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李敏去湖南没回韶山,毛泽东大发脾气:你叔叔连饭都吃不饱

1966年的一天,办公室内,毛主席罕见地发起了怒火,在他面前站着的是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对于主席的怒火,她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还带着几分委屈。

她不明白毛主席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自己借着工作的名头前来探望毛主席,一片心意却换来了指责与批评。

毛主席发了一通脾气后,便坐了下来,习惯地点了一支烟,静静地看着眼前有些不知所措的女子,这位女子,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

可是毛主席的女儿怎么叫李敏?又为何因李敏的叔叔大发脾气?他们三人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

李敏的叔叔是谁

李敏1936年生人,出生于陕西省,老家自然就是湖南的了。她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女儿,主席对她感情很深,可是她在幼年时期,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李敏的母亲叫贺子珍,是主席第三任妻子。虽然与主席相遇较晚,但是她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却是毛主席的长女。

毛主席和贺子珍

李敏生于战乱年代,出生几个月后母亲便去了苏联,把女儿留在了延安。4岁的时候他被毛主席送往苏联去母亲团聚,也是因为国内的紧张局势,幼年的李敏留在他身边更危险。

于是,在懵懂无知的年纪便远赴苏联,与母亲生活到了一起。据李敏回忆,那个时候她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至于后面连自己父亲是谁都不认识。

但是他在苏联,知道还有两个哥哥在那里,就是杨开慧牺牲后,被人秘密送往苏联国际儿童院的毛岸英和毛岸青。

两兄弟对于多出来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十分欢喜,异国他乡的四人在闲暇时间还能经常见面聚聚。

贺子珍对于这两个儿子也是十分支持,经常在生活和经济上照顾他们,做工赚钱,在苏联勤俭度日。

幼儿李敏

在苏联生活的这段时间,李敏经常听到毛泽东的名字。所有国际儿童院送来的人,由于时代背景,几乎不会谈论父亲与母亲的故事,她也不知道毛主席就是她的父亲。

毛岸英和毛岸青曾经告诉过她,她还以为哥哥们在与她开玩笑,贺子珍也从来没和她说过相关的事。

这一去,便整整在苏联待了7年,不过相对来说,她与父亲分别的时间,还是要比两个哥哥短得多,可是她的脑海里并没有父亲的印象。

直到1947年,她从苏联随母亲来到了东北哈尔滨。

毛主席得知李敏回来后,便写信想要接女儿来到自己的身边,李敏对于毛主席的来信还将信将疑,一度怀疑他不是自己的父亲。

毛主席和李敏

最后在1949年夏天的时候,李敏回到了毛主席身边,也是那个时候,毛主席才给他正式的起名叫做李敏。

他对于这个在苏联长大的宝贝女儿十分喜爱,毛主席为什么给他起名叫李敏呢?

因为在战乱时期,为了掩人耳目,毛主席曾经化名“李得胜”,他对于这个名字十分喜欢,于是便给当时出生的女儿,改叫了李敏。

因为李敏从小未曾在父亲身边成长,毛主席也对她格外地疼爱,虽然严厉,却很少对她提出批评。可是1996年那天,却因为他的叔叔,罕见地发起了脾气。

事情的起因是,那日李敏去湖南参加了一次活动,不过并不是老家韶山。在参加完活动回京以后,便第一时间去看望了父亲,本想着和父亲聊聊天的李敏,却遭受到了一场批评。

此时的毛主席怒气冲冲,他指着李敏说道:“你为什么到了湖南还不回老家看一眼?你忘了我对你们说过的话吗??”

李敏有些委屈地回答道:“我办完事太过忙碌,想早点回来,一时间就忘了。”

听到这话,毛主席更加愤怒了:“你是忘了这件事么?我看你是忘本了!我看你是从小在国外长大,六亲不认,不记得你的根是哪了!”

