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接连失败后,国军节节败退,兵败如山倒,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劣势,蒋介石也不得不考虑起他的退路。
在当时,他有西南、海南、台湾三个选择,他为什么单单选择了台湾这个距离中国大陆甚远的地方?他退守台湾是谁的主意?在他接手之前又是谁在管理台湾?让我们重回那段历史,一起探寻事情的答案。
国军1949年大撤退
众所周知,蒋介石一向没有想要搞分裂的,他是想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再打回来,一举统一中国,所以西南自然而然地就先进入了他的视野。
西南作为他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人民自给自足,经济发展前景较好,重庆、成都城市发展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
西南地区向北可连接苏联,西及西南可通印度、缅甸、印度支那,与多国接壤的地理位置优势便于联系盟军,可获得外界帮助。
西南地势较高,地形奇险,易守难攻,素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称,且较高的地势更便于战略反攻,时机一到再依据天险攻回中原必然不成问题。西南地区军事实力强悍,也出了滇军等一批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还有一大批军事教育学习源源不断地提供军事人才。
蒋介石
再来看海南,海南岛与大陆隔着琼州海峡,天然的海峡可以有效地抵挡共产党人的追击。海南岛纬度低,气候炎热多雨,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物产丰富,对于海南岛后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海南岛立足于南方,便于在南方地区广泛发展势力,与共产党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
最后说台湾,台湾与大陆隔着一个长长的台湾海峡,虽可以阻挡敌军的进攻,但因为两地相隔甚远,所以对于蒋介石攻回大陆的计划显然是不利的。
台湾岛开发较晚,经济基础薄弱,且台湾地小,物产不足,经济发展前景存疑,相对于西南和海南,台湾的优势可能并不突出,所以蒋介石最开始只是把它放在备用项里面的,但是另一个人的出现却改变了他的想法,进而最后选择退守台湾岛。
这个建议蒋介石去台湾的“高人”就是著名的学者——张其昀。
张其昀
张其昀,1901年浙江生人,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史地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也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历史地理学的鼻祖。
这位张其昀先生不仅学术成就卓越,而且对于中华文化具有很深的感情,他提倡华学,对于蒙古学、满学也有很深的研究。
1949年,在国军大部分支持退守西南的情况下,他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东撤论”,主张“只有退守台湾才是上上策”,这也引起了蒋介石的主意,马上请他过去详谈。
台湾岛
张其昀认为,国军提出的“以长江为天险南北分治”的求和政策只是一厢情愿,共产党人是不会同意的,他们肯定是想要统一全国的,所以国民党的退路只有西南、海南、台湾三个退路。
西南腹地较小,一旦共产党的军队打过来,根本没有缓冲的机会,肯定是全军覆没,且西南地区多土匪流寇,社会治安较乱,如果确定要迁到西南地区,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清除反动力量,稳定社会治安,这是完全划不来的。
台湾与大陆隔着个台湾海峡,虽然国军海上作战经验不足,但这更是共军的短板,众所周知,国军陆上作战实在强悍,但空军和海军发展时间尚短,力量不足,所以选择台湾无疑是最佳策略。
蒋介石与宋美龄(前排)
海南虽然也有琼州海峡作为天险,但是浅窄的琼州海峡又怎能与台湾海峡相提并论?如果共军从西北、正北、东北三方强攻,再派海军绕到海南岛南边进行包围,那围城之下海南岛必将会溃败,由此来看,退守台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除了西南、海南、台湾这三个选择,蒋介石身边还有很多人劝他移居美国、日本等地,比较出名的一个是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她曾以“气候宜人,风景秀美,适宜居住”的理由劝他定居瑞士,但是蒋介石认为瑞士与中国国土相距甚远,想要东山再起更是不容易,所以也就拒绝了她的建议。
蒋介石与宋美龄
蒋介石本人颇有些执拗,所以由此可见张其昀建议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我们甚至可以肯定地说,得益于张其昀的正确建议和蒋介石的欣然接受,国民党人还能在台湾岛再发展起来,但是这确实也造成了现如今台湾与大陆两地分离,无数的同胞背井离乡,骨肉分离,亲友分隔。
之前是谁在管理台湾?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蒋介石接手台湾之前是谁在管理台湾,为什么蒋介石一去他就主动将台湾拱手相送?
