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两岸的经贸联系十分密切,在大陆的惠台政策下,台湾地区分享了大陆的经济红利,经济发展非常稳定。即使是在疫情之下,台湾的经济增长率也不降反增,2021年更是创下11年来的新高记录,达到6.28%。不过,由于民进党当局近段时间不断与美国等外部势力勾连挑衅,大陆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台湾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而在大陆海关更严格的审核机制下,台湾输入大陆商品也遇到了一定问题。
据媒体报道,自大陆海关严格要求台湾企业报关文件中,必须标注“中国台湾”后,已有多家台湾企业因为没有遵守标注规定,导致其出口大陆商品被拦下。台财务部门表示,目前共有六起商品被拦下的案例,台关务部门已经请求大陆协助,正在追踪受理进度。台关务部门指出,这类案件是被要求在交易文件加上“中国”,而不是货品上的产地标识,已就相关事宜进行沟通,但受理进度主要取决于大陆方面,他们只能尽力协助。
可以看出,在大陆提出对台商报关文件的标注要求后,一些台湾企业依然心存侥幸,没有按照规定实施,才出现商品被拦截的情况。这种情况本可以避免,苹果公司在获知相关情况后,就第一时间通知台积电、鸿海等台湾供应商,必须按照要求标注产地,避免因为违规导致供货受到影响。苹果公司还要求这些供应商制定应急计划,在必要时迅速审查和修改,从台湾地区运输到大陆的纸箱和表格上的标签。
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些报关受阻的台企,对“一中”的认知,还没有苹果等外国公司深刻,商品被大陆海关拦截纯属自作自受。而他们指望台当局能够迅速处理相关问题,完全是想多了,面对台企报关受阻之事,台当局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办法,说是尽力协助,基本上就如同此前台湾厂商接到通知时的情况一样,只会让其按照大陆海关要求修改。
事实上,早在2015年大陆就要求台湾输入大陆产品,不得单独使用“台湾”或者“台北”字样,需要在前面加注“中国”二字。只不过当时两岸关系相对融洽,对台企报关文件中的文本表述要求,没有现在严格。
现在加强管控也是反制台当局措施中的一个小细节,若不是台当局执意“谋独”挑衅,导致两岸关系恶化,台商遇到的这种问题,也不会上升至更高的层面。不过,随着两岸统一进程的推进,关于认知层面的细节问题,愈发会被重视起来,某些想要在大陆市场赚钱,又没有正确认知的台湾企业,生存空间会日益减少,若是冥顽不灵就只能告别大陆市场。
严格要求在报关文件中标注“中国台湾”,也是在帮助台湾企业树立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认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比其他措施的影响力低。台当局之所以能够在岛内以“绿色恐怖”操控舆论,就来源于其长期宣传“一中一台”等错误论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很多台湾民众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并蔓延到社会各界。现在大陆海关进一步加强管控,不仅能够让台企树立正确的认知,也可以借此影响到一大批与其有联系的台湾民众,进而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在经济层面的联系,台当局无论如何也无法斩断,这种阳谋就算台当局知道,也无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