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屏春晚的5个东北人,一个消失一个失势,秘密全都在这里(上)

01.

上世纪80年代初,东北二人转还没出什么风头。出风头的是东北相声。

1977年,赵本山回到莲花六队石嘴子沟种地时,沈阳曲艺团刚刚恢复建制。从此,沈阳相声迎来了黄金十年,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相声演员。其中,以杨振华、金炳昶特别出名。因为他俩在79年说了一段《假大空》。

这段相声的威力,不亚于同年姜昆那段讽刺“四人帮”的《如此照相》。

「杨振华、金炳昶合作旧照」

后来,金炳昶当了沈阳曲协的主席,收了一个女徒弟,叫金珠。唱京韵大鼓的金珠,年轻时倒追过一个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他名叫巩汉林。

另外,《假大空》的作者之一,是相声作家陈连仲。1978年,陈连仲也收了个徒弟。这位徒弟曾和巩汉林一起应聘沈阳曲艺团。结果陈老师大义灭亲,收了巩汉林,把徒弟打发到了锦西曲艺团。这个徒弟,就是范伟。

当然,也不怪陈老师正直。巩汉林的爸妈,就是沈阳曲艺团的演员。

两年后,范伟到了一个叫铁岭的地方。

直到1983年,他才考回到沈阳曲艺团。恰好那年,赵本山、潘长江被调到铁岭民间艺术团,专攻二人转。三人就这么擦肩而过。

沈阳有说相声的,其实哈尔滨也有。《洛桑学艺》里洛桑的师父尹博林,就是黑龙江的。他父亲尹柄正,1972年曾为哈尔滨曲艺做了一个突出历史贡献,开了一个曲艺培训班,请了黑省诸多曲艺名家来执教。

其中有个叫黄枫的,当过黑省曲艺家协会的副主席、曲艺团党委书记。

黄老师唱山东快书。70年代李双江名歌《美国兵都是废货》,就是他填的词。

黄老师有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名叫黄宏。

「黄枫和他的三个儿子」

1973年,沈阳军区文工团跑到哈尔滨招人,年仅13岁的黄宏,成了最小的特招生。临行前,黄枫给儿子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说我也没别的送你,你要是争气,去了部队,就努力搞创作,把这个笔记本填满吧。

黄宏很争气,不但很快填满了笔记本,还很快当上了沈阳军区曲艺队队长。可惜他唱山东快书,表演机会越来越少。借着80年代相声热,他就拜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做老师。黄宏这位老师,就是马东的爹,马季。

1987年黄宏写的相声《招聘》,就是马季亲自帮忙改的。

两年后,黄宏把《招聘》改成了小品,顺利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他成为了第一个进入春晚的东北笑星,并且在春晚舞台上,连续站了23年。

很快,巩汉林、赵本山、潘长江、范伟等人,也先后跟着上了春晚。

东北笑星军团逗笑全国人民的故事,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日后他们的各种无奈、苦痛、膨胀和失落,也是从那一天开始的…

02.

在东北笑星军团里,黄宏头一个铁了心要上春晚。比起其他人,他最早感知到电视的威力,尤其是春晚舞台的巨大影响力。

生于曲艺世家的黄宏,从小擅长表演,创作天赋极高。13岁考入文工团后,14岁就下部队表演处女作。16岁为唐山大地震创作《雨夜茶棚》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发。《巧接连长》等作品,连连在全国拿奖。

光创作,还不满意。1982年,黄宏自考大学,又去军艺进修,最后一路拿到了北大硕士文凭。然而从学校出来,抬头一看,晚会火了,身边很多人都上了电视。实力并不强,名气却很大。力争上游的黄老师,自然很不甘心。

「年轻时的黄宏」

可当他带着山东快书去辽宁春晚时,却惨遭拒绝。理由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听懂山东话,而且快书不适合电视表演。黄宏想改说评书。导演又说,辽宁评书大师太多,不缺你一个,你要真想来,搞点小品吧。

从此,黄宏开始专攻晚会小品创作。

1987年,黄宏上了辽宁春晚。这还不够,同年,他又带着《百科全书》向春晚自荐。小品讽刺图书市场品味低下。创意通过后,节目组让他回去排练,拿片子来审。黄宏兴冲冲回去,军区给拨了5000块钱,还把王刚找来参演。结果等他把小品排好、送审,节目组已经忘了他。

看完样片,节目组的人没乐,并委婉地说:

“这次咱们小品太多了,你看你是怎么回去?”

