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救国家于危难,却被斩首抄家,皇帝悔恨:朕错杀良臣了

1457年2月16日,崇门文外一名刽子手一边流泪,一边挥动手中的屠刀。“咔”一声,一个民族英雄的生命就此陨落在这座他曾拼死保护的城池前。

这一天,阴云密布,举国悲痛,老百姓的恸哭声响彻了整座北京城。

据说,负责操刀的刽子手羞愧自尽了。一个名叫朵儿的指挥使每日来到现场,撒酒祭奠,即便被打得遍体鳞伤,第二日照样出现。

可惜,任凭老百姓如何落泪,如何缅怀,这位民族英雄却再也感受不到了。

这位受万民爱戴的一代名臣,就是于谦。

1.立志成为文天祥

1398年,于谦出生在杭州钱塘县。于家世代为官,家风忠正,他们的祠堂里供奉着文天祥的画像,每当祭祖时都会一块祭拜。

一日,于谦的父亲于仁梦见一个身穿红袍,头戴金冠的男人,说:“你于家世代供奉我,且满门忠义,这一世就让我做你于家后人吧。”

于仁醒来后,愕然发现,梦中的男子竟和文天祥的画像一模一样。当晚,于仁的妻子便诞下一子,取名于谦,即逊谢梦中之恩。

于谦自小受家中长辈的熏陶,立志长大后要成为像文天祥一样有节气的国之栋梁。为了鞭策自己,他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课桌旁,数年如一日。

于谦小小年纪,便习得满腹经纶,写诗也很有一手。16岁便写下了千古名作《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成了他日后的人生信条。

一位游方的老和尚看了于谦的面相后忍不住感慨:“他日救时宰相也。”也就是说,终有一日,于谦会拯救国家于危难当中。

老和尚的话,于谦铭记在心,时常勉励自己刻苦学习,尽早入仕,报效朝廷。

功夫不负有心人,23岁那年,于谦中了进士,第二年便被授职监察御史。于谦扶了一下官帽,理了一下官服上的褶子,他知道,自己匡扶社稷,守护百姓的仕途生涯正式开始了。

2.微服私访,守护百姓

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派于谦巡按江西。每到一地,于谦都会微服私访。当地官员想见他一面很难,反倒是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坑沿桌边,常常会看到于谦的身影。

短短4年里,于谦就为江西当地几百名被冤枉下狱的老百姓平冤昭雪,那些收受贿赂,颠倒黑白的地方官员没有一个能逃脱罪责。

有官员想贿赂于谦,却被他无情拒绝。贿赂不成,脏官便想让京城高官撤了他的职,打听之下,当场就懵了。

原来,当时兵部正缺一个右侍郎,于谦身为监察御史,本来是不够资格升任的。有人把他的名字给了吏部,强行提拔,这人正是明宣宗。

1430年,明宣宗知道于谦可以委以重任,于是将他破格升迁,巡抚河南,山西等地。离开江西境内时,数万百姓夹道相送,久久不肯退散,百姓们都尊称他为“于青天”。

明英宗六年,河南等地经常闹饥荒,许多灾民被活活饿死了。于谦见状,上书皇帝,主张让官府出面,动用储备粮食救济百姓,到了丰收之年再还粮,老弱病残百姓可以不还。

他提议把地方官吏储粮定为考核目标,到了任期升迁却没有存够粮食的,只能继续待着。

明英宗朱祁镇对于谦的奏议很赏识,下令照办,果然效果显著,百姓们对于谦更加爱戴了。

3.惨遭陷害,万民鸣冤

明英宗有于谦这样的良臣,是社稷之福,可惜,他身边还有一个大蛀虫–太监王振。这个人本事没什么,偏偏长了一张油嘴,哄得明英宗对他言听计从。

王振仗着明英宗的宠信,常常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致使朝中大臣趋炎附势,逢迎巴结。每逢朝会期间,要进见王振,就必须献纳白银百两;如果献白银千两,他才会设宴款待。

于谦进京述职前,有人劝他给王振送礼。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当即作诗一首: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件事情传到王振耳中,可把他气坏了,于谦摆明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王振给于谦罗织罪名,将他诬陷入狱。

百姓听说于谦被判死刑,群民共愤,纷纷联名上书。王振只好编个理由给自己下台,说从前有个名叫于谦的人和他有恩怨,他 把那个“于谦”和被关的于谦搞错了,这才把于谦放出来,降为大理寺少卿。

可王振不愿就此放过于谦,后来又找了个明目将他囚禁在山西,结果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官吏,数以千计跪伏在宫门前,为于谦鸣冤,连晋王,周王等藩王也上书请愿。明英宗迫于民意,这才给于谦官复原职。

4.王振进谗,明军大败

1448年,明英宗将于谦召回北京,封兵部左侍郎,原来,蒙古人打来了,朝廷没人了。

第二年,蒙古太师也先率军攻陷边关大同。明英宗慌了,王振自信道:“太祖皇帝领兵平天下,您也可以御驾亲征。”明英宗哪有什么带兵才能,于谦等重臣纷纷反对,可明英宗只听王振的,带着5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大同出发了。

