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小军阀—樊钟秀

豫西小军阀–樊钟秀

陶树仁

民国时期宝丰在曾经出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中国最后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白朗,一个是小军阀樊钟秀。今天咱们讲一讲樊钟秀的故事。

一、出身布衣,崛起草莽

樊钟秀1888年出生于宝丰城西夏庄村农民家庭,弟兄4人,行二,人称“樊老二”。

他爹樊道隆,是清末秀才,在村里以民办教师、村卫生室为业,家中有85亩地,自己耕种,有吃喝,小日子还过得去。樊钟秀自幼不好干农活,虽然读了点书,但崇尚古代侠客,13岁时到少林寺,拜恒林大和尚为师,学了三年武艺。就因为这个关系,后引得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乱世,豫西伏牛山盛产土匪。  

1913年(这一年樊25岁),宝丰土匪头子牛天祥让樊家送上300两白银,否则杀其全家。樊家卖掉粮食和家产,换成银子送过去。不久,牛天祥又看他家闺女长得好看,要其做压寨夫人。樊家被逼无奈,出走延安洛川县霍家沟,开荒种地谋生。   

清末陕甘回变,就是回族起义,政府镇压,导致陕西人口大减,土地荒芜,吸引河南、山西逃荒灾民过来耕种。霍家沟位于宜川、洛川交界黄龙山,山大林深,土匪横行。

1914年(这一年樊26岁)春,黄龙山有一土匪头黄大爷得知樊家闺女长得漂亮,也要其做压寨夫人,樊钟秀忍无可忍,他与大哥还有另外3位从河南来的朋友,5人持刀带棒摸上山去,路上远远瞅见过来4个土匪,就袭击了他们,杀人夺枪,并从他们口中得知大部分土匪已经下山,山上只有几个土匪头子,就摸上山把他们全部杀死,鹊巢鸠占,推举樊钟秀做了首领,樊钟秀拉起20多个人的小队伍,不久又劫了宜川县衙采购的30支步枪,他的人马很快发展到200多人,活跃在延安南部一带,保家安民。

这是樊钟秀的第一桶金,获得了基本班底。   

咱们简单梳理一下从1912年到1930年这18年中国局势的大略走势,再看在这种大局势下,樊钟秀是如何崛起、发展、消亡的。

整体是军阀混战争夺地盘利益。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推翻清朝,是南方革命党的功劳,但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政治、军事力量是掌握着北洋新军的袁世凯集团,而南方孙中山这边的绝对力量远弱于袁世凯,所以1912年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当上总统,是有他的实力的。

从1912年到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间,北边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自己当皇帝做准备,南边是孙中山及其后人,一直在组织人反对袁世凯及其领导的北洋军阀政府;两边争夺中国的领导权。

1916年袁世凯死后到1926年是旧军阀之间争夺利益,北洋军阀分为直系、皖系,再加上张作霖奉系,他们是北方实力最强的3股势力,南边是广州的孙中山,还有西南军阀。北边,皖系最强,段祺瑞在台上北京掌权,直奉在台下,为了争夺领导权,1920年7月直奉联合打响直皖战争,打败皖系后,直奉开始争夺领导权,1922、1924两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奉系打败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奉系成为北方最强力量。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南方蒋介石崛起。南方发动两次北伐战争,是新军阀进攻旧军阀,1926年第一次北伐彻底打垮直系吴佩孚,1928年第二次北伐打垮奉系张作霖,南方新军阀打败北方旧军阀,标志着旧军阀时代结束,新军阀时代的到来。

新军阀之间为了争夺领导权爆发1930年中原大战,是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四派新军阀之间的争夺。中原大战胜利,确立了蒋介石在中国的领导地位。

二、樊钟秀乱世中发展壮大,像一叶浮萍随军阀混战不断变换阵营,最后投奔中山先生

(1915-1923年底,27-35岁,8年)

1914年春,“白狼”起义军进入陕西,河南都督陆建章率北洋大军入陕追击白狼。因为白狼、樊钟秀都是宝丰人,陕北地方政府就说樊钟秀是“白狼”的同党,陆建章就派手下团长商震带兵前往陕北清剿。樊钟秀判断虽然经常与土匪交战,但没有与官军交战的经历,敌强我弱,便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隐蔽起来,商震没有找到他。

