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水从高山冲下瀑布,经过急流、湿地,碰到沙漠就过不去了,所以水就哭了,说沙漠是我人生的宿命。
水永远都不可能越过沙漠。
这个时候,风跟水说,水啊水,你不只是水,水只是你一时的现象,你可以变成水蒸气,然后变成云,借着风,吹过沙漠,再变成雨,最后再变回水。
所以沙漠对你来说,就算不上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水呢?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总想着用过去的经验解决,最后却总是无功而返,然后泄气,自怨自艾。
其实你不只是水,你可以是雾气,是云,还可以化成雨,我们不是只有过去的错误经验,我们还可以用知识为能力加冕。
01 跳出经验主义,觉察误判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多所谓的经验,不过都是“未经思考的模仿和被动输入”。
小时候,我们都是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学着怎么做。
看见父母生气怒吼,我们也会习惯性地以为,愤怒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正确方式。
发现身边人经常抱着手机聊天、刷视频,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手机是个玩具”。
当时的你肯定没有意识到,比起发脾气,敞开心扉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机要是利用得当,能让我们跳出书本的枯燥学到更多东西。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就被动地输入一些观点。
老师除了教给我们应试教育所需的知识,平时还会讲讲他们的个人生活经验,带着“教师”这个滤镜看他们,我们把这些脱口而出的话信奉为真理。
父母也经常教导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赚大钱,这些浅薄的判断局限住了我们的思维。
就像曾经的我也一直以为,学习就只是为了赚钱,带着这样功利的想法,十几年的义务教育我都学得很痛苦。
但其实,老师在教学上可能具有一定的能力,但个人的生活经验或许根本经不起事实的推敲,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父母浅薄的低认知,也给不了我们太大的帮助。
生命最初十几年养成的习惯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把“模仿和被动输入”刻进了骨子里,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
就如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说的:
被灌输的观念,越是错的,越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愈发地根深蒂固,最终,它能在不知不觉之间蒙蔽一个人,使其失去心智成长能力。
遇到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开始搜索过去的经验: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过,那些经验的正确性跟可行度。
如果,一个普通人,在一个普通的环境里成长,家庭、学校、工作都很一般,现在也过得很一般,那他所谓的经验当然也就很一般。
你模仿的,都是普通人的做法,你接受的,都是普通人的观点,你怎么可能不普通?
02 持续输入,给自己洗脑
那要怎么办呢?出生在什么成长环境我们并不能自己决定,但在十八岁以后,如何去应对生活抛过来的难题,我们其实有充分的选择权。
如果不想为过去的经验所困,我最推荐的方式就是阅读。
高考三年在表层的学习,让我误以为进步可以靠不断重复,直到《刻意练习》一书告诉我: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所以我开始在舒适区边缘学习,不再逃避内心的恐惧,直面困难。
看完《睡眠革命》我才知道,8小时睡眠论是多么地不科学,自此以后,我不再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睡满8小时,只要感觉精神饱满我就会起床,现在也已经养成了早上六点多自然醒的规律。
这,就是前人智慧的力量,是我们跳出经验主义的最佳途径,但读书只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方式。
我很喜欢在书里看到的一句话: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你看完一本书,知道了很多不得了的东西,感觉自己思想上升了一个纬度,这不叫知识。
你看完一本书,根据书里的方法去实践,改变了原来的行为方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这才叫知识。
有一个词叫“知而不行”,意思就是知道,但却从来不去行动,但王阳明的说法我更赞同。
他在《传习录》中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所以,不要把信息等同于知识,“我知道”跟“我做到”,二者中间横插了一个践行,差的是一整个神经元通道的建立,可谓是云泥之别。
03 学会复盘,推翻错误认知
获取了信息,也开始行动了,就可以了吗?这还远远不够呢!
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不只是做到,而是“把这个行为习惯化”,让这个行为不需要依靠太大的意志力也能自行发生。
想要培养一个“重要的好习惯”,远远不止21天,你可以一天之内就养成“不把手伸进油锅”的习惯,但你绝不可能十天之内就养成“不运动就不爽”的习惯。
建立一个好习惯需要经历“不断地试错、总结经验、反复修正”这些过程。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书里的某一个理论,所有的方法都因人而异,适合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
就像游泳的技巧可以让鸭子举重若轻,但却会让鸡淹死在水里。
所以,这个时候复盘就很重要了,通过实践之后的总结,慢慢摸索,再重新行动,最后整合出一套自己的成长方法论,这才是王道。
就如,有些作者推荐主题式阅读法——只挑自己对自己帮助较大的部分看。
但还有一些作者推荐——整体化阅读法,读完整本书,再选最触动自己的部分实践。
这两种方法看起来都很好,两个作者说的都很有道理,那该怎么办呢?
它们都是阅读的好办法,但你并非只能选其一种。
如果你只是想获取一些新信息,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就可以用整体化读书法,但如果你很迫切地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用主题式阅读法。
千万不要被书里的理论局限住了,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复盘摸索、总结出来。
复盘,是推翻错误经验的重要手段,是重建正确认知的最佳选择。
【复盘方法】
1、回顾
回顾目标,目标是否合理,有没有达成?
回顾过程,重视当时的思维流,情绪流,围绕关键点重现,思考和推理。
2、分析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用5why法,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直到接近问题的本质。
3、总结
提炼精华,总结经验中可以复用的方法。
再寻新知,去查阅相关资料,针对问题给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4、实践
实践迭代方案,用新的方法行动,快速验证可行性,迭代方法。
写在最后:
生在哪,长在哪?是老天爷的随机安排。
怎么活,如何活?是我们的自主选择。
面临困境,你可以去看书,利用前人的智慧帮我们解决问题,你经历的一切,先前早就有人经历过了。
就如《圣经·传道书》中说的:“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但你也可以选择用自己那“所谓的经验”去处理,或者是躺着不动等待生活暴击。
要记住,你不只是水,你可以是雾气,是云,还可以化成雨,要不要越过沙漠,就看你的选择了。
我是小赖,00后写作 | 在校学生
分享内容:个人成长 | 自媒体写作 | 大学生活
喜欢我的文字,就点击一下“关注”吧(gzh:小赖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