经此挫败,黄宏心里憋了股劲儿,一口气搞出《卖猪》、《家庭杯智力竞赛》等5个作品,上遍了省级、市级的所有晚会。其中以《招聘》影响最大。

那是1988年,沈阳搞“东三省评书故事大赛”。黄宏带着《招聘》去参赛。评委觉得他唱山东快书,不算正经评书,第一轮就把他刷下去了。黄宏心思活泛,找到了日后赵本山的御用编剧、辽宁曲协秘书长崔凯,说你让我进去,没奖无所谓让我演就行。崔凯说,你搞个赞助吧,我给评委们说说。黄宏就带着10辆“白山牌自行车”挤进决赛,拿到了故事组金奖。

随后,黄宏把它改成小品,一人扮演3个角色,上了沈阳春节晚会。这个节目被春晚导演看到,非常喜欢,让他改一下,上1989年春晚。

「既是作者,也是表演」

不过《招聘》并没让黄宏走红。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第二年的元旦晚会。

那年他跟宋丹丹合作了一个节目,叫《超生游击队》。

《超生》的成功,源自黄宏的洞察。有天他上街,看到街道办的人在驱赶一个怀孕妇女,说你要生孩子别在我这条街生,去对面那条街生去。黄宏好奇,上去打听,人家说对面那条街归另一个街道办管,我们不负责。黄宏精准抓住这个点,很快写出作品。送去春晚节目组,没要。元旦晚会要了。临上晚会前,春晚导演看了作品,来抢。黄宏还是选择了元旦晚会。

小品播出第二天,“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就火了。宋丹丹之前演小品《懒汉相亲》里的魏淑芬,没红,演完这个之后说:

“《超生游击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春晚老观众都知道,在“白云黑土”统治小品舞台前,黄宏、宋丹丹才是一对。《超生》之后,他俩又合作了《手拉手》《秧歌情》等作品。结果不久,宋丹丹宣布退出,说我一人艺演员,再这么演下去,没法儿演正剧了。对此,黄宏一度十分沮丧,痛苦仿佛“婚变”,差点失去创作激情。还是春晚导演打电话给他,他才跟魏积安合作了《擦皮鞋》,勉强拿了个三等奖。

「小品《超生游击队》」

黄宏牛逼的地方在于,本子创作力极强。他上春晚的节目,自己都参与了文本创作。《擦皮鞋》后,迅速写出《打扑克》,本子拿给马季,马季看了十分惊喜,差点跑去演小品,最后觉得说了一辈子相声,还是要守住这个道。

黄宏又找侯耀文。侯爷一看,本子太棒了。直接辞演另一个群口,跟他搭档。

这个《打扑克》,无论尺度还是形式,至今是春晚难以超越的经典。

当年黄宏创作力强到什么程度?《综艺大观》热播时期,一旦找不到节目,剩下一半空白,央视的人只给两个人打电话,一个黄宏,一个牛群。这俩人,两天就给你写一个完整的东西,而且能够迅速过审。

2010年,他写的《两毛一脚》因与马未都的版权纠纷,被临时撤下。距离春晚开演只剩79个小时,黄宏愣是带着团队,迅速改编好之前的作品《美丽的误会》。这个小品,直到春晚直播,才第一次跟观众见面。

那时候,宋丹丹已成为本山的白云大妈。

而黄宏的搭档,变成了巩汉林。

03.

巩汉林首次上春晚,是在1990年。

一开始,巩汉林没敢想当演员,准备在乡下呆一辈子,建设伟大祖国。他性格腼腆,小学初中时,曲艺团来招人,一审查,说出身不行,就淘汰了。1976年他下乡插队,没想回城。父母着急了,逼着他考大学。

离高考前几个月,巩汉林昼夜鏖战,最后考入沈阳第二教师学校,读哲学系。

到了大学,巩汉林才松弛下来。心思开始活动,去考了两次沈阳曲艺团。曲艺团让他回学校开介绍信。校长说,你毕业再来吧。结果毕业时去问,学校早把他人事关系送到教育局了。巩汉林一咬牙,辞职,进曲艺团。

到曲艺团学相声,巩汉林是从底层拉大幕干起,一路拉到了相声压轴出场。曲艺班子通常讲一个论资排辈,年轻人进来,得先伺候老先生喝几年茶。巩汉林呢,赶上了一个80年代相声热的好时候。