对于父亲的责骂,李敏低下头不敢出声,其实她的委屈是有原因的。幼年时期的她,出生在陕西,连自己的父亲都很少见面,又何况是这位一直在老家生活的叔叔呢。

虽然委屈,她对于父亲的批评也表示理解,毕竟自己确实做得不够好,大老远地跑去湖南参加活动,在家门口却没有替父亲去探望一下这些兄弟们,是一个女儿的思虑不周。

毛主席的家教十分严格,不仅仅是这个长女,对于他的儿子更是苛刻,出于对女儿的爱护总比对儿子的要多,因此,他也没有太过责骂李敏。

而是让女儿坐下,对他缓缓讲述了关于毛泽连的故事,增加女儿对这位叔叔的了解。

这个李敏的叔叔叫做毛泽连,是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的父亲叫做毛菊生,幼年时期的毛主席与母亲对毛菊生十分要好,毛主席一度还因为这个叔叔和父亲吵过架。

早年间,毛主席的父亲勤恳劳作,把贫困的家庭经营的富裕起来。一度过上了相对较好的日子,可是他的叔叔毛菊生,却生活得十分困难。

在那个时候,毛主席的父亲买下了他们家仅有的7亩田地。

毛泽连

这无疑是让毛菊生一家失去了活路,这让毛主席对父亲的意见非常大,为了赚钱全然不顾兄弟间的情谊,反而伤害自己的兄弟,这显然不符合毛主席的理念。

所以包含着曾经对叔叔的愧疚,得知他这个堂弟的生活依旧过得很困难,便特别关照这个弟弟,兄弟俩的感情也是十分要好,那么毛泽连为何与毛泽东关系密切呢?

怒火背后的原因

毛泽连的记载很少,他的出生年月没有详细的记录,只是记载了他去世于1995年,也算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

早年时期,毛泽连便随毛主席闹过革命,大革命失败后的某一天,在逃避追捕的时候他不小心弄伤了左眼,因为没有钱,左眼治疗不及时,已经失明,另一只眼看东西也很困难。

毛泽连和女儿

由于当时国内形势紧张,毛主席内心挂念,也没有时间陪弟弟去看眼睛。直到1949年10月,全国刚刚解放,毛主席便安排人,把弟弟毛泽连接到了北京。

由于自身要事太多,便差遣长子毛岸英亲自陪同他这个叔叔去看眼睛。也足够表明毛主席对毛泽连的看重了。

在北京治疗的两个月后,毛泽连回到了老家,毛主席放心不下弟弟,于是每年便从自己稿费中拿出钱来接济毛泽连,并且先后又邀请他来北京治疗了两次眼睛。

毛泽连对于毛主席的意义很不一样,可以说是他当时亲戚中最亲的一位兄弟,这位兄弟并没有像其他亲朋好友一样请求毛主席为他们“办事”。

反而做出了一件,令主席有些不满的事,在1961年,他大儿子毛岸平考上了高中,可是家里太过贫穷,导致毛岸平辍学开始务工。

毛泽连和妻子

仅仅只是缺钱这种事,他也不想麻烦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主席,起初毛主席并不知晓这件事情,在得知以后有些生气。

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缺钱这种事,完全是轻而易举可以帮忙做到的,尽管他是国家领导人,但是私自掏腰包帮助自己的侄子毛岸平,又有何不可呢。

对于自己弟弟的做法,他虽然不满,不过也十分理解。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时常告诉自己的儿女们,有空的话就常去看看他们这位叔叔,并且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一下。

对于当时的毛泽连来说,可以说身份背景十分显赫了,国家领导人的弟弟,竟然甘愿在老家种地过着艰苦的生活,即使缺钱,也不愿意麻烦三哥毛主席。

这种品格和精神让毛主席十分佩服,内心中对他理解自己的事情也更加感动。他出于私情对弟弟的做法不满,但是在大层面上十分敬佩毛泽连的做法。

并且,毛主席希望她能替父亲尽尽心意,关于这点,毛岸英做就得比较好。

毕竟毛泽连来北京看病的时候,是毛岸英全程陪伴,当时父亲的嘱托,让毛岸英知道这位叔叔对父亲的重要性,便放在心里时常牵挂了起来。

李敏由于年幼没有在国内生活过,他所认识最亲的人,也就是两个哥哥毛岸英与毛岸青,还有母亲贺子珍,甚至连他的父亲毛主席都不敢相认。

毛主席想见的女儿

因此,对于李敏没有去看望叔叔的事,他最后只是叮嘱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常常去看望一下。不要忘记你是谁的女儿,不要忘记自己的老家在哪。