樊钟秀的武装继续发展,成为陕北最强的一只民众力量,有枪千余枝、战马百余匹。使得他的队伍既有战斗力,又有机动性。   

当时陕西官方分为两派,一是代表北洋政府的陆建章,一是地方军阀革命党,张钫、陈树藩等。陆建章入陕的目的,一是追击白朗,二是从北洋军阀政府的角度对付革命党势力。他进去以后,经过一番斗争,扫平了除陈树藩外的其余势力。

1915年(这一年樊27岁),陆建章一看吃不掉陕北的樊钟秀,对他由剿灭改为招抚,就是纳降、收编。自古以来,土匪的结果就两种,一是被消灭;二是投降官军,被招安,看看水浒宋江天天想着带着弟兄们奔个前程,就是被招安。而当时全国混战,各派都在扩充实力,很少杀降,被收编还是相对安全的。樊钟秀被收编后,在陆建章部下任连长,后升为营长。(这是樊钟秀第一次变换阵营,由地方民众力量被陆建章收编为地方政府军)

1916年(这一年樊28岁),一是陆建章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二是陆建章在陕西残暴,陕西人都起来反对他,小军阀陈树藩联系各地方势力反对陆建章,包括樊钟秀也参与了,他们联合扳倒了陆建章。(这是樊钟秀第二次变换阵营,扳倒陆建章,转为陈树藩革命党)

而后陈树藩掌握了陕西大权,樊在陈树藩部下继续任营长,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派系分化,皖系段祺瑞在北京掌权,陈树藩搭上皖系,任陕西督军,成了皖系的人。陈树藩投靠北洋军阀皖系,陕西其他革命党人胡景翼、曹世英等人不满。这时同盟会员刘觉民与樊钟秀联系紧密,讲革命道理,樊钟秀初步接受到民主共和革命思想的影响。   

1917年(这一年樊29岁),北边,黎元洪、段祺瑞争权,闹府院之争,黎元洪引旧军阀徐州张勋辫子军入京,没想到张勋搞复辟帝制闹剧,等打败张勋后,段祺瑞重新掌权,但是否认原定约法;

8月孙中山反对段祺瑞假共和,发动第一次护法战争,陕西革命党也竖起“陕西靖国军”大旗,反对站在北洋军阀政府一边的陈树藩,靖国军进攻西安,此时,樊钟秀是在陈树藩手下任营长。

到1918年(这一年樊30岁),2月,樊钟秀在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下反对独裁、专制,在两军阵前倒戈,加入了陕西靖国军,陈树藩在靖国军进攻下很狼狈,以陕西省长的职位换取镇嵩军刘镇华助战,才解了西安之围。(镇嵩军是驻扎在豫西嵩县附近的地方军阀势力。)(这是樊钟秀第三次变换阵营,倒戈陈树藩加入陕西靖国军)

不久,樊钟秀在潼关打垮陈树藩一个新兵旅,缴获400支枪,队伍扩大到2千多人,实力大增。

1918年6月间,孙中山派于右任到陕西任陕西靖国军的总司令,全军2万余人,樊钟秀任靖国军第二路司令,进一步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教育。他对孙中山以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他感触地说:“我瞎闹了几年,今天才找到了正路。”   

6月里,段祺瑞调8省兵力围剿陕西靖国军,靖国军内部意见不一,损失惨重,分化严重,有离去的,有留下坚持的。   

这个围剿司令是奉军张作霖手下的师长叫许兰洲,这个人与陈树藩有矛盾,想联合靖国军一起反对陈树藩。樊钟秀在征得于右任同意后,在围剿的压力下,归附了奉军许兰洲师,加入了奉系军阀,玩起了假投降,无间道。 (这是樊钟秀第四次变换阵营,由陕西靖国军加入了奉系军阀)