「说相声时期的巩汉林」

更关键是,他和黄宏一样,能写。为了争取机会,巩汉林埋头创作。曲艺团有个笔会,人家每次写一个作品,他要写七八个。

恰好那几年,在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的牵头下,中国开始举办相声大赛。1984年,青岛举办全国相声大赛,师胜杰崭露头角;1986年相声大赛上,李金斗一举成名;1988年,大连又搞了个“星海杯”,牛群、冯巩第一次做搭档。在这几年里,巩汉林的《无尚光荣》拿了84年优秀创作奖,《会海怨》拿了86年的表演荧屏奖,《国粹异彩》拿了88年的创作表演三等奖。

88年的“星海杯”,范伟也去了。他和巩汉林去大连参赛,巩汉林还问他借了300块巨款,给金珠买裙子。那届一等奖得主的捧哏,名叫范振钰。

还有一个三等奖得主,来头特别大,那就是少马爷马志明。

就因为能写,巩汉林在相声大赛上扬名,并拜唐杰忠做了师父。唐杰忠发现他表演更有特色,让他朝这方面发展。巩汉林干脆演起了小品。

「巩汉林与唐杰忠」

1988年底,巩汉林在辽宁春晚上演了自己的小品处女作《如此竞争》。跟他对戏的不是一般人,是早就在东北成名的“天下第一瞎”,赵本山。本山的故事后面再说,先说那年两人对了两天戏,就靠《如此竞争》火爆东三省。

沈阳军区文工团的黄宏看了,劝巩汉林照这个路子演。但巩汉林进取心很强,第二年跟另一个铁岭演员演了小品《对缝》,演一个奸商。

那个演员,叫潘长江。他在《对缝》里演一个结巴。

「《如此竞争》里的二位」

《如此竞争》和《对缝》,都曾送到春晚过审。节目组看了,说一个演瞎子一个演结巴,影响不太好。就算了。1990年,春晚把东北三个相声队叫来,每人分配一分钟讲段子。巩汉林说一分钟太短,发挥不了,准备回东北演一个小品。导演说那给你三分钟。巩汉林还是不演,非要回去。

临走前,导演发来一个《打麻将》的剧本,需要一个演妻管严的男演员。巩汉林看了,觉得有点意思。之前找了好几个男演员,节目组都不满意。巩汉林要求操一口江浙男子口音演绎。审节目的一看,十分满意。

从此,他就在春晚舞台上扎了下来。

整个90年代,巩汉林之所以能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还得感谢1988年的另一件事。那年,春晚向全国征集小品,北京曲剧团的石林写了个《英雄母亲的一天》送去,说这本子必须让一个老太太演。那就是赵丽蓉。

《母亲》令赵丽蓉一炮而红。此后,石林成了赵老师的御用编剧,写出了《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和《老将出马》。每个本子里,都需要一个人演老太太的儿子。赵老师是唐山人,巩汉林正好会模仿唐山话,创作又是一把好手。经人推荐,巩汉林成了赵丽蓉的搭档。

1991年,两人在“党的生日”晚会上首次合作,出演《母亲的心》。

「赵丽蓉与金珠、巩汉林」

赵老师的春晚故事,这里就不展开了。只说1996年,巩汉林和金珠调入铁路文工团。那一年,赵老师在家养腿,没上春晚。跟巩汉林临时搭档的,变成黄宏。这为日后两人的数次合作,埋下伏笔。

1990年春晚,东北军团正式发力。巩汉林演了《打麻将》,赵本山首登春晚《相亲》,宋丹丹产子,黄宏跟严顺开临时组队,演了《难兄难弟》。

两年后,潘长江也出现在春晚舞台上,打了一次并无特色的酱油。那是个叫《草台班子》的南方小品,一个广东演员临时走了,他上去顶替。

「潘长江和巩汉林初次合作」

演完后,自然没给观众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就在第二年,潘长江把一种崭新形式植入到小品中,相继创作出了《桥》和《过河》。这种崭新的形式,就是连唱带跳。彼时在小品里,还没有谁会演着演着就突然来一段:

“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

这种唱跳的灵感,正来自于铁岭最风靡的民间曲艺:二人转。

04.