这件事还得回溯到1945年日本战败全面投降的时候。
日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被日本殖民了五十多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派谁去接手管理台湾成了蒋介石心头的一大难题,在多番考量之后,蒋介石把目光放在了陈仪的头上。
陈仪
陈仪与蒋介石颇有交情,早年间都是光复会的成员,在加入国民党的阵营后曾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行政院秘书长、考核委员会委员等多种要职。
因为年少时相识,再加上十几年的共事,蒋介石对于陈仪这个人可谓是知根知底,当然对于陈仪的作风、才干也是有目共睹,对于这位心腹之人,老蒋觉得把台湾交给他也很是放心。
但是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台湾地区历经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在日本的同化政策下,它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被改的面目全非。
50年代的台湾街头
在政治上,因为长期的与大陆分隔,长期的“独立”统治使台湾当局“分裂”成两派。
年纪较长的人们大多与大陆亲友分离,他们知晓那段屈辱的历史,也目睹了日本统治对于台湾的压榨,所以对于祖国的军民很是亲切,兴高采烈地欢迎他们的到来。
另一派是台湾的新生一代,自他们出生起就是学日语、日本文化,在这样一个“日化”的大环境中,再加上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所以他们对于中国自然是没有太多的感情,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亲日”的趋向。
中国军队接手台湾地区之后,在日本的强压政治下没有话语权的台湾民众觉得终于可以迎来片刻的放松了,但是国民党的军队仍然奉行独裁统治,再加上官员腐败、士兵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台湾民众对于新政府更是愈加失望。
台湾老照片
在经济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地区作为日本的“资源供应地”,经济受到了重创。工业、农业产值大幅下降,再加上政府滥发货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给台湾人民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冲击。
连年的战争也严重影响了台湾人的生活秩序、生活节奏,大量如学校、医院、工厂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台湾人民更是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
在文化方面,经过日本五十年的同化,随处可见的日文、日语、日本老师、日本同学,新生代的台湾人已经习惯并且接受了日本的一些文化,心理上更是表现出“亲日”的一面。
台湾老照片
这对于跟日本厮杀多年的国民党军队、军人来说这无疑是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看来,再就是“汉奸”“叛国”,对于这种人他们自然是有些鄙夷的,再加上多次的军民冲突,军民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化,甚至到了“相看两厌”的地步。
在持续不断的矛盾冲突下,1947年台湾发生了“二二八事件”,暴动民众甚至占领了台湾的大部分地区,陈仪压制不住,急忙上报南京。
蒋介石闻讯后派大部队进驻台北,镇压民众,事情最终以陈仪被罢职结束。同年4月,蒋介石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一职,改设台湾省政府,魏道明任台湾省主席。
魏道明
但是魏道明的任期并不长,他于1948年辞职赴美。蒋介石又派他的心腹大将陈诚接替。
幸而,陈诚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来到台湾之后,兢兢业业,对民众实行怀柔政策,缓和军民矛盾。他还进行土地改革,改制货币政策,发行新台币,稳定金融体系。
他支持工业、农业发展,提出了“以农业培植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思想,将工业和农业统筹发展,促进台湾经济腾飞。在他的管理下,台湾经济逐步走上了正轨,军民矛盾也有所缓和,为后来蒋介石退守台湾也奠定了基础。
陈诚
退守台湾的优势
当然,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除了张其昀的建议和由心腹之人治理便于迁移的影响要素外,蒋介石自然也是经过考量的,在他看来,台湾自然有西南、海南比不了的一些优势。
从历史因素来看,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中国是一母同胞,一树同源的。
中国人最早治理台湾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官兵到达“夷州”,吴人的《临海水土志》中有世界上对于台湾的最早的记载。
台湾岛
隋唐时期中原人称台湾为“流求”,在此期间中原军队曾多次出师台湾。宋元时期,汉人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发展。元明时期,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台湾,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后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略台湾,掠夺资源,抢夺货物,并且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作为据点进行殖民统治。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磨灭掉血性,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运动,虽然最后都被镇压了下去,但是台湾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意志由此可见一斑。
1661年郑成功率大批官兵,进军台湾。经过一年的斗争,他终于肃清了台湾的侵略者,将台湾的主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了过来。
郑成功雕像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淫威,他们不断地发动起义反抗日本的统治。因此,台湾人和大陆人血脉相连,心意相通,是怎么也割舍不了的。
从社会因素来看,日本对台湾进行了五十年的殖民统治,他们在实行同化政策的同时,客观上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为了便于管理,日本还重新进行了城市规划,兴建基础设施,所以在国民党接手台湾之前那里的基础设施就已经很完善了,虽然后期连年战争,这些设施都遭到了一定的破环,但是在魏道明和陈诚的治理下也逐渐地兴建了起来,所以这就能大大地节约前期建设的费用,减少国民党的经济压力。
陈诚
从国际因素来看,台湾省四面临海,海上交通便利,更便于发展与各个盟国的关系。如果受到来自大陆一方的压力,可以寻求日本与美国的帮助,届时外国军舰前来支援,危机自可解除,虽说有引狼入室之嫌,但是按照蒋介石“一家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思想来看,可能抵御住共产党的进攻,保住台湾才是最重要的。
蒋介石向美国低头,心甘情愿地做美国人的“小弟”,甘愿做美国人对付中国的刀子,自然也换来了一定的好处,大量的贸易往来、军事订单,经济上的扶持更是源源不断,客观上也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腾飞。
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了七十多年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从国民党的角度来说,张其昀和蒋介石退守台湾的决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台湾老兵隔海望乡
但是近年来台湾当局似乎是忘却了老蒋不想分裂的初衷,固步自封,搞“台独”,这无疑是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中国大陆是不会坐视不理的,台湾民众也是不会支持认可他们的。
台湾与大陆越来越多的交易往来,越来越多的经济交流,让台湾似乎越来越离不开大陆。祖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大陆同胞,台湾同胞,都在盼望着海峡两岸的统一。
阴霾终会散去,大陆与台湾的隔阂终会散去,我们都在期待着海峡两岸真正统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