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31日,邓小平召集众位将领召开作战会议,主要商讨东西两线作战总指挥的人选。
其中广西的东线战场,大家一致商议觉得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云南的西线战场,按理来说应该由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王必成中将负责。
谁知,邓小平经过一番思索后果断将王必成与杨得志对调,由杨得志坐镇西线指挥作战。
自古以来,阵前换将乃兵家大忌,邓小平此番动作不禁让人好奇揣测:是何缘故?
邓小平
1978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让广州与昆明军区的主要干部召来北京开会,商讨东线与西线指挥人员的选定。
当时众多开国元帅以及大将都健在,按照他们的资历以及能力绝对能胜任这一重任。
但首先健在的四位元帅年龄过大,其次他们这时身居中央重要职位,需要统筹全局,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前线亲自指挥,更何况,面对越南蛮夷,杀鸡焉用牛刀。
综合考虑下来,在东线指挥员的选择上,大家一致认同由许世友担任。
广州军区毗邻越南边境,当地环境与越南极为相似,许世友长期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这一职务,并且他始终在军中任职,从未脱离过军队。
西线部队的人选,按理来说应该就是昆明军区的总司令王必成了,但众人却有了异议,建议更换一位德高望重资历深的老将前去坐镇。
王必成
阵前换将本就是兵家大忌,更何况短时间内也难以找到更合适的人选。
邓小平看向秦基伟,问他:“不如你回昆明吧。”
秦基伟1953年起就一直在昆明军区任职,一步一步从副司令做到司令员,后来王必成接替他成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如今他已经被调入了北京军区。
听到邓小平点他的名字,秦基伟有些为难地说:“当时我跟一些人的矛盾也挺大的,回去估计跟王必成情况差不多,不利于前线战事。”
邓小平见此也觉得不太合适,思索一番后开口说:“我觉得杨得志不错,你们看呢。”
对于杨得志,众人也觉得合适,徐向前以及叶剑英元帅也没有表示反对。
今天杨得志刚好来北京开会,到了晚上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通知,让他前往人民大会堂连夜开会,到了会议现场后才知道是关于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选将的。
杨得志
邓小平突然开口说:“杨得志同志,你去昆明军区坐镇西线指挥作战,没问题吧。”
杨得志遇事不怕困难,虽然身体不算太好,但依旧二话不说起身敬了个军礼说:“没问题!”
邓小平在临战前将王必成调离了昆明军区,其中具体缘由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王必成被调离绝不会因为作战能力。
王必成1912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不到16岁就参加了黄麻起义,17岁时如愿以偿加入了红军,一路上跟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险。
抗战爆发后,王必成带领2团新丰夜战、夺取被日军占领的句容县城、攻点打援的东湾之战、全歼延陵之敌引起舆论关注等,创造了新四军对日作战的多个“首次”。
另外,在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2团的团长兼参谋,进入苏南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先后指挥作战200余次,打起仗来快、准、狠。
当地的百姓都称他为“王老虎”,2团也被称为“老虎团”,在茅山据点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
很难相信,王必成这样一个个头不高、不善言辞的人打起仗来如此勇猛,许多人见到他后都觉得反差有些大,觉得“王老虎”这三个字跟他一点都不贴切,外表看起来反倒更像个教书先生。
但王必成就是能屡打胜仗,在江南地区名气极大,与叶飞和陶勇一起被人称为是粟裕的“三只铁拳”。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长达8年的抗战以胜利告终,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不顾人民意愿,捕杀共产党员,挑起内战。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可谓是占尽了优势,天上有先进的战斗机,地上还有“陆战之王”坦克,兵力对比于解放军也更多。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华中野战军依旧打了个苏中七战七捷,其中王必成就带兵参加了5次,共歼灭敌军1万6千余人。
王必成(右二)
让王必成彻底扬名的恐怕还要看蒋介石爱将张灵甫之间的较量。
解放军苏中七战七捷,蒋介石集结三大主力全面进行强攻,解放军只能被迫放弃海南根据地。
张灵甫所率领的“御林军”74师可谓是解放军罕见的强敌之一,接连占领淮阴、淮安两地,逼得解放军撤退至苏北地区。
此时连接山东和华中两地的涟水成为了两军必争之地,张灵甫信心满满,率领74师缓缓压进。
正当涟水即将被攻破时,王必成率领6师火速前来支援,不但让张灵甫寸步难行,还灭了他两个营,活捉一名副团长。
一个月后王必成再次率领6师与张灵甫的74师交手,歼灭敌人8000余人,自身也付出了损失5000余人的代价。
张灵甫
1947年5月,王必成与张灵甫第三次交手,在孟良崮与其余几个纵队一起围歼整编74师,6纵攻进张灵甫指挥团,取他首级。
1953年,王必成担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入朝作战,再现“王老虎”威名。
所以说,王必成被调走,绝对不是因为作战能力或者战功不够。
1979年时,王必成已经67岁,除了在1970年时腹部做过一次大手术外,身体十分健康。