当时全国的情况,北方的北洋军阀想吃掉南方广东的革命党及西南军阀统一全国,南方广东的革命党孙中山想北伐也是统一全国,这是南北双方都想统一全国的一对主要矛盾;而南北内部又分别有自己的矛盾,南方,西南军阀不想北伐,只想保住自己打地盘不被侵占,孙中山手下的陈炯明想搞“联省自治”就是几个省搞独立,这跟孙中山统一全国不一致,北方,三大主要势力直皖奉都想当老大,进行疯狂的争夺。

1920年(这一年樊32岁),7月14日,北方,(北洋军阀之间争夺领导权,台下的老二老三直系、奉系合伙斗台上的老大皖系),直皖战争爆发奉系张作霖支持直系,奉系许兰州师奉张作霖的命令到河南策应直系,樊钟秀随之回到河南,而后他一面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一面与在上海的心中偶像孙中山联系,表忠心。他已经成了忠实的三民主义信徒,身在河南,心向南方,想追随孙中山。

直皖大战结果老大皖系被打败,老二老三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北京政权。

战争结束,奉系许兰州师调离河南,樊钟秀不愿意离开,就划归河南督军赵倜,被编为一个团,后扩成旅,驻防豫西。(这是樊钟秀第五次变阵营,由奉系转入河南地方政府军) 

1921年(这一年樊33岁),两湖战争爆发,湖南赵恒惕进攻湖北王占元,由于湖北王占元属直系这一方,所以吴佩孚命豫军帮助湖北,河南督军赵倜就调樊钟秀旅到湖南与赵恒惕作战。

1922年(这一年樊34岁),北边,直、奉两系为争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权,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吴佩孚胜利,奉系张作霖退出关外。南边,孙中山的主张是北伐统一全国,但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割据广州等南方成立自治政权;

方向不一致,6月14日陈炯明拘捕廖仲恺,矛盾公开化后,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退出广州,暂时避居上海。

河南督军赵倜被吴佩孚搞掉后,樊钟秀又成了直系吴佩孚的人,归河南常得胜师管,任豫西剿匪司令。(这是樊钟秀第六次变阵营,河南地方政府军转直系军阀)

1923年(这一年樊35岁),年初,樊钟秀托革命党人刘觉民向孙中山表忠心,孙中山自22年6月被陈炯明赶出广州,在困难时期,感到樊钟秀革命意志不动摇,十分难能可贵,于是对樊钟秀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之间保持着联系。

23年4月,将陈炯明叛军逐出广州后,孙中山重回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重组革命政府。

23年10月,直系曹锟贿选当北洋政府大总统,孙中山下令讨伐曹锟。而北洋政府则任命一个桂系军阀沈鸿英为广东督军,与孙中山对抗。沈鸿英进攻广州,直系吴佩孚派河南常得胜师南下助阵,樊钟秀旅也在其中。吴佩孚让樊钟秀旅南下,目的是排除异己,想借南方革命军将其消灭,但是这正好给樊钟秀创造了一个南下投奔孙中山的好机会。   

樊钟秀在南下的路上派人与孙中山联系,不巧送信人被抓,行动计划暴露,吴佩孚密令蔡成勋解决樊钟秀。

23年10月28日晨,途经江西遂川县时,樊旅被围,但是樊旅突围而出。   

既然撕破了脸那就不用遮遮掩掩了,23年11月6日,樊钟秀通电全国拥护孙中山,就任孙中山任命的讨贼军豫军总司令。(这是樊钟秀第七次变换阵营,由直系军阀转为孙中山革命党。正是因为这样,像他这一级的小军阀才有被我们点名讲故事的资格,如果他仅仅是个小军阀,我们是不会拿出来单讲的,就像镇嵩军刘镇华)

三、保卫广州,救中山先生于危难;奉命北伐,战功斐然

(1923年底-1925年中,35-37岁,2年)

1923年底广东局势是,吴佩孚计划是夹击广州孙中山,南边一路是陈炯明,北边一路是任命的广东督军沈鸿英,樊钟秀原来所在直系常得胜师本来是帮助沈鸿英进攻广州的,1923年11月6日,樊钟秀就任孙中山任命的讨贼豫军总司令后,孙中山之命立即进攻沈鸿英,打垮沈鸿英后进驻韶关,控制了广州的北方门户,粉碎了吴佩孚夹击孙中山的计划。