其实二人转的窝子,不在辽宁,而在吉林。吉林省市乃至县,都有民间艺术团。80年代初,二人转也并不红火。直到铁岭组了一个艺术团。

辽宁二人转不景气时,铁岭因地靠吉林梨树,深受风气影响,相关艺术团体,一直保持活跃。当年吉林有个董孝方,不但发明了抛手绢,还口传了《大观灯》,最终引来赵本山、潘长江火爆东三省。70年代,铁岭文工团曾改良二人转,派人去上海研究滑稽戏,甚至把《罗密欧朱丽叶》改成过二人转。

但因为大环境不行,文工团好多人纷纷改行,只剩下了几个骨干。其中一个,就是日后演“大辣椒”的李静。每次下乡慰问,吃不饱也穿不暖,就这么挨冻挨到了80年代。转折发生在1984年。那年,东三省搞首届民间艺术节,差不多一整年在各项文艺比赛中都没获奖的辽宁志在必得,不然脸上无光。

铁岭的领导对此很上心,专门把话剧团、曲艺团的人凑一起,要排精品节目。就在这次艺术节上,铁岭曲艺团代表辽宁参赛,五个节目,全拿了一等奖。尤其一个叫《1+1=几?》的节目,拿到了特别贡献奖。

出演这个节目的,就是赵本山。

「天不生你赵本山,二人转万古如长夜」

这次艺术节后,曲艺团和话剧团合并,正式成立铁岭民间艺术团。发挥出色的赵本山被调到团里。跟他一起调到这里的,还有潘长江。

1984年,俩人赶上了二人转的好日子。

和黄宏、巩汉林一样,潘长江也生于曲艺世家。父母是评剧演员。他爸唱武生,他妈攻旦角。3岁那年,他就被抱上台演过《雷雨》。他爹不太支持他演戏。但在迷恋过国画、雕刻等艺术后,年幼的潘老师,最终心系评剧,偷偷练功。几经阻拦未果,父亲终于允许他做演员。1977年,他考入铁岭评剧团。

但由于身材所限,潘长江看上去前途黯淡。连戏袍都撑不起来,怎么成角儿啊?潘父思来想去,找到曲艺团导演李春明,问能不能指条明路?李春明说,要不然去唱二人转吧,这玩意儿是丑角艺术,县剧团正好缺人。

1982年,唱二人转并不是长脸的事。但为了舞台,潘长江还是去了。此后,他出演《猪八戒醉酒》、《换亲记》等剧,在铁岭渐有名气。也就是在那时,他认识了赵本山。两人各带一个队,每天演二人转。

当时,潘长江住在厕所改建的平房里,赵本山住的是收发室。

「赵本山和潘长江」

比起巩、黄、潘有父母铺路,赵本山的出身,则要凄惨许多。

他不是什么曲艺世家出生的。本山5岁时,母亲病逝,7岁时,父亲跟人打架,跑了,留下他跟爷爷生活。赵本山小时候,天天跟在二叔赵德明身边。二叔是个瞎子,会二胡、评书、大鼓。本山耳濡目染,很快就学上手。

日后他演“天下第一瞎”,也拜二叔所赐。

没多久,少年本山就进了文艺队。1977年,文艺队解散,他只好回去种地。“四人帮”完蛋后,莲花乡重组曲艺团。种地种到快绝望的赵本山,这才找到活路。由于本山大叔天赋异禀,艺术领悟力鹤立鸡群,很快被领导从乡里挖到镇里,又被挖到县城。1982年,他到铁岭县剧团,成了潘长江的同事。

这期间,铁岭文工团副团长,也就是日后给黄宏支招的崔凯,创作了拉场戏《摔三弦》。这简直是一部为赵本山量身定制的戏。赵本山在剧中饰演一个盲人,结果一炮而红,在全省农村曲艺调演中,拿到表演一等奖。

1984年,该剧被拍成戏曲电视剧,拿了金鹰奖。加上《1+1=几?》获奖,赵大叔成了铁岭民间艺术团的骨干。你以为大叔的神迹到此结束了?2年后,他又和潘长江合作出演《大观灯》,在同一个剧场,连演500场。

「《大观灯》的磁带照」

当时是个什么盛况呢?每天早8点开演,夜里12点结束,场场爆满,中间歇半个小时,观众就要闹。由于剧场没空调,赵本山演到几乎脱水。

后来他成了团里的特殊照顾对象。每天每场补助100块,每天吃炖鸡。潘长江的表演固然也很出彩。但大部分观众,是冲赵本山去的。

就这一个剧目,给铁岭文工团创收了二三十万元。

从此,本山成了东三省喜剧界难以撼动的王者。

他录制的各种二人转节目卡带,铺满了大大小小音像店的柜台。

此时他与春晚,只差了一个姜昆的距离。

只是这段距离,一走就是整整三年。

05.