昆明军区前两个月的战前准就是由他主持完成的,虽然连续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王必成略微有些疲惫,但还不至于无法领兵打仗。
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当时昆明军区的内部矛盾太大,王必成虽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在处理政务方面确实不太拿手,这也就导致在一些工作上受到掣肘。
王必成与粟裕
在当时这个特殊的时期,军队也受到了一些波及,王必成1969年来到昆明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1970年,在他住院动手术时,昆明军区发生了一件大事,军区政委谭甫仁被军区保卫部干部王自正开枪杀害。
作案动机则是因为谭甫仁在军区彻查“划线站队”,王自正因此被隔离审查,他也因此对谭甫仁怀恨在心,持枪将其杀害。
此时的王必成手术刚刚结束,他留在了北京疗养,突然接到了周恩来的任命,便立即返回昆明主持工作,半年后正式接替秦基伟成为昆明军区的司令员。
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谭甫仁被杀害后,昆明军区暗流涌动,王必成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却不知从何下手,以致于在云南的声望并不高。
当中央军委决定进行自卫反击时,昆明军区依旧存在不小的矛盾,据说有师长公开说:“如果是王必成指挥,那我就不听。”
张铚秀与王必成
军队不团结是大忌,尤其是各级将领之间决不允许出现如此嫌隙,昆明军区的事情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而邓小平之所以选择杨得志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就是资历问题,在邓小平看来,主帅更大的作用就是压阵,比如淮海战役中的刘伯承陈毅,要能镇得住场子。
杨得志虽然只比王必成大一岁,但资历相对来说却老得多,长征时就已经崭露头角,抗战时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抗美援朝时,杨得志担任第19兵团司令员,参与并指挥了上甘岭战役,1954年又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可以说是王必成上级的上级。
东线部队的指挥许世友是上将军衔,而王必成只是中将,身为上将的杨得志就更加合适。
另外,邓小平或许还考虑到了另外一点,杨得志对于越南可能更为熟悉。
1967年抗美援越时,杨得志曾经以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了越南北方。
虽然名义上是友好访问,但实际上更像是去“带徒弟”,帮助越南军队训练,对于越南北方的军事地形也有所了解。
1979年1月,时任副总长何正文前往昆明军区视察战前准备工作,在介绍杨得志时他强调:“杨司令员访问过越南,那时越南正在进行抗美援越战争,说透彻点,就是杨司令员去当过越军的教练、老师。”
果然,在军中德高望重,与昆明军区中的各级干部毫无瓜葛的杨得志上任后,昆明军区中再无杂音,上下一心开始准备反击越南。
杨得志
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将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对调,杨得志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
临时接受任命,还是事关与越南的大战,杨得志深感责任之重,元旦一大早他就出门先后拜访了几位元帅,向他们表示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几位元帅对于杨得志的能力还是很放心的,鼓励他说:“你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好好打。”
第二天,杨得志又来到了副总参谋长杨勇家中,杨勇也鼓励他说:“老杨哥啊,这个任务在我看来是非你莫属,你放心,我们总参谋部一定尽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王必成突然收到了调任后,心情十分复杂,毕竟他担任昆明军区总司令8年,为了准备反击越南他日夜筹备了两个月,但他很快调整好状态,毫无怨言的与杨得志做好了工作交接。
王必成
不能上阵杀敌,王必成十分遗憾,为了弥补遗憾他特意动用“特权”,将自己的儿子与女儿全都送进了部队,替他去前线作战。
儿媳妇得知后,找到王必成说:“爸,我也要上前线。”
王必成听到后十分高兴,还没等他开口,妻子陈瑛就说:“你怀孕了,就别上战场了吧,多危险啊。”
“让她去,这才是我们王家的好儿媳,这样我们家也算是有3个半人参战,我也死而无憾了。”王必成高兴地哼起了小曲。
陈瑛觉得他们简直是胡闹,略带责怪地说:“孕妇能上战场干什么,到时候万一再拖后腿怎么办,况且又不缺她这一个人。”
王必成安慰她说:“有国才有家,国家支离破碎了,家还能保全吗?老百姓能有好日子过吗?我身为一军统帅,就应当身先士卒,保家卫国,儿子女儿上前线了,儿媳妇想去,我们应该高兴才是,说明儿媳妇深明大义,到了前线如果不方便打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可以的,你就不用担心了。”
王必成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王必成虽然身在武汉,但却依旧时时关注着前线的最新战况。
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越南北方几座重要城市,一个月之内顺利解决战斗,我们大获全胜。
当中国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起,解放军便一边后退一边收回曾经援越的物资,并系统性摧毁那些我们曾经援助越南的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王必成的一双儿女也在这场战争中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