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意然
编辑/猛犸
1982-1984年的两年之间,是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最不愿回想的日子。
在就“香港回归”的问题上,撒切尔夫人代表的英国政府,与当时以邓小平为领导的中国历经了22轮的谈判,最终敲定了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中国的决定。
后来,在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她以一种“落败者”的身份,表达了对待这件事的无奈与不舍。通过回忆中英谈判的全程,她表达出她对邓小平等中国决策人物的钦佩与赞扬。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左二为翻译张幼云
而在一轮轮的针锋相对中,邓小平想要表达的意思与态度如何精准翻译到撒切尔夫人耳中,是极其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担任每轮谈判的翻译,成为了谈判是否顺利的关键。
而这位翻译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她名叫张幼云,是中英就香港回归问题的全部22轮会议的翻译官。
她究竟有什么样的能力与魅力,能让贵为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对其刮目相看,甚至一度为她手写贺信呢?
邓小平与张幼云(右1)
01.亲历22轮中英谈判,被撒切尔夫人赏识
1982年9月,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的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
张幼云作为邓小平的随行翻译参与了本次会谈。
而就在会谈正式开始之前,现场还有一段小插曲,中外记者为了拍出好照片,在占位置的时候大打出手,而一切闹剧,也在大门开启,邓小平走出来迎接撒切尔夫人的时候自动平息。
这似乎也暗示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话,本就是一场针锋相对式的会谈。
就此作为开端,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作为随行翻译的张幼云,她的每句话都代表着国家利益,所以一点问题都不允许出现。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张幼云左2)
为了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邓小平的本意,张幼云在每次谈判前,都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充足的功课。在22轮交谈中,张幼云未曾缺席任何一场,翻译的工作并只是现场翻译,会谈前与会谈后所要做的学习与整理,也是一件十分复杂且重要的事。
张幼云常常因为这些事紧张失眠,为了第二天有一个不错的状态,她找随团医生要来了安定片来缓解失眠症状,但安定片必定对身体有危害,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随便给到病人的。
张幼云已经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但医生很清楚张幼云的失眠是来源于巨大的压力,若是拒绝开药,只会给张幼云带来更大的压力,但若是轻易给到张幼云安定片,吃多以后,人体会产生对安定片的依赖性。
为了安慰到张幼云,医生只好瞒着张幼云,假装给到她的是安定片,其实是对身体有益的维C片。
在为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做翻译时的张幼云
张幼云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仍然很出色地完成了外交翻译任务,她非常重视双方在会谈时所表达的正确对话气氛与情绪。她的技巧,便是让自己“进入角色中”。
在每一场会谈中,张幼云常常要交替表达情感,为谈话双方搭建起桥梁,仿佛是二人直接对话一般,没有阻碍感。她为此常常在会谈中仔细盯着讲话人的眼睛,努力去了解双方的真正意图。
张幼云认真且出色的翻译工作赢得了撒切尔夫人的高度认可,在1987年,张幼云被英国巴斯大学授予荣誉硕士学位的时候,撒切尔夫人曾亲笔一张祝贺信,寄予张幼云。
撒切尔夫人寄给张幼云的贺信
长达16年的翻译与外交工作中,张幼云在王海荣、唐闻生、齐宗华、罗旭以及章含之之后,被评为“中国外交界的第六朵金花”。
优秀的人从来不是只有一个闪光点,而我们的“外交金花”,就曾经差点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舞蹈家之路。
02.差点成为舞蹈家的外交翻译官
1940年,张幼云出生在湖北郧县(现十堰市郧阳区)的普通家庭中。在她两岁的时候,父亲因操劳过度,患病意外离世,一家人陷入了悲伤的情绪中。而张幼云自幼就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做事尽忠尽责、一丝不苟。
张幼云的母亲在张幼云五岁的时候,带着她的两个姐妹一起去往武汉生活。
从小张幼云就特别具有正义感与民族荣誉感。朝鲜战争时期,她因深受常香玉先生为国家捐献飞机一事而深受感慨,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她将自己卖邮票换来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
到了中学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张幼云深受教外语的班主任赏识,但是张幼云却对化学情有独钟,在高考前,她的第一志愿一直都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相信以张幼云的成绩,若是真的学习化学,注定会为祖国做出不少的贡献。
而张幼云的班主任十分看重她出众的语言天赋,极力推荐张幼云报考英语专业。
张幼云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两难抉择,她感兴趣的是化学,毕竟在那个年代,化学代表的就是先进的科学与实验探索。而英语,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接触到的机会非常少,工作前景在当时看来其实也不算太好。
在张幼云陷入抉择难题时,她的班主任没有少往她的家里跑,不断与张幼云的母亲攀谈,为其讲述未来英语专业的前景。当然,也表达出了对于化学方向的肯定,只是她更建议张幼云可以报考英语专业。
最终张幼云听取了班主任的建议,报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而张幼云不负众望,以当时中南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高考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
