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本文献给梦想不灭、奋斗不息的你,并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文/陈润
中秋将至,一年将尽,转眼又是秋风萧瑟的季节,当然也意味着收获。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内,新冠疫情此起彼伏与逆全球化盛行、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等多重因素叠加,让企业经营、百姓生活的困难雪上加霜。
人们从年初望到年尾,希望新冠疫情减弱甚至消失,期待“动态清零”政策有所调整。企业则渴望行业拐点到来,期待经济恢复、消费活跃,然而,如今到“金九银十”仍不见“回暖”。艰难时世中,以危机意识著称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最近高呼:“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这句论断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A股4400多只股票应声下跌。尽管危机深重、处境艰难,但企业仍然要迎难而上、逆势而行,“躺平”没有出路,坚持才能胜利。对于创业者而言,我有八字箴言作为共勉:正道艰难,敢于卓越。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自古以来,在任何时代,行正道都是非常艰难的。”这句话饱含哲理,已故的链家和贝壳创始人左晖也有类似金句:“做难而正确的事”。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是一条追求卓越之路,这个世界没有不经过埋头苦干就轻易获得的成功,从天而降的幸福和财富不会长久。那些洞察本质、练好“内功”的人,终将熬过凄风苦雨的寒冬,迎来万象更新的春天。
何为正道?如何卓越?怎样看透本质练内功?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寻找挖掘潜力、提升实力的路径,用确定的方法应对不确定的危机与未来。
第一,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企业家长期乐观,否则不会创业;但是短期悲观,居安思危。“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长期主义的通俗表述,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只有把时间拉长到三十年甚至百年,我们才能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确定的答案,才会在每一次“偶然”成功中找到必然条件。企业能够在一个时代迅速成功不难,难的是跨越时代周期基业长青。
第二,变革转型中保持创新动力。企业家大部分时候都处在“走夜路唱歌给自己壮胆”的孤独冒险状态,不知道通往胜利的道路该如何选择,即使有判断也需要拿出关乎兴衰成败的勇气。因为人们都习惯走熟悉的老路,或者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但宽阔平坦的大道只能亦步亦趋、步人后尘,企业家从来只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最大的隐患莫过于创新精神的衰退与消亡。然而,创新不是天才的灵感闪烁,而是企业家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结果。
第三,将复杂问题标准化的抽象能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命题,决定了企业家将面对许多前所未见的深刻复杂的局面。如何抓住事物本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简单问题标准化?答案五花八门:既要懂顶层逻辑,还要懂底层逻辑,要有逆向思维、跨界思维……大道至简,任何事情的本质简单纯粹,只需要回归到“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原点思考,问题迎刃而解。不带情绪与偏见,不被盘根错节所迷惑,反而能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也说过:“我的成功哪有什么秘诀?把员工当人看,把服务做到极致。”五星电器创始人汪建国说:“原来的‘顾客’是笼统的、概念的、模糊的,我们没有把顾客当活生生的、鲜活的个体‘人’看待”,他凭借这个理念将孩子王、汇通达成功上市。当下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要以“把人当人看”的素直之心,从员工与客户出发解决难题,创造价值。
第四,以价值观驱动的组织推力。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是模仿、借鉴世界五百强的舶来品,而是创始人以“实践论”身体力行的引领与沉淀。老板带着员工践行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往往共同认可度极高,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在逆境之中,企业的价值观遭遇冲突与挑战不可避免,甚至陷入内部迷茫、外部质疑的混乱局面,越是如此,更需要用价值观驱动组织推力与运营规则,反复对组织的共同目标与承诺加以确认,靠言行举止与制度规范不断地推进与深植。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企业发展如同竹子生长,克服困难的过程好比长出竹节,顺境时高速成长,没有竹节的竹子空虚脆弱,只有按规律形成许多竹节才坚韧挺拔。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困难时期往往是成长的关键机会,在逆境中谋取更大的发展。以长期主义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以感恩之心接受逆境,将其视作证明自我的勇气、坚韧、蜕变的天赐良机。
这种智慧与格局,恰是“正道艰难、敢于卓越”所蕴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