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说唯有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指出,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这些无一不在说明金钱的重要性。资金在各行各业都尤为重要,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房价的变化会影响多方面的利益。
房价上涨时,人们买房的积极性尤其高,都想在楼市进入上行期时,通过占有优质房源,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一批又一批炒房客和投资者的成功,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这样一来以房地产为首的相关行业,就会因此蓬勃发展;这些行业为政府提供的税收款,也能为相关部门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当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因此不断增加时,社会秩序就会逐渐规范,大家生活的物质条件也更加有保障;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要知道实体经济可是民生发展的基石,其与虚拟经济共同发力,才能让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不幸的是,近一年时间里,我国100个大中小城市的房价,纷纷进入了普跌状态,作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行业,也逐渐失去了持续的发展动力。在情况最严重的那段时期,一些经济不甚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甚至要通过强制的限跌令,才能预防房价短时间内迅速下跌,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种种危害。还有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是,尽管在此期间尽管国家实施各式各样的救市政策,可取得的效果都不甚明显。
按理说真没有什么比房价下跌对行业危害更严重的事情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楼市的这3大现状,比房价下跌更令人担忧;与此同时还有2类房的贬值风险,将愈来愈大,有购房想法的家庭要注意避开。
首先来看比房价下跌还可怕的2件事:
第一,房屋空置率增加
自第一次房地产行业改革开始,不少有先见之明的人,就利用政策的漏洞,以及手里的贷款资源,成为了第一代炒房客。当大家看到这些人不费吹灰之力,仅是将房子低买高卖,就能坐享其成时,也心甘情愿加入到了他们的阵营当中。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房地产行业就从蓬勃发展,到了现在的全面遇冷,受制于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逐渐增加、国家房住不炒政策稳步落实的事实,炒房客手里的房源就算各方面条件比较好,也不是很容易销售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房屋空置率是一路飙升,当下一边是努力奋斗了多年,但仍旧买不起房的刚需家庭,一边是没人住但得不到合理配置的住房资源,如此一来各种社会矛盾就逐渐加剧。
第二,二手房流动性变差
相较于新房而言,二手房本身就存在装修风格陈旧、买家到手产权年限短等弊端,人们之所以愿意心甘情愿地购买,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同一地段的二手房比新房更便宜一些。现在由于房地产税和房屋空置税即将到来的预期比较大,市面上被抛出的二手房数量与日俱增,由于狼少肉多,按理说二手房的价格会更吸引人。但万万没想到,国家鼓励大家积极买房,为此不惜动用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再加上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买家要承担较高的税费,至此二手房的价格优势也不甚明显。
这可苦了那些多套房产持有者,因为如果名下多余的房产卖不出去,未来的某一天,当房地产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以及试点城市名单公布以后,名下房产数量越多、房子价值越高者,将要负担越多的持房成本;现如今国家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也越来越完善,未来想用较低的价格,租赁到更有保障的住房,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若房子卖不掉还租不出去,个人说不定还要再承担一定的房屋空置税,简直不要太惨。
第三,烂尾情况愈发严重
早在去年中央就公布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三道红线”政策,该方针对广大开发商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减少了他们的融资渠道。一些在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开发商,还可以尽自己所能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反观那些原本负债率就比较高的房企,可能连手头在建项目的正常运行都无法保障,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市面上烂尾楼的数量愈来愈多。
此时那些不幸买到烂尾楼的新业主们,既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最后期限住房,还得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一分不落地偿还贷款。不少利益相关者,就会联合起来闹事,这也算是房闹的一种,这样的事情越多,欲购房者持币观望态度就越明显。
其次来看看最好别买的房子有哪些:
第一,没有地段优势的二手房
就像前面说的,现阶段各地二手房流动性已经逐渐被锁死,如果我们还不死心,自愿购买这样的住宅,大概率是会砸在自己的手里。但不得不说二手房具备了所见即所得的优势,由于建造出了一定的年头,周边各项配套设施发展得比较完善,因此居住的便利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反之那些没有地段优势的二手房,就既没有过高的居住价值,同时投资属性也无法很好地显现出来。
第二,便宜的期房
毕竟开发房地产是个回报周期很长的事情,因此各大开发商为了保障项目运行时,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在住宅尚未建设完成时,就开始了售卖,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期房。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期房本身有一定的烂尾风险,那些价格尤其低的期房就更是如此。所以千万不要贪便宜买房,不论何时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签订购房合同前,一定得事先查验开发商的五证、将售楼人员的一些口头承诺,拟定成正式条款,并且写入购房补充合同里。
往期文章:
央行今年第三次降房贷!下降35个基点能省24万?刚需该买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