1989年,国际富山演剧节,辽宁派铁岭文工团去。很多团不服气,说派了个最土的团。结果潘长江演的《猪八戒拱地》,拿到了最高金奖。除了潘老师,还有黄小娟演的《梁祝下山》,赵本山和李静演《马前泼水》。

对于潘长江而言,这是人生的一大高光时刻。对于赵本山而言,这是去玩儿的。《马前泼水》里,本山演的配角,是他花钱买来的。当时他靠走穴,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只是为了出国门见见世面,拿不拿奖无所谓。

《大观灯》后,青年本山就头脑灵活地承包起了演出队,四处表演。别人5块一场,他50块钱。最后能涨到500块。有人心里不平衡,李静就说:

“有他你才挣5块呢,没他你5块都没有。”

靠着走穴,本山迅速过上了好日子。这份活络心思,也为日后的“本山传媒”埋下伏笔。此乃后话。先说回出国前,本山还碰到一件改变人生的事。不止改变人生,往远了说,这件事改变了整个东北喜剧的气候。

「改变本山人生的人」

1987年,业已成名的姜昆到东北演出,观众没乐,他反倒被拉去看赵本山的演出。姜昆看得前仰后合,赶紧把本山介绍到央视。这一年国庆晚会,本山演了个《1+1=几?》。他要演18分钟,台里只给13分钟,铁岭这边怕笑果打折,干脆给本山拉去现演。节目组的人看到乐得不行,就说:

“行了,一分钟都不用砍,你们想怎么演怎么演吧。”

这一演,本山心说春晚肯定稳了。

结果1988年,赵本山和李静在春晚哈尔滨分会场演《跳大神》,录音不合格,没放。1989年《老有少心》被认为东北土话太多,又没让上。

三年没上,不但本山急,全铁岭都急了。最早跟春晚搭线时,领导拿公款买了10瓶茅台让他送去,本山不知往哪儿送,自己把酒喝光回了铁岭。乡亲们都听说他要上春晚,岂料连续三年没动静。过年期间,本山都不愿出门。

万万没想到,由于《超生游击队》的火爆,东北话被带火。于是1990年,《老有少心》改良了成《相亲》,登上春晚。随后,小品《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和《老拜年》连年登台,帮本山奠定了舞台根基。

「小品《相亲》」

不过1994年,他的节目被刷了下来。

那一年,赵本山给自己物色了一个新搭档。那就是说相声的范伟。

范伟后面再说。先说拿完国际金奖后,潘长江和巩汉林合作《对缝》。录像送到春晚,因涉及结巴,没让上。潘长江只能目送巩汉林先上了春晚。一直挨到1992年《草台班子》,去打了个酱油。就在第二年,潘长江跟黄小娟根据《叔嫂情》,改编出了《桥》,把唱跳给融入到了小品里。

本来这个节目领导看了也不满意,说潘、黄恋爱不真实。但由于节目形式新颖,还是给了机会。随后,潘长江乘胜追击,又在《桥》的风格上写出《过河》,靠着那段“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彻底火遍大江南北。

演完那段小品回铁岭时,那是红旗招展、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同样是从二人转里汲取营养,赵本山的小品,都是以语言包袱和表演特色取胜,很少加入歌舞。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本山嗓音并不出色,所以干脆靠四六八句押韵,最终成就了一代“念诗之王”。

而这,恰好给了潘长江发挥的空间。

1996年的春晚,令人印象深刻。那一年,黄宏和徐帆合作了《今晚直播》,巩汉林和赵丽蓉上演《打工奇遇》,潘长江和闫淑萍一起《过河》。本山呢,演了他认为最累的一个小品,并不怎么搞笑的《三鞭子》。

那是为了弥补头一年《牛大叔提干》写的。

范伟,从此成了他最重要的男搭档。

06.

