石内心十分不满。
为了散心,也为了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蒋介石又一次回到了黄埔军校。
彼时的学校里,四期学员们正聚在一起上课,课堂上的内容正巧是刚刚蒋介石指挥过的惠州攻坚战。
这不由得让蒋介石来了兴趣,他偷偷从后门走进去坐下,想听听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会如何分析自己的战术思路。
然而,一个又一个学生上台发言,却没有一个真正说到重点上,这让蒋介石十分失望。
就在他准备悄然离开的时候,一个男生走上台,神色略微紧张,举动却从容不迫:
只见他拿起粉笔,将惠州的地理情况和周遭建筑在黑板上一一画了出来,随后侃侃而谈,将自己对这一场战役的分析娓娓道来,每一点都和蒋介石当初的思路不谋而合。
这个让蒋介石感到眼前一亮的男生正是林彪。
在下课后,蒋介石授意自己的警卫将林彪叫到了办公室当中,两个人从课上的惠州攻坚战开始讲起,一路延展了更多有关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内容。
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个男生看起来尽管有些局促内向,但每当说到军事相关问题时,总是能一针见血。
比起同龄的学生们而言,他看起来更加老成持重、深谋远虑。
这让蒋介石很快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或许是个难得的将才。
就在蒋介石愈发起了惜才的拉拢之意时,身边的警卫突然敲门走了进来,俯身在蒋介石的耳边,小声汇报了汪精卫刚刚也抵达了黄埔军校、正准备来见蒋介石的事情
——蒋介石原本就十分讨厌汪精卫,得知自己躲到黄埔军校还不得消停,他忍不住破口骂了一句脏话,而后怒气冲冲地起身,跟着警卫去接待汪精卫了。
对于蒋介石而言,他也不过一时气昏了头,忘记控制自己的情绪。
况且他这股无名之火也不是因为林彪而起,他对林彪还是非常看重的;
可是对于当时的林彪来说,这一切远没有蒋介石认为的那么简单……
二、两度招揽却失败
实际上,因为幼时得过一种叫做“黄癣”的皮肤疾病,林彪的童年几乎是在同龄人的嘲弄声中长大。
这也让他变得更加敏感、谨慎、小心翼翼,在无人陪伴的时候,林彪只能读书自娱,而这也逐渐为林彪锻炼出了过人的思考和谋划能力。
1925年秋季,在考入黄埔军校后,林彪凭借着扎实的文化水平的敏锐全面的大局观,逐渐在莘莘学子当中脱颖而出,并且很快得到了来自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多番招揽。
不过,由于当时国民党在黄埔军校当中更为流行,年轻的林彪更加倾向于选择国民党。
他还为此认真研读分析了所有国民党的战役,想要有机会能够一展宏图
——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当众多学子的分析还流于表面时,林彪就已经能够鞭辟入里地看到蒋介石更深层次部署的原因。
所以,在得到蒋介石的面见后,林彪尽管表面平静,但内心却颇为激动。
面对蒋介石的询问,林彪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够博得蒋介石的青睐。
然而,令他完全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竟然在两人会谈当中突然翻脸,甚至连一句解释都没有,就直接离开了会谈室,仿佛对他视而不见。
这让林彪感到格外屈辱,对于蒋介石的芥蒂也就此埋下。
国民党高层都如此阴晴不定、傲慢无礼,这党派如何会有发展?
所以,在这之后不久,林彪就于同年12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被编入了叶挺的独立团中,跟随部队开始走向战场。
自然,林彪内心的这些小九九,蒋介石完全不知情。
在解决了汪精卫的问题、夺得了国民党大权后,身居高位的蒋介石又一次想起了这个在黄埔军校中被他格外看好的“将才”。
因此,1926年初,蒋介石再度单独召见了林彪,想将其收归麾下。
为了诱惑林彪,蒋介石甚至抛出了一个巨大的“糖衣炮弹”:允诺林彪毕业后可以直接来他的司令部工作,而这和在叶挺独立团中当一名小小士兵完全是天壤之别的待遇。
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林彪一时犹豫不已,不善言辞的他憋了半晌,才讷讷地憋出来了一句:“感谢校长的栽培和信任……”
可是,一想到那次蒋介石对他的无视,林彪又不知说什么才好,便只好沉默了下来。
他的这份沉默被蒋介石误以为成了拒绝。
实际上,当时的蒋介石已经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即林彪已经加入了共产党;
加之他正在忙于筹划北伐战争,手头的杂事堆积成山,实在没工夫陪林彪空耗,见对方不明确表态,也就挥挥手,让他离开了。
就这样,蒋介石的两次招揽,都因为各种“阴错阳差”的“误会”,而彻底失败了。
毕业后,林彪跟随着独立团走上战场,并且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能力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中书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三、承载信任的会谈
或许有人看到这里,会开始感到疑惑:蒋介石和林彪之间的恩恩怨怨,又和戴笠有什么关系?
