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许多人都知道华国锋,但很少有人知道“华国锋”这三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华国锋1938年正式加入抗日游击队。那个时候,他还不叫华国锋,他的原名叫苏铸。
为什么改为“华国锋”?是他觉得“华国锋”的意思就是“抗日救国的先锋”,他以此时刻提醒着自己抗日的决心。
华国锋的一生
华国锋,1921年生人,家住山西省交城县,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境还可以,所以他的父亲很看重他的学业,因此华国锋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到了大学,他也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教育,并在心里有了想要改变国家现状,为富强国家而努力的想法。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华国锋毅然决然地投身抗日。
1938年,参加山西交城的抗日游击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山西省交城县是当时比较重要的矿业地区,是中日双方争夺的重点中的一个。华国锋为了更好地进行抗日,在当地积极地发动群众,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信任。
此外,他还把抗日宣传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众多劳苦民众身上,尤其对妇女和儿童作了不少工作。这也使得这个地方的人民对共产党的爱戴更深,军民更加团结。在这个基础上,很快这个地区就成为了著名的敌后抗战标杆,牵扯了敌人大量的精力和战斗力,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日军就对这个根据地发起了多次扫荡。
但是华国锋精通游击战,每次不仅可以及时地率领部队转移,就连根据地附近的人民也没有遭到过一次袭击。这也变相地保留了革命的火种,让日军对这股抗日力量束手无策,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士气。
建国后,华国锋被派往湖南湘阳县担任一把手。湘阴县这个地方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加上当地地主劣绅的存在根深蒂固,所以极为棘手。
但在华国锋的努力下,湘阴县在短时间内从一片混乱无序的地区转变为推进国家土改政策的先进地区。同时,华国锋在农田水利、改善生产结构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此外,华国锋还大力支持当地农民的教育。正是因为工作出色,他才进入高层视野,很快就顺利进入国务院,当上了副总理,协助周总理工作。他在任期间做出了许多贡献。周总理去世后,华国锋被提名为总理接班人,代总理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他不仅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做出了贡献,而且很快就成为了正式的总理。后来政治形式混乱之时,又让国家和政府免于混乱,也正因为如此,华国锋成为了主席的最佳人选。直到1981年他辞去职务之前,华国锋都献身于国家和人民。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从1981年辞职到2008年去世,这21年里,华国锋一直安享晚年,很少公开露面,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华国锋这段时期的生活情况。
晚年的华国锋住在北京一个普通的院落里,过着普通的生活。和北京的很多老大爷一样,华国锋喜欢在家里种些花草,其中最喜欢种的是葡萄树。
每个收获季节都是收获满满,但基本上收获的葡萄都被送走了。因为他有糖尿病,所以他偶尔只能吃一两个葡萄。也正是生病的原因,华国锋晚年的饮食很简单。
他每天六点起床。起床后,他会在院子里锻炼身体,然后吃早餐。早餐通常由牛奶或鸡蛋组成,外加花卷或白面馒头,有时是烤馒头片,菜则通常都是青菜。午餐一般以面食为主。比如筱面、猫耳朵、刀切面等。保持着山西人爱吃面食的特点。吃完午饭后他会午休一会。
醒来后,按照当天的安排和身体状况,华国锋会和一些人会面,多是山西老乡、湖南的老下属,还有一些朋友的后辈,还有一些领导。华国锋和来访的客人都会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者在追忆往事。
在生活方面,华国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晚餐通常是粥或烧饼。他不仅对自己严格,对孩子也很严格。他的孩子没有出国的,也没有做生意的。四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就。华国锋对此非常满意,尤其是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北京申奥成功后,华国锋一直希望能亲眼看到北京奥运会。
不幸的是,自2008年以来,华国锋因病多次住院。他直到8月1日才从医院回家。他原本计划8月2日去看奥运彩排,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出席。然后再次住院,这次在医院就与世长辞了,年享87岁。
无法看奥运会应该是华老最后的遗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