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存在了98年的元王朝覆灭。相比于其他封建王朝,元朝相对短命,其中的原因复杂,但皇室的衰微无疑是重要原因。
元朝皇帝大多寿命短暂,王位更迭也较为频繁,这也加剧了内部政权的矛盾。
蒙元共有十五位皇帝,除元世祖忽必烈活到了80岁外,其余皇帝的寿命都较为短暂,这使得元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8.3岁,低于明朝的42岁、清朝的53岁。
如果说这是因为元朝的医疗水平不如之后的朝代,可元朝之前的宋朝,皇帝平均寿命也有45.5岁。
忽必烈
此外,相比于其他封建王朝,蒙元皇室的生育率也较为低下。
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元朝整体的医疗水平较低外,元朝皇帝们大多嗜酒如命又贪婪好色也是重要原因。
但如果深入了解蒙元皇室的联姻制度后,却又能发现一些问题。
近亲结婚的现象在蒙元皇室中广泛存在,但近亲结婚的严重性早已得到多次证实,这或许才是导致蒙元皇室短命少子的主要原因。
元朝皇帝
短命、少子的元朝皇室
古代的医疗水平虽然较为低下,但封建帝王作为最高统治者,享有最顶尖的医疗资源,因此他们的寿命与现代人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悬殊。
比如清朝寿命达到60岁以上的皇帝有6人,明朝也有3人,但元朝仅有2人,如果除了被追封的元太祖铁木真外,元朝仅有忽必烈一人寿命超过60岁。
除了活到80岁的忽必烈,元朝寿命第二长的皇帝是元太祖铁木真(统计包括被忽必烈追封的四位皇帝,这样共有15位皇帝被计入),活到了66岁。
之后是活到了56岁的元太宗窝阔台、活到了52岁的元宪宗蒙哥、活到了51岁的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忽必烈
除了这几人外,元朝其余的皇帝寿命都在20岁至45岁之间,其中40-45岁的有2人,分别是元定宗贵由和元成宗铁穆尔;30-40岁的有4人,20岁-30岁的有2人。
除了这13名皇帝外,还有2名早夭的皇帝。一位是元天顺帝阿速吉八,他于公元1324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当时他才5岁,4年后,他又被元朝上都的宰相倒刺沙拥为皇帝,当时他也不过9岁。
但阿速吉八更像是元朝权臣之间争权的工具。
他被拥立为帝后,元朝大都与上都便爆发了战争,史称“两都之战,”年仅9岁的阿速吉八也在战乱中失踪,相关史料记载他大概率死在了战乱中。
阿速吉八
另外一位则是元宁宗懿璘质班。
他的命运与阿吉速八类似,被权臣拥立为帝。懿璘质班7岁被拥为皇帝,但在位仅53天便因病去世,成为蒙元王朝又一位早夭的皇帝。
除了皇帝普遍寿命较短外,蒙元皇室的子嗣也并不兴旺。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越是富足的家庭便越是重视这一点,那些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有十多名子女是相当正常的事情。
而放在皇室,这个数字可能要翻上一番不止。拿明朝举例,明太祖朱元璋有26子、16女;明成祖朱棣有4子、5女;明仁宗朱高炽有10子、7女。
朱元璋
清代相比明代就要过分许多,比较知名的皇帝如康熙有35子、20女,乾隆有17子、10女。
反观元代,情况有就所不同。蒙元皇室后代数量最多两人是铁木真和忽必烈,前者有8子6女,后者有10子6女,这二人的寿命也是蒙元皇帝中最长久的。
除了铁木真与忽必烈外,蒙元皇室少子乃至无子的皇帝也不在少数。比如元定宗贵由仅有3子2女,元宪宗蒙哥仅有5子3女,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仅有2子1女。
虽然就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后代数量并不算少,但在古代,尤其是帝王之家,这样的后代数量并不算多。
元朝
乱辈、近亲联姻或为最大原因?