但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难料。
张幼云
张幼云在初中的时候,曾因能歌善舞而只身前往北京舞蹈学校参加考试,考试过程也十分顺利,但却一直没有等到北京舞蹈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当时的张幼云以为自己并没有被老师们认可,便就此放弃了做一名舞蹈家的梦想。
当真相来临的时候,已经是事情发生的30年之后了。
当时已经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赞的张幼云,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当年一起参加北京舞蹈学校考试的考友,也是从这位考友的口中得知,北京舞蹈学校当年录取的一批人里,确实是有张幼云的名字,只是后来武汉发了一场大水,导致那份录取通知书最终没有送到张幼云的家里。
当时的邮寄还十分落后,丢信件这种事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很容易发生的。而张幼云的那张录取通知书,很不幸地碰上了1954年武汉特大洪水。
当时的武汉地区的总降雨量已经超过了1400毫米,持续不断的暴雨天气,加上特殊地理原因,长江与汉江形成一个又一个洪峰,直接威胁着整座城市的安全。
在这样的不可抗拒因素下,“舞蹈家张幼云”被淹没,取而代之的,是未来的优秀外交翻译官“张幼云”
武汉洪水
03.周总理当面的一句话,激励出最好的张幼云
步入大学的张幼云,得益于她十分强大的语言天赋,再加上自身从父亲身上继承下来的一丝不苟精神,她很快就爱上了英语专业,并且自己研究出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当时全部都是英语高手的学校中,张幼云也能名列前茅。
在张幼云大三刚结束的时候,英语热潮来临,北京外国语大学急需一批英语老师,所以便从学校内部,挑选了综合实力最强的4位学生,担任学校教师一职。而张幼云,自然是其中之一。
普通学生还在为未来生活感到迷茫的时候,张幼云便已经成为了自己大学的正统教师。
而稳定的教师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她毕业一年后,学校安排张幼云到英国进修一年,这一年的进修生涯,对于张幼云学习英国本土的风土人情、口语习惯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1957年的北京外国语学校
一年之后,对于祖国甚是想念的张幼云学成归国。本想着回去继续任职教师,把自己这一年之内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她喜爱的学生们,结果刚到火车站,就有工作人员在火车站等她,并且让张幼云暂时不用回学校,先回家休息两周的时间。
张幼云顿时有点失神,还没来得及问情况,对方又抛出了一个让张幼云吃惊的消息。
“你先回去休息两周,然后直接去外交部报到吧”
信息量巨大,张幼云没来得及思考,就踏上了回家的车辆。两周之后,张幼云准时前往外交部报到,被告知今后要负责外交部翻译等工作。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但即便是张幼云,面临如此突如其来的转变,多少还是有点不适应。但周总理的一句话,让张幼云重新燃起了斗志。
周恩来总理
那是1974年,周总理的病症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在病房接待重要外宾的地步。
而张幼云作为此次活动的翻译,参与了本次会谈。这一次,是张幼云第一次距离周总理如此之近。
就在会谈结束后,她正准备离场,周总理叫住了她
“张幼云,我们还没有说再见呢!”
张幼云愣了一下,然后紧紧握住了周总理的手,激动的泪水在眼眶打转,抖动的嘴唇竟一时说不出话。
再也忍不住泪水的张幼云,随着自己一句“祝总理早日康复”,眼泪如下雨一般哗哗下流。
04.奉献自己,传奇仍在继续
在历经中英22轮会议的磨练后,张幼云逐渐在外交界崭露头角。1985年的时候,张幼云便远赴伦敦,就任中国驻英大使馆的政务参赞一职。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期间,张幼云担任了她的随行翻译,给伊丽莎白女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张幼云自己都不敢想象,她自己会在1990年卸任回国的时候,收到一封来自女王的信件,信中除了赞扬,便是对张幼云卸任一事深表遗憾。
伊丽莎白女王与张幼云(中间三人右1)
回国后,张幼云仍然活跃在外交界,到了1991年的时候,张幼云在历经风雨后,又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第一司长、国际劳工组织女工问题特别顾问
从称谓中看,全部带上了“国际”二字。张幼云自己都觉得有一些“忍辱负重”的感觉,因为自己年纪一大把,却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当一名“新兵”。难免会有不小的压力,再加上与他共事的同事全部都是各个国家的专家。张幼云在自己54岁这个本该退休的年龄段,再次出任重要职务。
张幼云
于是,张幼云又像年轻时那样,化身“拼命三郎”,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学习当下国际语言,分析事态,给出最正确有力的观点。
任职期间,张幼云很快地完成了专业技能的转变,前半生积累的经验,全部化为自己的强大底蕴。张幼云在此期间,成为了国际男女平等问题和国际劳工组织性别平等等政策的制定者。
最终在1999年,在张幼云近乎完美的表现下,她被国际劳工组织性别平等局,任命为历史上首位中国人局长。
05.结尾
2004年,张幼云从国际组织方面退休。至此开始活跃在国内经济、就业以及城市发展等领域。
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张幼云,在今年6月23日的时候,通过英国驻华使馆的媒体账号,录制视频来祝贺英国女王登基70周年,视频中的张幼云仍然精神十足,掷地有声。
张幼云录制视频祝贺英国女王登基70周年
一切仿佛都没有变,她仍然是国家重大历史的见证者,她仍然像她小时候那样,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去回报祖国,奉献自我。
“世界很大,人类创造了多少优秀文明成果,年轻人要不断学习,时刻准备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唯有准备好自己,才能抓住机会,在时代中做出贡献”。
这是张幼云在2021年9月26日的北京外国语学校80周年校庆上,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这样的话语,既是张幼云对年轻一代的寄语,又何尝不是自己辉煌一生的缩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