范伟跟他们不一样,家里没有搞曲艺的。他在沈阳胡同里长大。父亲算是个文艺青年,投了半辈子诗歌、散文,换来的是一大堆退稿信。

范伟生性内向,不爱表达,嘴笨,不善交际,性格瞻前顾后。这也为日后他与本山的裂隙埋下伏笔。偏偏这样一个人,17岁在舅舅的介绍下去学了相声。1983年,他从铁岭考回沈阳曲艺团,做了巩汉林的同事。

他和巩汉林、黄宏一样,能观察,能写,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日子》被送到央广电台演播,《无事生非》、《自食其果》拿到辽宁很多相声创作奖。东北刮起小品风后,他开始参演小品,但无甚特色。

直到1993年,他写的《要账》,还在拿相声节的奖。

「相声《要账》」

命运转折在头一年,那年范伟在京参加政协晚会排练,突然接到赵本山电话,说看过他演的小品,正好手上有个作品需要换演员,问能否见一面。第二天见面,聊了。结果第三天,说节目组定了,不换人了。

再次会面,是第二年6月。赵本山排了个小品《走毛道》,想起范伟。这个小品奠定了两人的合作。随后,赵本山带着范伟和小品《儿子大了》进京。一通表演下来,范伟满身是汗。导演组的人没笑,对他和本山说:

“节目够呛,回去吧。”

这一年,范伟又没上成。

1994年,崔凯给本山、范伟量身定制了《红高粱模特队》。本来要演。中间岔出一件事,新闻上说某干部喝酒喝死了,导演组问崔凯能不能借题发挥一下。崔凯就写了《牛大叔提干》,讽刺公款吃喝。节目排好,领导一看,说你这大过年的给基层干部添堵,要不得。范伟心说完了,又要回东北了。

最后还是本山找到首长,说把乡长改企业秘书,尖锐的词给调整一下。

临上场前,本山又偷加了个“扯蛋”的包袱。小品引起一片叫好。也正因为《提干》太尖锐,第二年才拿《三鞭子》给缓和一下。《红高粱模特队》则推迟到1997年春晚才演。1998年,高秀敏进来,三人演了《拜年》。

但无论哪一个小品,范伟留给观众的印象,都不深刻,远不及巩汉林、黄宏这两位沈阳前辈。春晚结束,他上街,也没人认出他来。

「《提干》里范伟毫无存在感」

其他几位东北笑星,则因为春晚,这时的人生已彻底发生改变。

黄宏和巩汉林,都在大年三十建立了清晰形象。黄宏演小人物,砸墙、钉鞋。快书演员出身,一上场就给你喊一段四六八句。春晚听不到他吆喝,总觉得缺点什么。巩汉林呢,操一口南方小男人口音,虽然江浙沪观众有点想打他,但借赵丽蓉老师的魅力,还是把他归在了除夕夜必看名单里。

这两人,都在系统里。一个是沈阳军区,一个是铁路文工团。春晚带来的名气,多少给了他们事业上的加成。这也是日后黄宏何以能够调任到八一厂做副厂长,巩汉林最后成为了知名的文艺界人大代表。

至于潘长江和赵本山,那是实打实的银行卡上的好处。

在喊出“浓缩的都是精品”这句话后,潘长江总算在春晚立住了自己最初的舞台形象,深受观众喜爱。这种成名的影响力,远胜于《大观灯》。

96年到98年间,他几乎365天都在演出。一次去河南演出,1400人的剧场,卖了2000张票,外面还有1000人,堵住他不让走。第二年,他进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走出铁岭,来到北京,被授予大校军衔。随后,他涉足音乐、电影、电视剧。在他最红的时候,每到一个省演出,都得找一个经纪人。

本山呢,更不用说。前面提过,本山很有经济头脑,80年代就开始走穴,过上了小康生活。大叔胆子是大的,去国外参加比赛时,酒店满冰箱的东西其他人不敢碰,他一个人全吃了。1993年,本山就开了第一家公司,写的是艺术开发,做的是倒煤生意,很快拓展到木材、钢材、果茶。以本山一斤半刚喝开的酒量,这一路上,他结识了无数的人脉,很受领导们器重。

更重要的转折是,1998年后,他成了春晚舞台上的顶流。

《儿子大了》被打回辽宁那年,春晚出现了一个高嗓门的东北女笑星,高秀敏。高秀敏也是唱二人转出身,在吉林文艺汇演上拿过一等奖。

1992年,她登上吉林春晚,演《春打六九头》。本子,是何庆魁写的。

那之前,何庆魁给东辽县剧团写稿,月薪60块,每天还得去捡废品。赵本山走红后,何专攻小品,狠逼自己,拿了一堆全国大奖。最终,他和高来到本山的身边,成了大叔创作上的左膀右臂。1998年是三人初次合作。

第二年,陈佩斯、朱时茂退出春晚,赵丽蓉演了最后的作品《老将出马》。也就是这一年,何庆魁给赵本山写出了《昨天、今天、明天》。“白云黑土”组合,正式登场。凭借这个作品,赵本山一跃成为春晚小品王。

