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热爱广东歌,还是热爱看综艺节目的自己友最近或多或少都会关注到这档综艺节目《声生不息》。由湖南卫视和TVB联合打造的音乐综艺,邀请老中青、内地香港三代歌手同台演唱粤语歌,在节目开播前已经关注颇高,果不其然一播出就冲上各大平台的热搜。
节目高光点莫过于齐齐演唱《海阔天空》,当歌手与台下观众合唱气氛达到顶点时,耳边突然听到黄家驹的歌声所有观众都为之一震,似乎beyond又站在面前唱歌,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又回来了。
由获胜的女队演唱的合唱版本,在原本的基础上多添属于女性的诠释,细腻与坚韧。歌曲在有力的钢琴弹奏声中开始,节奏逾缓,心境逾沉,当伴奏消失,歌声浮现,又唤起一股强劲的力量,给予每一个人心涌澎湃的动力。现场观众也忘情的一起合唱,仿佛通过歌声又回到了那个岁月,一起再现「港乐与我的骄傲」。
此时此刻,无论是从未听过粤语歌的年轻人,还是粤语歌的忠实fans都会被这氛围感动。
广东观众在感动之余还会遗憾:“点解系湖南台搞粤语歌综艺,点解TVB搵芒果合作,点解人哋得我哋就唔得?”
惊喜不断还是争议连连?
节目播出前已经不少人留意,网传的歌单和阵容是在令人喜悦,所以正式阵容和歌单出来相差有点远时,失望的观众不在少数。
节目阵容也算有点惊喜,毕竟有叶倩文这位很少出现的前辈歌手,也有平时极少唱粤语歌的广东歌手周笔畅、刘惜君,而炎明熹和曾比特等新生代小将自然是大众最期待的。
《声生不息》从待播到现今已经播出都备受关注,围绕着节目的争议也不少。
有网友指出“港乐”这个名称用得不恰当,一般来说“港乐”是指香港管弦乐团。节目中的“港乐”更应该被称作“广东歌”或是“粤语歌”。
其次,因为节目以粤语歌为主打,那么“粤语”自然就是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这次节目里有很多不会讲粤语的北方歌手,他们的咬字问题必然会被关注。
作为广东听众,完全能够理解非母语者唱粤语词时的难度,个别字词发音不准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第一集是对观众的“投名状”,要表现自己的诚意,谁用心谁不用心一听就知道。有的歌手一听就是下了苦功夫的,努力校准自己的咬字,比如毛不易和单依纯;
有的歌手咬字不清,发音含糊,让人听不清在唱什么,而且一听就是普通话发音,更甚者没有唱粤语歌曲。
我们能够包容瑕疵,也真的很开心有更多年轻歌手愿意唱粤语歌。观众不傻,对于那种一边发通稿说自己粤语不错,一边又没有表现出色,被苛责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究竟是致敬经典还是贩卖情怀?
节目最大的争议在于歌单构成,《海阔天空》、《祝福》、《沉默是金》等等这些曲目好听点就是经典,不好听就是“炒冷饭”。再加之,先导片里面千禧年后的广东歌都没有介绍。
网友觉得太经典的选曲很容易要么为了出新改编过度,要么平平无奇毫无特色。情怀有了,韵味又差点意思,那么想要致敬就不如听原唱。既然主打是广东歌就有更多的歌可以选择,为何不选些新歌?
于是我们整理了一下歌单,发现确实是以千禧年前的歌曲为主,但其实还是有四分之一是千禧年后的曲目:
从节目的设置来看,无论是先导片的历史介绍还是中间穿插的粤语知识课堂、歌曲幕后介绍,节目组是想针对全民观众,而且是年轻的、对粤语歌不甚了解的观众。
炒冷饭,对不了解广东歌的观众来说不至于太陌生,也是他们吸引大家关注、讨论的一个办法。打开各种平台,会发现节目的热度很高,观众讨论的积极性也很高,从这方面看,节目组还是得到了想要的热度和关注。
节目看得人多了,出圈了,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广东歌,而新歌火起来也才有可能。
这一点在两位香港新人身上特别明显,Gigi炎明熹和曾比特目前内地的社交账号关注不断增加。“蜚蜚 好听”、“曾比特 可爱”也已经成为各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很多有人从不认识到被圈粉。而更多的人慢慢地关注两位新人,亦自然会有更多人留意新的粤语歌曲。
第二期网传的歌单里,逐渐增加了不少新歌,也有些新面孔。也许节目组就是想从老到新,慢慢递进。
图源网络
“声生不息”离不开关注度
“香港乐坛已死”,死的不是人而是关注度。其实每年香港新歌和新人依然层出不穷,优秀的作品不在少数。
只是对于广大听众,尤其是广东以外的听众没有接触新歌的好途径,也没有像90年代时候全民齐听粤语歌的氛围。这些新歌新人缺少的是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和机会。
《声生不息》就目前来说,或许达不到最初大家希望的那种高浓度粤语歌手和粤语歌的氛围,但这确实是一个让年轻观众更深度接触粤语的节目。而且别的不说,芒果台的配置,无论是舞美、伴奏乐团等确实是国内数一数二的。
或者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要粤语发扬落去,要畀啲人画个大饼,有流量有热度咁先可以吸引人愿意投钱落粤语歌度,先可以吸引更多人做粤语歌、唱粤语歌。”粤语要有生命力,需要有年轻人喜欢,如果这个节目真的可以让广东地区以外的人去听歌、学粤语,未尝不是件好事。
各位自己友,
你们觉得《声生不息》这个节目怎样?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