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促发展 徽风皖韵更宜人

中国旅游报记者 李志刚

初秋的安徽,暑气未消,浓烈的绿荫衬托着白墙黛瓦、青山绿水,处处是徽风皖韵。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红色、绿色、古色在江淮大地交融。近年来,安徽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记者跟随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专家组赴安徽考察调研,走进合肥、池州、黄山等地,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保护和传承、文旅融合及创新发展情况。

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

绵延的历史长河,给安徽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好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将安徽文脉延续下去,成为安徽文旅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要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让历史走进现实、让文化走进大众。8月25日,记者来到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外形犹如一艘劈波斩浪的渡江战船,船头高昂、气势昂扬。步入展馆,“胜利之师”艺术群雕气势恢宏。专家组一行在雕塑前重温入党誓词,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展厅里的一组雕塑中,站在船尾表情刚毅、奋力撑船的马毛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马毛姐14岁参加渡江战役。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80多岁的马毛姐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眼前的一件件展品,让观众深切体会到“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一位正在参观的合肥某初中学生小蒋对记者说:“我觉得他们的英雄故事值得歌颂。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事业发展部主任张秋红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后,纪念馆打造了“与总书记一起追忆百万雄师过大江”红色讲解品牌,积极开展宣讲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掀起了重温红色历史的热潮。

今年5月建成开放的安徽省美术馆,紧邻渡江战役纪念馆,一亮相便迅速走红。其传统与现代交融、高雅与众乐结合的展陈理念,赢得了大众点赞。记者8月25日步入美术馆时,悠闲观展的老年人、成双成对的情侣、三五成群的好友……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术馆。

安徽省美术馆馆长王岭介绍,作为省会合肥的文化新地标,安徽省美术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艺术普及作用和研学功能,深挖美术、音乐、非遗、舞蹈等特色,在今年暑期多次组织艺术研学之旅。定期组织开展“皖美·艺术课堂”等主题公教活动,以美启真,立德树人。

非遗传承与创新转化

在安徽丰厚的文化遗产中,非遗无疑是其中的瑰宝。笔、墨、纸、砚制作技艺源远流长;砖雕、木雕、石雕、竹雕技艺堪称一绝;徽剧、青阳腔、黄梅戏灿烂多彩。今年上半年,安徽新增省级及以上非遗项目283个,总数达到62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普遍焕发生机。

青阳腔因形成于池州市青阳县而名,也称“池州调”,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8月25日晚,记者一行夜游青阳腔博物馆,欣赏青阳腔展演,拜访青阳腔传承人江进。博物馆的运营方青阳县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童丽娜介绍:“我们积极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在展示展演活动中,采用寓教于乐的表现形式,增加戏曲妆容装扮、戏曲身段体验等互动环节,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青阳腔的魅力。”

8月26日傍晚,位于黄山市区的文旅街区黎阳IN巷逐渐热闹起来。记者在这里遇到了长期专注于徽州漆器的安徽省省级非遗传承人章国华。他对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有着独到见解。“非遗与旅游融合是旅游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当下,非遗需借助旅游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生漆夹纻技艺历史悠久,起源于战国时期。8月26日,记者来到青阳圣武雕塑旅游商品研发园区,见到了非遗生漆夹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建武。他介绍:“依托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推广的非遗旅游线路,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提供的体验项目有泥塑造型和漆器打磨两种,小孩们喜欢泥塑,大人们则是爱上打磨。只有通过细心打磨才能慢慢呈现出来隐藏的花纹,就像开盲盒一样。”

记者还在现场结识了徐建武的儿子徐浩楷。90后的他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父亲的生漆夹纻技艺,并将在大学里学到的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其中。

古村文脉与旅游新韵

星罗棋布的古村,是安徽历史文脉的承载者。深入皖南腹地,常常可以在田间看到古牌坊、古民居、古桥,处处透露出深厚历史底蕴。

8月27日,记者来到呈坎古村,这也是记者时隔近10年再次踏访呈坎。古树、古桥、古宅依旧;不一样的是,游客多了、招牌多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

呈坎古村是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核心景点,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走进古村,高墙窄巷依旧古朴,宛如水墨画。偶尔迎面走来的村民,黝黑的皮肤,矫健的步伐,露出自然的笑容。显然,淳朴的村民早已习惯了将外来游客当作村里的一员。古村各处藏着各式惊喜,村民自家做的毛豆腐、外来创业者精心打造的民宿、拐角处的精致盆景……古老村落犹如一位宽厚的老者,以开放而厚重的胸怀款待游客,让游客心有所归、安心漫步。

离开呈坎古村,记者来到拥有1200年历史的西溪南村。村前宽阔的河床上,溪水与石头相映成趣,溪水中有成群的大人和孩子正在戏水。步入古村,亭台楼榭、一步一景,令人惊叹,就连脚下的石头都透着悠久的历史。古村宅院如今变成了民宿、酒吧、非遗展示场所等。

西溪南镇党委委员汪为之表示:“在发展中,我们注重文化活化,让传统回归当下生活;注重村民参与,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注重拥抱数字时代,让数字为文旅赋能。”

在黄山的乡间,茶园是一道独特景观。8月27日,记者来到了谢裕大茶博园,这里是当地茶旅线路重要节点。人们在此不仅可以品茶、识茶,还可以漫步茶园,体验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阵雨过后,谢裕大茶博园绿意盎然,静静的湖面被山岭环绕,周围只有虫鸟鸣叫,静谧宜人。

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馆长徐纪苗介绍,茶园所在地多是山清水秀之地,深深地吸引着广大游客。茶旅融合,可以让游客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是茶文化复兴的重要抓手、茶产业复兴的有力推手。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9日 18:23
下一篇 2022年9月9日 18:2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