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翟志刚在《鲁健访谈》谈到了很多关于在空间站工作的有趣经历,表示:自己在空间站工作了六个月,对空间站感觉非常亲切,即将返回地球之际竟然还有一些舍不得。同行的叶光富也有同感。
翟志刚开玩笑地对叶光富表示,让他继续在空间站工作6个月,和神舟十四号一起返回地球时,叶光富立即从不舍的状态中抽离,连连摆手,还是回到地球更亲切。
翟志刚还表示,刚刚返回地球时,连站都站不起来,要重新学习站立和走路。
其实这种情况不止是我国航天员遇到过,国外宇航员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当执行完太空任务后返回地球,航天员都需要被抬着出来,并且要休养一段时间,在休养期间还要重新学习走路。
美国宇航员Andrew J. Feustel在2018年执行完空间站6个月任务后无法走路,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之下,Feustel试探性的走了两步,结果每一步都摇摇晃晃,随时都可能跌倒,旁边的人一直在努力保护他。
为啥航天员从太空回来之后,就连基本的走路都不会了呢?
航天员在太空
其实,太空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咱们的空间站在大约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处于微重力环境下。
咱们人类是地球的孩子,在地球上演化了几十亿年,演化过程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球环境,其中也包括适应地球重力。
咱们的骨骼、肌肉等都是为了对抗地球重力,可到了太空之后,全都失去用武之地。比如说:在地面上咱们睡觉时,身体重量压在与床的接触面上,而在空间站,几乎感觉不到重力,甚至是倒着睡,站着睡,横着睡,趴着睡都没有任何分别。
肌肉属于“用进废退”,长时间不用之后,肌肉会萎缩,原先能支撑起身体力量的肌肉变得无法支撑。
长时间在太空生活,骨骼得不到足够应力的刺激,也会导致骨微结构退化,骨量丢失。一项研究指出,航天员在太空中,骨质会以每个月1%-2%的速率流失,导致骨骼无法承受原有的载荷,仅仅是站立都可能出现骨折。
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长期生活,还会导致心血管功能改变,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心律与心血管调节功能变化等等,这些也都会影响到航天员返回地面的生活。
可以说,航天员长期待在空间站,返回地球之后,身体是无法快速适应地球环境,所以出舱时航天员必须要被抬着出来,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还能看到他们躺着的椅子实际上是特制的,可以躺在上面,尽量增加身体与椅子的接触面积,不至于让骨骼负担太大的重量。
好在以上的不适都是可逆的,而且在空间站里,为了减少失重环境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航天员还要定期进行科学锻炼。
返回地面之后,地面工作人员会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恢复计划,通过后续锻炼与休养,航天员重新适应地球环境后,就能够恢复正常,重新开始训练并且再次执行任务。
翟志刚在《鲁健访谈》中表示,刚开始连站都站不住,但后来慢慢能走,走还要走稳了,前前后后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当然了,翟志刚还表示,自己潜意识里还保留着一些天上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天上一转身,一推背,人就走了,但在地面上,自己转过身才发现,哦,不能像在天上一样走了。
航天员的恢复
事实上,翟志刚只讲了部分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之后的事情,他们在返回地球之后,面临的考验非常多,其中要经过3-6个月左右的隔离生活。
第一阶段的隔离为期3-4周,其中在第一周时,航天员要参考三级隔离制度,不仅住所每天要通风消毒,而且连工作人员都不能随意外出,即便是需要进入公寓,也要进行体检,消毒,穿上白大褂,戴好口罩,并且不能和航天员拥抱或者握手。
执行如此严格的隔离制度,不是担心航天员会携带太空病原体返回地球,而是在太空环境中执行长时间的任务之后,航天员的身体免疫能力会下降,此时它们变得非常容易生病,即便是地球上常见的病原体,对他们来说都非常危险。
第二阶段的隔离为期20-30天,处于医学疗养期,航天员会适当地增加活动量。
第三阶段的隔离为期3个月左右,处于恢复疗养期,这段时间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将会逐渐恢复到飞行前的水平,为正常训练开始做准备。
所以你看,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并不是任务的结束,后续的恢复工作还要进行很长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航天员返回地面之后,会有一段时间无法媒体的采访。
#航天员# #翟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