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对抗阶层焦虑,实现阶层跨越

开篇声明:本篇文章只是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欢迎讨论。

写在开头: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阶层变革史。

一、曾经的中国,怎样才能实现阶层跨越

如果学完高中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两次非常重要的改革,这两次改革间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向前发展。

第一次是商鞅变法。学过初中历史的都知道,商鞅变法的激进程度,对当时的奴隶制贵族的统治,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商鞅以立法的形式,将平民跨越阶层的方式直接打开。此时的秦国,只要你在战场上能拿下足够多的敌军人头,就能建功立业,获得爵位,成为贵族。为什么这一条如此重要,在于自夏朝始至战国,人的出身决定了你的地位,普通人几乎是没有任何方式实现阶层跨越的。但是商鞅变法,给了普通人机会,只要在战场上你敢玩命,金钱地位都在等着你。

第二次是始于隋朝、发扬于唐朝的科举制。我们今天回头看,科举制的出现,是真正颠覆了隋朝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从汉朝以来,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人才选拔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但是这种制度归根结底是贵族的游戏,和平民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少数平民即使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阶层跨越并不能说明这个制度是没有问题的。

而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出现,则彻底颠覆过去完全由世家大族控制的游戏。这场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是本身就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的唐太宗,他意识到,如果人才选拔的方式再不改变,玩完是迟早的事,事实上,唐朝本身依然没有完全解决贵族利益集团的影响,但是为后续封建王朝做了个示范,即在于,人才只有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才是最让人放心的。

而这种本意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加强皇权的制度,另一方面也为普通人实现阶层的跨越提供了重要通道。只要你考取了功名,就能彻底实现阶层跨越。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自唐以后,尤其是从宋朝开始,教育和科举考试几乎成为一件天大的事。我们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范进中举后几乎发疯,但是后来结合时代背景你就能发现,但凡是个人,能像范进那样成为举人,都会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举意味着范进彻底摆脱了现在所处的阶层,成为“官”,变成了当时的“统治阶级”。

科举制后来经历了相当多的变革,不仅有文考,还有武举,其本质是为了向统治者输送人才,但是同样也向世人开了一个门,只要你学习好,“统治阶级”的大门向你敞开。

战场上玩命太难,文化考试才是王道。

这是封建时代实现阶层跨越最安全的方法。

二、阶层跨越是几代人的事

我们今天看到过很多人依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实现阶层跨越是需要几代人的。

我们举个例子,晚清名臣曾国藩。

有人会杠,曾国藩并不是什么穷苦出身,他的例子不具有代表性。

但是曾国藩的例子会告诉我们,实现阶层跨越有多难。

我们往上倒四代。

曾国藩曾祖父曾竞希,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农民一个,如果不是曾国藩发达了,这个名字都不会出现。

曾国藩祖父曾玉屏,文化不高,但是阅历丰富,家庭条件尚可,此时,曾家应该只能算是地主。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初为山乡塾师,43岁时参加第17次乡试,终获“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第一个秀才。

也就是到了曾国藩这一代,曾家才彻底实现了阶层跨越。即使是曾国藩,当初进京会试,还要找家中族人借钱。

互联网上有句话很扎心,别人家庭几代人攒下的基业,怎么可能会被一代人轻易超越。阶层的跨越是需要一个家族几代人接力,而且是持续不断地向前,才能最终实现的。

三、为什么大多数人很难跨越阶层

世间所有人都想跨越阶层往上爬,但是,成功者了了。为什么?就一个原因,懒。

懒得学习,懒得工作;导致自己既没文化又没钱;生活过得不好,觉得这个世界对不起自己,然后继续颓废;到了一定年纪,结了婚、生了孩子,每天都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是很可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每天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玩游戏或者打牌。孩子学习不好骂老师、骂学校,最后呢,巴不得孩子过得好了让自己也过得好,不然就是孩子不孝顺。

学习上偷懒,进不了好学校,那么大概率工作不好找。找不到好工作,结婚都是问题。

工作上偷懒,收入上不去,生活质量就上不去,还谈何跨越阶层?