孙中山发训令表彰樊钟秀。南边的陈炯明在吴佩孚的策动下,进攻广州势头强劲,11月14日炮击大元帅府,形势非常危急。孙中山命令樊钟秀南下驰援广州。

樊钟秀接到命令后,星夜南下,刚接触时,由于樊钟秀仍打着北洋军阀旗帜,陈炯明叛军没有提防他,被杀个措手不及,樊钟秀部虽只有8千余人,然毫不示弱,他手提大刀,赤膊冲在前面,激战3天,陈炯明全线退却,广州转危为安。

樊钟秀,人未至,功先立,出手就是霹雳火,在孙中山最危险的关头,击败陈炯明,这个投名状光鲜亮丽,樊钟秀亮相就是巅峰,成为樊钟秀的高光时刻。   

孙中山先生亲自前往迎接,在未见樊钟秀之前,因为樊钟秀的出身绿林及远播的豪侠之名,孙中山以为他是一个高大威猛的蛖髯大汉,谁知,一见面竟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式人物,而且态度颇为谦恭谨慎。孙中山非常满意,拉着他的手说:“好,好,好同志!”,孙中山的热切态度,让樊钟秀受宠若惊,他万万想不到,天下闻名的一代革命领袖竟然如此和蔼可亲,礼贤下士。

庆功宴上,孙中山让最年轻的35岁的樊钟秀坐在首席,给与了很高的礼遇,樊钟秀也非常感动,表示坚决拥护三民主义,拥护孙中山北伐。

1924年1月(这一年樊36岁),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樊钟秀凭借战功,被选举为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去他家中探望,看他家境贫寒,赠送2000元大洋补贴家用,还为儿子起名叫“得胜”。孙中山感叹地说:“我若早遇到你10年,革命的成功就顺利得多啦!”   

从此以后,樊钟秀笃守“三民主义”,东征西讨,立下赫赫功勋,多次获得孙中山先生的表彰。

1924年9月17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响应三角同盟再次北伐,三角同盟是奉系、皖系、广东三方共同反对直系。北伐开始,由于湖南军阀赵恒惕不肯借道,只好绕道江西,主力是樊钟秀的豫军、谭延闿的湘军、杨希闵的滇军。

1924年10月13日,孙中山将北伐军改称建国军(源于孙中山提出的《建国大纲》上“建国”这两个字),樊的部队改编为“建国豫军”,孙亲授“笃信三民主义,实行建国方略”大旗。此后,无论变换到哪个阵营,樊一直坚持用此旗号。

由于冯玉祥长期被吴佩孚排斥,心生对吴佩孚的强烈不满,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关键节口,冯玉祥联系胡景翼、孙岳,三人于1924年10月23日临阵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大总统曹锟,这次政变直接导致直系全面溃败,从而奉系军阀取得最大成功。

冯玉祥把政变部队改称“国民军”,他与胡景翼、孙岳的部队分别是国民一军、二军、三军。

孙中山心中的北伐没有成功,否则就没有后来蒋介石北伐了。

因倒戈而崛起的冯玉祥面对巨大成功,感觉自己控制不住全国局面,于是,在1924年底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是。孙中山于是北上。

这是大局,再说北伐军,谭延闿的湘军在江西战败后退回广州。而伤亡很大的樊钟秀却没有退回广州,而是一路向北,原因一是孙中山不在广州,北上了,再一个樊钟秀所部全是豫西子弟,河南人思乡心切,在广东饮食不习惯,盼望回家乡。于是从9月中旬北伐以来,樊钟秀行军80多天,战斗50余次,经4省,跋涉5000多里,显示强大机动性,樊过长江到了信阳潢川,孙中山来电说吴佩孚在鸡公山,让樊上山干掉他,其实,吴佩孚已下山跑湖北了。