这就不得不提一提戴笠和蒋介石之间日渐形成的千丝万缕的信任了。
纵观蒋介石多年以来的用人标准,很多人都不难看出,蒋介石选拔人才有一个近乎刻板的公式,那就是“黄陆浙一”:
而戴笠不仅出身浙江江山县,还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同时也跟随蒋介石工作多年,甚至在西安事变时期,曾经前往西安,参与营救蒋介石的行动。
如此“表忠心”的态度,非常完美地契合在了蒋介石选拔人才的标准点上。
尤其是在戴笠接手了国民党的情报部门后,他凭借着一手搭建的完善详尽的情报网,为国民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式各样、详尽可靠的情报内容。
而蒋介石还依靠着这张“巨网”,成功迫害了无数他的所谓“异己”
——那些爱国的革命志士,这让蒋介石无比满意,也更加欣赏戴笠的“才干”。
基于这些原因,蒋介石对于戴笠可谓是信任不疑:
当时,蒋介石在对外发号施令时,大多用“手令”,唯独在情报特务方面,蒋介石却慎之又慎,生怕落人口实。
而精准揣摩到蒋介石这一心思的戴笠,无论是在听取蒋介石指示时,还是在做工作汇报时,戴笠大多都采用脑记心记,当面口述,而不诉诸于笔端;
不过,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戴笠也会将所有的内容全数记录,以便后期对蒋介石“有个交代”,例如他被派去代表蒋介石,和林彪的那次会谈。
1941年,林彪结束养伤生活,从苏联返回国内。
而在这之前,由于种种战役的胜利,加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林彪在战场上的名气日响。
这也让蒋介石越来越后悔当初没有再坚持一下,将林彪“收入囊中”。
所以,闻听林彪回国后,蒋介石便秘密安排了胡宗南,在林彪返回中共中央的路上、在西安接待林彪。
而他选择胡宗南,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一方面,胡宗南出身黄埔军校一期,是林彪的“学长”,两个人完全有话题“叙旧”;
另一方面,胡宗南在国民党中是出了名的“会说话”,蒋介石希望能够让胡宗南以学长的身份来“劝说”林彪,归顺国民党。
然而,在传闻中,胡宗南和林彪的会谈并不算顺利:
在饭局上,胡宗南倒是没有摆架子,他和林彪以平辈的身份畅谈古今,十分和谐
——可是,每当谈到军事和学校,林彪就变得健谈而活跃,可是一提到“策反”,林彪就开始支吾其词、顾盼左右,显得并不算配合。
不过,蒋介石并没有在西安只放了胡宗南一招棋子。
在胡宗南“招揽”失败后,林彪很快又会见了第二个来自国民党的将领:戴笠。
如今,戴笠和林彪究竟在那一晚上谈了什么仍不可考。
但是根据当时戴笠身边人回忆,胡宗南曾经在两人会谈中途打电话询问进度、戴笠何时结束,而戴笠则眉飞色舞地表示,自己要和林彪“彻夜长谈”,让他帮忙做好警戒工作。
而在结束会谈后,戴笠又关起门来,就会见林彪的过程,给蒋介石写了一份报告,其中详尽地记载了两人会谈的内容。
而在这个回到办公室写作的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记得当时的戴笠“看起来满心高兴”,似乎一切都尽在他掌握当中。
四,竹篮打水终成空
上文中提到,戴笠在1941年就给蒋介石写了自己会见林彪的报告。
那么,为什么这份报告一直到1971年才真正递到蒋介石的手上呢?
——这就和戴笠的性格有关系了。
由于钟爱揣摩上意,在得到蒋介石的无条件信任后,戴笠渐渐开始“好大喜功”,只有在事成之后,才会告诉蒋介石,美其名曰为“惊喜”;
所以,在后人的分析中,当时的戴笠在写完了所有记录后,却将一切都按下不表。
甚至在蒋介石面前也表现得丝毫不露声色,其目的就是想等到自己成功地将林彪彻底“说降”后,再将人带给蒋介石,以求所谓的“惊喜”效果。
当然,尽管无从获知当晚两人的聊天具体内容,但是可以想见的是,戴笠一定给林彪允诺了高官厚爵的待遇。
而为了脱身离开,林彪也必定对戴笠敷衍客套过,甚至或许在戴笠面前对优厚待遇表示出了十足的动心的向往,这才让戴笠对其产生了“能够驾驭”的误会。
就在离开西安、和中央队伍汇合后,林彪再也没有和国民党之间有所接触,“招揽”一事就此不了了之。
这也让戴笠当初的欢喜成为了“竹篮打水”,而原本给蒋介石的那封“惊喜”报告,也就此被戴笠压在了箱底,直到他去世后,才被别人翻了出来。
不过,鉴于戴笠在当时和林彪谈完后十分兴奋自得的状态,我们不难推测出,戴笠那份报告中一定记载了林彪假意表现出来的心动和向往;
而在阅读了戴笠所记载的他和林彪的对话内容后,蒋介石或许还天真地以为,假如当时戴笠将此事如实汇报,自己或许能够成功地招揽到林彪。
正是因此,在阅读完那份报告后,蒋介石忍不住气到脸色发青,破口大骂道:“雨农坏我好事!”
可是,林彪早已经不是上学期间的那个毛头小子,他也早已经看清了国民党内部,对国民党失去了兴趣。
蒋介石这番近乎天真的怒骂,除了能换来徒劳的愤怒以外,改变不了其他事实了。
至于“背锅”被骂的戴笠,也许是年轻时坏事做尽,最终于1946年3月死在了南京郊外的江宁县,终年不过49岁。
随着他的离世,国民党曾经“引以为傲”的那张情报大网也逐渐就此消散,在历史的车轮下被碾压成了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