从那年起,本山耀司成了东北喜剧军团无可争议的核心人物。

甚至某种程度上,他成为了东北喜剧的代言人,二人转文化的代言人。

全国观众从此养成了“大年三十看本山”的习惯。

「一个划时代的小品」

当时,宋丹丹要跟本山组队,黄宏很不开心,告诉丹丹姐,听说本子很烂。为了请宋丹丹出山,何庆魁跑去她家里一句一句把本子聊给她。事实证明,只有宋丹丹能给“白云”增色,要不是她帮忙,本山也不会那么快就建立难以撼动的小品王地位。据说此后,宋丹丹和黄宏的关系,一度很冷淡。

尽管黄宏老婆段小洁的朋友马丽娟,是赵本山的第二任妻子。马丽娟和赵本山做搭档,还是因为黄宏写的一个戏曲小品。

黄宏为什么感到沮丧?

这就要说到春晚在给这帮人带来名气、财富后的另一样东西:

那就是无尽的失落和焦虑。

07.

前文说过,宋丹丹第一次离开春晚,跟黄宏散伙时,黄宏感到十分痛苦,一度失去了创作方向。此后,黄宏再没找到一个特别稳定的搭档。

黄宏在春晚的搭档,有过魏积安、徐帆、赵薇、句号、牛莉等等,这些人都不像宋丹丹能演出自己风格,也导致黄宏很长一阵子作品没给观众留下回味。直到后来跟巩汉林、林永健合作那个“大锤八十”,才立住一个鲜明形象。十多年来,黄宏的搭档换了一个又一个,导致他作品质量忽高忽低。

相比之下,巩汉林幸运很多,也对春晚看得没那么重。他早早就遇到了赵丽蓉,成了一枚出色的绿叶。他从不抢戏。他和赵老师那些小品,大部分戏彩儿都在老太太身上,他觉得应该。1995年,他要演一个东北电视剧,干脆拒绝了春晚的邀请。即便导演组说剧本十分精彩,非他不可。他还是不去。

要不是电视剧导演犯病,他可能就错过了。要知道,那一年小品的本子,他已经读过。小品的名字,叫《如此包装》。

后来,赵丽蓉老师离去,让他倍感伤心,没有好本子,宁可不上春晚。他选择跟黄宏搭档,也是被黄老师死磕的创作精神感动了。

「侮辱性不大,讽刺性极强」

相比于“失去搭档”的沮丧和痛苦,长江和本山受到的“伤害”要大得多。

1996年《过河》爆红后,春晚特别邀请潘长江为97春晚定制一个类似的节目,但不许搞男女恋爱。潘长江写了个《开学》。进组后,一路审查,都很顺畅。结果腊月二十八晚上,突然打电话给他,把节目撤了。

没有任何理由。接到电话后,潘长江在外面游荡了一夜。当时北京的湖面上结了冰,他走到湖中央,下意识狠狠跺了几脚,差点一死了之。

2001年春晚,更悬。由于前面的节目节奏没控制好,多占了5分钟,导演组为了保证12点敲钟,把午夜前潘长江的《三号楼长》给拿了下来。第一次上春晚的闫学晶一听就哭了。最后,还是铁岭老同事赵本山,硬生生用小品《卖拐》抢下4分多钟,才保证了潘长江、闫学晶的出场。

赵本山自己,也没少被“折磨”。

90年代,春晚小品群雄并起,本山立足未稳,每年都想上春晚。只有这么大的舞台,才能给足他影响力。《儿子大了》没过那年,压力就挺大。《提干》过审,他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后面《三鞭子》《模特队》,演得又不够出彩。好在何庆魁及时出现,帮他创作了一串奠定江湖地位的精品。但成为小品王后,压力更大。全国观众都等着看他,不想上也得上,不好笑也得上。

《火炬手》那年,本子就很烂。整个小品充满说教,赵本山和宋丹丹排得特别痛苦。演完一下台,宋丹丹就哭了。“白云黑土”组合诞生后,春晚观众对他和宋丹丹寄予厚望。这让本山的压力,比其他人大数百倍。

每年在影视之家排练,他都要冲屋里那个灯下跪祈祷,希望今年能熬过去。

在博鳌跟龙永图对话时他说:

“我们让全国观众快乐,但我们几个人最不快乐。”

