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风景区猫猫箐附近发现了一只通体雪白的动物,从外形上看,这只动物全身的毛发为雪白色,鼻子耳朵内侧等裸露的皮肤均为粉红色,模样像一只小狗,但尾巴毛发异常蓬松,眼神狡黠中带有一丝媚。
种种迹象表明,这只神奇的动物,跟传说中的白狐如出一辙。经过辨认,这就是一只白狐,西山风景区并不存在野生的白狐,所以大概率是人为放生在此处的。这只白狐比较怕人,行动很敏捷,不太好抓捕。
近年来,我国多地均有发现白狐出没的现象,比如早先安徽阜阳的居民,就发现有只白狐在附近徘徊了10多天;6月份时,大连的一名女子在路边也看见了一只白狐,当时她还以为是谁家的狗狗;还有湖南永州的街头、上海的一处地铁站、湖北省黄石东方山均有居民发现了白狐出没。
白狐的频频出没,给人一种数量很多的感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在外面所发现的白狐,基本上都是人工饲养出逃或者放生的,因为我国并不产白狐。
我国仅有三种狐狸,不包括白狐
狐狸是犬科动物,全世界的狐狸一共分为23种,其中仅有三种生存在我国境内,它们分别是:沙狐、藏狐、赤狐。
沙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里,多栖息于干旱草原、荒漠和半荒漠等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生存在这类环境下的沙狐,身上的毛色多为浅沙褐色。
藏狐在西藏分布比较广泛,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份也有存在,这是一种长相比较奇特的狐狸,脸蛋比较方,狡黠中带些敦厚。
赤狐是我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狐狸,全国多数省份都能找到,它的变种很多,有黑狐、银狐、十字狐等等。
白狐主要生活在北极范围内,与北极熊毗邻而居,产于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在我国并无栖息地。这是一种颜值非常高的狐狸,全身毛发为雪白色,尾巴比较长,尾毛特别蓬松,被人们誉为“雪地精灵”。
相对于赤狐等狐狸来说,白狐的体型比较小,这有利于它们在严寒的地带中节省能量的流失,同时雪白的毛发在冰天雪地中也是很好的保护色。
我国野外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均不适合白狐的生长,所以自然也就不产白狐了。
因颜值高而大受欢迎,被当成奇宠饲养
既然我国不产白狐,那么白狐又是从哪来的呢?原因很简单,被人们带过来的。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些人不再满足于饲养猫狗等常规的宠物,转而将目光盯向那些小众的、新奇的动物,以满足自己猎奇的心理。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商家不断向宠物市场推出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玉米蛇、守宫、鼯鼠等等,其中白狐因为颜值高,毛发摸起来手感极佳而受到大量的欢迎,在奇宠圈里有很高的热度。
正所谓始于颜值,但却没有做好后续的饲养计划。很多人起初买白狐来饲养,看中的就是它的颜值,以及能作为炫耀的资本,就跟早期一些人跟风购买藏獒差不多。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人们在饲养白狐的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发现它们并不如猫狗般温驯,而且还有味道,加上每日昂贵的伙食开支等各种支出,更重要的是早已没有了起初的热情。于是不少人选择了遗弃,将白狐放生到野外。
当然也有一些商家,看中了“放生群体”这一商机,将白狐等动物售卖给这些“爱心人士”,给他们放生到野外。
私自放生不可取,野外看到白狐不是好事
近一段时间里,鳄雀鳝在网上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也让人们知道了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性。
物种入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危害不言而喻,最直白的例子,比如澳洲的野兔,就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灾难,人们花费了近一个世纪才将野兔的数量控制了下来。
我国不产白狐,它属于外来物种,它在野外的出现,并不是好事。这些人工养殖的白狐,没有野外生存能力,只能依靠人工投喂。如果没有投喂,只能捡食垃圾,或者盗食家禽,更甚者是慢慢饿死。
人工养殖的白狐,可能在直接的生存资源竞争上对本土物种形不成威胁,但却有着潜在的危害。
比如从大密度养殖场出来的狐狸,可能会患有一些动物流行病,一旦传到当地野生动物身上,将会导致疾病在当地动物种群间传播,从而危害当地生态。
另外,在人工环境下成长的狐狸,可能会保留有“野外不利”的基因,一旦它们与野生狐狸交配,可能会将该类基因传播到野生群体的身上。
不当引入新的基因,不仅没有增加基因的多样性,反而会导致种群退化,甚至是造成生态灾难。
在这里奉劝大家一句,私自放生鳄雀鳝带来的后果还历历在目,所以当我们打算要购买一些非常规宠物的时候,最好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一直饲养下去,还是一时跟风脑热?
另外,有爱心是好事,但一定要避免好心办坏事,不当的放生,不仅不会给自己积德,反而害人害己。
给当地生态、民生带来困扰的同时,还有可能将自己送进去,私自放生造成较大危害的,要负刑事责任。
关注我,交一个懂动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