人,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人不能懒。

老家旁边有个镇,以卖包子出名。全镇大多数人口都在外卖包子,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大多数都赚钱了。但是,多少人知道卖包子有多辛苦?凌晨三四点起床压面和馅,然后不停地包包子,蒸包子,早上卖完,下午又要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几十斤几百斤的菜、肉等要准备。这些钱,都是辛苦赚来的,但凡偷懒一天,收入就要减少。你要想发达,首先就是关键时刻不能偷懒。

四、今天的我们,如何才能对抗阶层焦虑,实现跨越

前面说得那么多,我只想说一句我个人的理解,在这个时代下,能够帮助我们普通人实现阶层跨越的,只剩一条路,那就是学习+勤奋。

你去看看北京海淀区的鸡娃家长,多半这些家长自己就是靠着高考从某个一般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城市考到了名校,然后在帝都扎根,艰难的实现阶层的跃升,他们知道在资本越来越集中的今天,教育已经是一般人家实现阶层跃升的最后一条路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从古至今,除去战争期间靠军功外(戚继光他爹拼了老命才给戚继光挣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只剩学习、教育是实现阶层跃升的唯一通道。

要么,你努力学习,成为名校学生,工作上一路开挂,娶个老婆也是名校毕业,夫妻同心,脱贫致富迈入中产不是梦,如果家里祖坟冒青烟,自己后代创业成功,也能挤入上层社会。

要么,虽然自己学习不行,但是勤劳致富,生意场上也能有立锥之地,攒下一点基业,子孙后代物质上没有后顾之忧,在官场或者学术上取得一定成就,整个家族也可以说不错了。

所以我希望读者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现在还是比较和平的世界来说,想要靠军功怕是希望渺茫。

所以,这里的学习,我并不是指单纯的学校学习,而是更广泛的意义上的学习。

我在基层工作时,认识一个理发师,50多岁,只有初中文化,二十来岁学会了理发的手艺,走出农村开始打拼。现在呢,每天有生意就做,没生意就打牌,照顾老人。手里房产有几套,店铺有几间。女儿本科毕业后,硕士到欧洲留学学习农业,现在就职于世界五百强搞研发。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从贫困阶层跨到中产的典型例子。他可以脱离农村的贫困生活,让自己和自己的女儿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

这个理发师从事理发三十多年,据老顾客说,年轻的时候,他大年三十早上还开店,当时只要流行什么发型,他都能做,所以生意格外的好,带出来的徒弟都有不少。

从这个理发师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你要想进步,你就要学习,就要勤奋。作为理发师,你要不断学习新的发型、新的技术,这样才能不断有顾客。你只有坚持把店开下去,才能赚钱,你必须要有经济基础,才能让下一代获得一个相对高一点的起点。

曾经有个调查,说清华北大这些学校的状元,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公务员家庭。很多人就说什么寒门难出贵子。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孩子的父母,可能也是出身贫寒,靠着学习成为老师、公务员的,他们自身就是优秀的人,所以才把孩子培养成状元?

甚至于很多土豪,可能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了财,但是他们成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甚至孙子去学习,去最好的学校,甚至出国“镀金”。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陈江河生意做大后,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国外留学,然后接自己的班。他们不清楚吗?运气不会一直都有,如果后代不去学习、不够勤奋,可能连辛辛苦苦打下的自家产业都守不住。

吴越钱氏家族十分有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钱学森、钱伟长、钱穆、钱钟书等。钱氏家族有条家训叫“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条家训表明钱氏家族重教育的传统,是历代钱氏族人英才辈出的重要保障。

当被问到“钱家为什么能出这么多名人”时,钱伟长曾半开玩笑地回答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

所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亦或者说教育是最廉价的跨越阶层的方式。

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是什么?是一个已经领先你的人比你还努力,那些富二代、富三代都在学习,普通人要想往上爬,你除了学习,除了勤奋,能和人家拼什么?

柯南道尔宇,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如果你喜欢本篇文章,欢迎点赞,欢迎评论区交流,也可以关注一下小编,谢谢。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13日 15:19
下一篇 2022年9月13日 15:1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