但没办法。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谁叫他是赵本山呢。

「白云黑土,是永远难以超越的经典」

能有痛苦、沮丧,那是已然成名的副作用。相比于这些,2001年《卖拐》前,尽管范伟已经跟赵本山搭档了许多次,却连被讨论的机会都没有。

从《提干》《模特队》到《三鞭子》《拜年》,演秘书、乡长、司机,连续四届春晚,范伟都没被观众辨识出来,只被认为是本山带上的一个小跟班,没留下一句印象深刻的包袱。2000年,本山和宋丹丹演《钟点工》时,本来为他设计了一个角色,不淡不咸。范伟说算了,上不了不要硬上。

他年年上春晚,年年尝到的,都是失落。

直到2001年,《卖拐》横空出世,范伟剃了一个大圆乎脑袋,一改往日小品里斯斯文文戴眼镜的形象,往丑角儿路上挪了挪,这才火了。此后,《卖车》《功夫》紧跟《卖拐》一炮三响,加上《心病》,他的春晚形象才立住。

「这个形象伴随了范伟很久」

没火的时候,沮丧。火了之后呢?害怕。

这下范伟尝到了和宋丹丹一样的滋味。

年年与赵本山搭档,范伟的压力与日俱增,甚至对春晚舞台感到一丝恐惧。2005年《功夫》一上场,他就说错台词。把”借我一双慧眼”,说成了“借我一眼”。

这也为他和本山的裂隙,埋下伏笔。

最终,范伟成了东北喜剧军团里,第一个退出春晚舞台的人。

08.

即便是第一个离开春晚,从1995年到2005年,范伟也在这个舞台上横跨十年之久。而黄宏、巩汉林、潘长江、赵本山,就更不用说了。

自1990年《超生游击队》算起,到赵本山退出春晚结束,20多年里,东北话成了全国最幽默的方言,这几位东北喜剧人也为至少三代中国老百姓,留下了数不清的经典包袱,为他们制造了数不清的欢笑。在春晚语言类节目群星璀璨、令人期待的年代里,这支队伍占据了半壁江山。

相信无论多少年过去,被那些年春晚陪伴过的中国观众,依然能记起《打扑克》里的“女秘书管董事长,小报记者管著名演员”,依然能记起《过河》里的“董存瑞个不高,关键能顶炸药包”,依然能记起《打工奇遇》里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依然能记起《昨天、今天、明天》里的“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依然能记起《卖拐》里的“还要啥自行车”…

在那个春晚影响力无敌的年代里,黄宏、巩汉林、潘长江、赵本山、范伟用他们特有的东北喜剧包袱,制造了太多年度流行语。

也正因为他们及其背后团队的努力,全体中国人,在除夕夜才得以收获那么多欢笑,东三省的喜剧魅力,才得以辐射到全国各地。

「“忽悠”这个词,是从春晚火的」

尤其在90年代相声气势急剧衰落,春晚小品不断铸造国民记忆的日子里,东北喜剧人可谓牢牢占据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喜剧的认知。陈佩斯的淡出,赵丽蓉的离去,让春晚舞台上只剩下这一枝独秀,几乎无人能够撼动。

虽然湖南出了奇志、大兵,上海出了滑稽戏,四川也曾送川普小品上春晚,但在整体气候上,都无法与东北喜剧相抗衡。

在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以《吃面条》开发出小品这一新颖喜剧后,东北乡这群以“民间曲艺”为根基成长出来的小品演员,把他们从东三省民间艺术里汲取的营养发挥到了极致,不但成功把二人转里的四六八句、歌舞唱跳完美融入到了小品创作中,还为国人的口语注入了诸多东北方言词汇。

直到现在,也没有别的地方喜剧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在这支队伍里,赵本山,无疑是最成功的那个。

本山不但成为了东北喜剧军团的核心,成为了万众期待的焦点。

在喜剧宗师光环的加成下,他还把东北第二代喜剧人,推上了历史舞台。

那就是所谓的“赵家班”。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写在后面:本文是一整部「东北笑星的崛起与衰落史」,以上为上半部,讲整个东北笑星军团是如何一个个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并一个个立住江湖地位的。下半部的故事,咱们将讲述“赵家班”的诞生、走红和衰落,以及赵本山、黄宏这两位笑星在2014年遭遇的政治风波,还有新的喜剧人是如何替代整个东北笑星军团的。还有更多的八卦、内幕和趣闻,敬请关注。诸位记得粉我!记得转发!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13日 06:06
下一篇 2022年9月13日 06:0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