并且再三叮嘱:“泽连的生活十分困难,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他还并不愿意向我开口。娇娇,你一定要记在心里。”

对于父亲的教诲,李敏将这些话都一一记下了。作为长女,李敏对这位伟大的父亲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可是在那个年代,李敏和她的丈夫孔令华,都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尤其是在毛主席晚年时期。

在毛主席得病后的五年时间,父女两个仅仅见面过三次,最后一次就是在毛主席去世的前几天。

第三次见面那天,病危的毛主席看见长女李敏到来十分高兴,他强打精神,紧紧地抓住了女儿的手。感受到父亲手心传来的温暖与虚弱,她的眼眶开始红了起来。

此时的毛主席越发苍老,身体十分虚弱,他声音发颤地开口说道:“娇娇,你来看我了,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呢?”

话音刚落,李敏便痛苦不已,她趴在父亲的怀里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她要说什么?和病危的父亲讲述自己在这段时间遇到的危险,还是诉说自己近来度过的艰难生活。

对于父亲的询问,她又何尝不想陪在父亲的身边尽孝。对于眼前的窘迫,她不知道要怎么解释。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牺牲了很多亲人,他们都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生命,包括毛主席十分看重的长子毛岸英,也在多年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身为长女的李敏,自然在毛主席的心里有很重的分量,她不停流着眼泪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就连想编一些好话也不知从何说起,毕竟她现在的心情,太过悲痛。

过了几天,毛主席便与世长辞,李敏得知后更是肝肠寸断,她要去送父亲最后一程。

对此,她并没有以自己的身份搞什么特权,而是在连续几日的送别活动中,就老老实实地跟随在一同祭奠的人群中,默默地向慈祥的父亲告别。

她在人群中哭得十分伤心,众人见她难过,也并没有想到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中华人民都十分难过。

她连续几天都这样去参加父亲的告别仪式,就像父亲当年对她的叮嘱一样。要老实本分,低调做人,不要鲜花掌声,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好好过自己的平凡生活。

她在心里铭记着父亲的教导,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去做着该做的事。

她从来没有想过用自己父亲的身份为自己的前程谋划,在毛主席在世期间,她就这样做一个父亲面前听话的长女,做一个平民。

父亲去世以后,她对故乡以及自己的叔叔毛泽连,突然感受到了一种思念之情,想起来当年父亲说的话,她便下决心,要尽快回去看看。

可是,由于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间,她过的也是平民的生活,自己尚且算不上富裕,又如何去替父亲尽一份心意,一来二去,便没有立刻回到故乡。

直到一年以后,她才找到机会回到家乡,对父亲当年所牵挂的所有亲人都进行了慰问,进行了经济上了援助。

李敏会韶山看望乡亲

对于毛主席去世的事情,所有亲人都十分伤心,他们看到李敏回到故乡也异常地热情高兴,仿佛毛主席回到家里来看望他们一样。

这个时候,李敏对于这个故乡拥有了更为强烈的感情。

她听着这些亲朋好友讲述毛主席的故事,一些她从未听父亲讲过的故事,让他感到了一种特别的温暖。临走前,还在父亲故居下带走了一捧黄土,祭奠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自此以后,不仅李敏,毛主席的其他儿女,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回到故乡看望这些亲人,逢年过节,还会邀请他们的“叔公”毛泽连一起吃饭聚会。

李敏就像牵挂父亲一样,把这位叔叔也放在了心里,用行动来告慰自己父亲的在天之灵。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14日 12:43
下一篇 2022年9月14日 12:4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