没想到,大军一路到达阳和,却遇到连日大雨,粮草供应不上,大军还染上疫病,众将领反对继续前行,王振这才决定回撤。可走到半道,王振又想出了个歪主意。

大军回程时,王振心想,这里离他的老家河北蔚州不远,不如绕一下道,让皇上亲临,这样他的祖上也有面。可走着走着,王振又想,这么多人,踩坏了自家庄稼怎么办?于是,大军行进40里后王振又提出改道向东。

这么一耽搁,也先的蒙古大军也赶到了,明英宗大惊,连忙派出3万军士去抵挡,结果被全歼了。此时,有人劝皇上赶紧跑。王振一问随从,发现还有几十车私人财物没跟上大部队,竟下令让大军停下,在土木堡驻扎。

这下彻底跑不掉了,蒙古大军将明军包了饺子,水尽粮绝之际,数十万士兵被蒙古军队屠杀殆尽,大臣死了50多人,王振被将军樊忠杀死,明英宗则被蒙古大军掠走,史称“土木堡之变”。

5.挺身而出,力保京师

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朝中顿时人心惶惶。此时,郕王朱祁钰监国,他问朝臣有什么应对之策。翰林院侍讲徐有贞提议:“臣 夜观天象,王气逸散,应当迁都南京。”此话一出,群臣议论纷纷。

此时,有一个声音在人群中高喊:“首都乃人心所系,一旦迁都,必定亡国,谁敢再提议南迁,定斩不饶。”

众人一看,说话者正是于谦,顿时感觉吃了一颗定心丸,纷纷附和。于是,郕王将于谦升任为兵部尚书,让他部署北京城防。

现在的北京城,对于谦而言, 仿如千斤重担,可如今社稷正处于危难之际,于谦绝无退缩的可能。

英宗被俘,群臣和百姓都心如死灰,于谦第一个要解决的,便是群龙无首的问题。

太子年幼,无法稳定人心,于谦联同一众大臣请求郕王继位,郕王坚决不同意。于谦劝道:“自古社稷为重,我等心意绝无任何私心。”于是,郕王继位,改元景泰,尊为明代宗,奉哥哥英宗为太上皇。

人心问题解决了,紧接着,便要着手军械短缺的问题。英宗带领50万大兵在土木堡失陷,精锐尽失。目前留守在北京城的,只有不到10万疲惫的士卒,武器也是个问题。

于谦一边命人往各地征用民兵,一边赶造包括火铳等热兵器。将领石亨建议固守城内,于谦却坚决驳回了,他说:“我们凭什么向敌人示弱?这样敌军只会 更轻视我们。”

严令之下,于谦亲自督军,22万守军无敢懈怠,统统驻守九门城外。

一切布置妥当,蒙古大军也杀到了京师。太师也先挟持着明英宗,本打算即便灭不了明军,也能狠狠劫掠一番,可他终究小看了于谦。

北京城军民在于谦的带领下,同仇敌忾,作战勇猛,杀得蒙古大军丢盔卸甲,也先的弟弟孛罗也死在于谦精心设计的火枪阵中。

也先眼见不敌,派人求和,打算用英宗换取巨额财宝再撤军。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蒙古大军面对明军凶猛的进攻,节节败退,也先只能带着败军仓惶撤退。明代宗给于谦加太保衔,让他整顿全国防务,蒙古大军再也无法入侵中原。

一年后,也先见留着英宗无用,派使者前来提出要把皇上送回。明代宗不悦,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

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定,不会再改 ,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代宗认为有理,同意了于谦的建议。

明英宗回来后,代宗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于谦一再推辞。明代宗赐给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敢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谦只好把代宗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

明代宗很信任于谦,凡是用人 ,都会悄悄问他的意见。于谦总是实事求是,因此招到不少人的嫉妒和诬陷。明代宗力排众议,让于谦能尽量实现 自己的计划。

6.遭陷身死,英宗悔恨

1457年,明代宗病重,明英宗纠集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重登皇位。徐有贞和石亨与于谦有怨,得势后第一件事就是以“谋立外藩”的罪名,将于谦,还有吏部尚书王文逮捕入狱。

王文忍受不了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道 :“这是石亨和徐有贞的谋划,分辩又有什么用?”此时,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

徐有贞劝道:“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于是,明英宗拿主意,将于谦押往崇文门外,判处斩立决。

于谦被斩后,官员到他家中抄家,开门一看,空荡荡 一片 ,只有景泰皇帝赐给的蟒袍、剑器。不到一年,接任兵部尚书的石亨党羽陈汝言,就因贪污百万被治罪。

明英宗召大臣进去看,铁青着脸说:“于谦在朝受重用,死时却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头 不敢 回答 。

不久蒙古再犯边境,恭顺侯吴瑾上书道:“如果于谦还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明英宗悲叹:“朕错杀良臣了!”

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成化初年,明宪宗发诰文:“国家多难之时,于谦保卫社稷,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知其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 于谦由此得以恢复清白,建祠受祭。

在于谦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纵观于谦的一生,他真正成为了像文天祥一样,有气节的国之栋梁。在诱惑面前,他不愿沾染丝毫不义之财。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把重担默默扛在肩上。百姓的生计,国家的存亡,他永远摆在首位,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正是有了于谦挺身而出,揽社稷之将倾,抗击蒙军,才为大明续命200年。

《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于谦虽然离开了,但这位廉洁正义,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却永远活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13日 09:29
下一篇 2022年9月13日 09:2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