那么,蒙元皇室寿命短、子女少的最大原因真是近亲结婚吗?先来看看蒙元皇室的婚姻制度到底有多混乱。
元宪宗蒙哥和皇后忽都台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算是远房表兄妹,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的爱情。忽都台死后,其妹妹也速儿成了蒙哥的新皇后。
相比于蒙哥,忽必烈就要过分很多。
他的第一位皇后帖古伦与他有血缘之亲,因蒙古的排辈混乱,初步推断帖古伦应当为忽必烈的表侄女,但在帖古伦死后,忽必烈又娶了察必,并立其为皇后。
剧照
如果按照辈分进行推算,察必应当是忽必烈的表姑,这样的婚娶在现代人看来未免有些难以接受,但在古代蒙古,却是常事。
古代有一种婚姻制度名为“收继婚,”即女性在其丈夫死后要嫁给兄弟,但对于蒙古这样的游牧少数民族,为了保证人丁兴旺,收继婚的界定也变得相对宽松。
宽松到什么程度呢?在一些游牧少数民族,收继婚演变为如果一名女子的丈夫死去,她不仅可以嫁给亡夫的兄弟,还可以嫁给亡夫的儿子(同父异母之子)、侄子、外甥等等亡夫家的其他男性。
比如历史上知名的“昭君出塞”事件,王昭君远嫁匈奴后,原先的单于病逝,她也就被迫嫁给了单于的大儿子为妻。
忽必烈剧照
但比起娶自己的表姑,忽必烈还做了更过分的事情,那就是在察必死后娶了与察必同族的南必为后。
察必的纳陈是南必父亲的爷爷,也就是说理论上是南必要称纳陈为曾祖父,察必也是她的曾祖姑母。所以,理论上忽必烈娶的是自己的孙侄女。
是不是有些混乱了?可以先抛开这些排辈,单看年龄,忽必烈就与南必相差了40多岁。
另外,除了察必与南必有亲缘关系外,忽必烈的第一任皇后帖古伦与她们也有亲缘关系,并且同属于按陈家族。而忽必烈执着娶一家族的女眷,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联姻。
帖古伦剧照
铁木真死后,为了巩固统治,孛儿只斤氏与弘吉刺氏继续联姻(最先联姻的是铁木真与皇后弘吉刺·孛儿帖)。同属弘吉刺氏的按陈,女儿察必、孙女帖古伦,曾孙女南必,都成为了忽必烈的皇后。
可以说,忽必烈虽不是第一个近亲联姻的蒙元皇帝,却是将近亲联姻发扬光大的皇帝。
之后,孛儿只斤氏与弘吉刺氏的联姻仍在继续,比如元成宗铁穆耳就娶了弘吉刺氏的失怜答里,她是按陈之子斡罗陈的女儿,与铁穆耳亦有亲缘关系;元顺宗答刺麻八刺则娶了弘吉刺氏的答已,辈分上算是他的表姑。
之后,蒙元皇室近亲联姻的情况仍时有存在,有14人存在近亲联姻情况,其中有6人无后代、4人仅育1子。
忽必烈剧照
到这里,蒙元王朝皇室寿短、少子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近亲联姻就算不是蒙元皇室短命、少子的主要原因,却也是不能忽略的原因。
近亲结婚由于夫妻双方存在过多的相似基因,一些遗传疾病的发生几率也将成倍上升,后代自然也更易早夭、畸形、短命。
而古人并未意识到近亲结婚的严重性,加之蒙元由游牧少数民族建立,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与饱受儒家熏陶的中原不同,更加难以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
元朝婚姻
近亲联姻并非元皇室专有
事实上,并非只有蒙元皇室存在广泛的近亲婚姻,很多封建专制王朝的皇室,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常会选择近亲婚姻。
就我国古代而言,从秦朝至清朝,近亲结婚的皇帝将近百人,比较知名的有杀叔父娶姑姑,与亲姐姐同流合污的刘子业、娶了亲表妹的康熙等等。
而在国外,说到近亲结婚,就不得不提到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
该家族在欧洲取得统治地位后,为了维持皇室血统纯正,也为了巩固家族的统治,开展了近亲结婚。超过两百年的族内通婚,导致哈布斯堡家族的后代拥有了清一色的“锥子脸”、“大下巴”。
哈布斯堡家族
除了外形上的丑陋外,该家族的新生儿还有着超过80%的死亡率以及各种诡异的遗传疾病,比如止不住地流口水、身体急剧老化、骨骼脆弱无比等等。
显然,近亲婚姻是要不得的。
虽然相比于近代的哈布斯堡家族,史书上缺乏关于元朝皇室后代是否出现遗传疾病的记载,但就蒙元皇帝仅仅38.3的平均寿命以及子女稀少的情况来看,蒙元皇室也深受近亲通婚之害。
哈布斯堡家族
点评
相比于历代完成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蒙元王朝不仅寿命相对短暂,其皇室成员的寿命和后代数量也明显不如其他王朝。
究其根本,蒙元皇室对近亲联姻的热衷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这固然是出于巩固统治和维护血统纯正的需要,但近亲联姻的恶果却也在不断累积。
自忽必烈以后,近亲联姻已经成了约成俗成的事情,但这也导致了超过半数的蒙元皇帝寿命未能超过40岁,后代数量也相当稀少。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元代蒙古王室与畏兀儿亦都护家族联姻考.[J].兰州学刊.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