1925年(这一年樊37岁),1月,樊钟秀率部回到家乡。乡土情怀,使樊钟秀错失成为国民党中央主力军的机会,回到豫西,使之重新成为地方武装。

河南本是吴佩孚的大本营,吴败走后,北京政变的国民二军司令胡景翼出任河南督办,也控制不住局势,河南很乱。

胡景翼、樊钟秀在1917、1918年曾同在陕西靖国军旗下为反对陈树藩作战,是老相识,樊坚持用建国豫军旗帜,胡景翼把别的小股武装都收编了,但收编不了他,双方很尴尬,于是就指定南阳各地为樊钟秀驻防地。一时间豫西、豫南土匪、民团纷纷来投,樊钟秀势力迅速膨胀。

25年春,国民二军司令、河南督军胡景翼与豫西镇嵩军憨玉琨为争河南控制权爆发两人之间的胡憨会战,樊夹击憨玉琨,3月憨玉琨兵败自杀。樊俘敌1万多人,武器很多,队伍扩大到4万多人。此时,樊钟秀达到实力的巅峰。

1925年3月4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从23年底投奔孙中山到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在跟着孙中山这一年半中,樊钟秀的人生走上巅峰,而随着孙中山去世,樊钟秀也走向了消亡。

这之间,樊钟秀办了三件事:

1、23年11月在广州救孙中山于危难,深受器重,由地方武装成为革命军主力;

2、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受命北伐,独当一面,战功赫赫;

3、25年1月返回地方,再次成为地方武装;参加胡憨会战,樊钟秀达到实力的巅峰。

四:后中山时代,固执与短见使樊钟秀消失于军阀混战

首称中山先生为国父,得到国人响应。25年3月4日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樊大哭,3日未食,说:我死之后,如能葬在先生墓侧,大愿足矣。在公祭时,樊钟秀送巨型素花横额,当中大书“国父”两字。这是中山先生首次在公开场合被称为“国父”。193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  

25年4月,河南,胡景翼因为胡憨会战后死去,岳维峻继任河南督办,要收编杂牌军,樊钟秀一是顶着建国豫军的牌子,二是经过胡憨会战,樊钟秀实力大增,三是岳维峻的影响力还不如胡景翼,也拿樊钟秀没办法。

25年11月,经过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短暂的蜜月期,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张作霖为争夺北京控制权,展开激战。

当初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联合倒戈直系,他们中间不是领导关系,而是三家合作关系,战后国民军内部分工冯玉祥国民一军在京津对阵奉系、胡景翼国民二军在河南面对从湖北反扑的直系、孙岳国民三军在直隶南部与当时还是奉系的张宗昌、李景林对阵。冯玉祥、孙岳主张先攻直隶,稳定北京、天津局面,再北抗奉系南抵直系;而胡景翼听从续桐溪(山西人,老同盟会员,与阎锡山不睦)主张认为进攻山西,把豫晋陕连成一片,成为根据地再北抗奉系,这种主张跟当年李岩向李自成提出的战略一致,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冯玉祥、孙岳没有采纳,因为意见不一致,就各干各的。

樊钟秀一是听从续桐溪、岳维峻的怂恿,二是胡憨战后也多了家底,三是他在河南虽然被岳维峻压制,但又不好意思跟他争地盘,也想去山西占一席之地,于是,在续桐溪围攻山西计划中其他各路未动的情况下,樊钟秀进攻亲近奉系的山西阎锡山,成为进攻山西的主力。

这显示他战略上的短见。

樊部孤军深入,劳师远征,后援不继,装备落后,地势不利,被阎锡山击败,节节设防,最后退回河南老家一带。此战,樊钟秀元气大伤。

当初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把直系打到了湖北,国民二路军的任务就是在河南阻挡直系从南面的反补,25年4月呼喊会战后,胡景翼去世,26年(这一年樊38岁),直系反扑河南,国民二路军土崩瓦解,好在吴佩孚在打败国民二路军后直接把国民一路军冯玉祥当作主要对手,主力北上,没把豫西的樊钟秀看在眼里,饶是如此,经山西一战实力大减樊钟秀,才在豫西南山区苦苦支撑未被消灭,但还是3月退据南阳、8月退入湖北。

孙中山去世后,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到1926年7月的一年中,国民政府内变动剧烈,蒋介石异军突起,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第一次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进攻直系吴佩孚,在北伐的过程中,樊钟秀受命从河南攻占河南、湖北的关隘–武胜关,与北伐军会师武汉。

这时蒋介石欲任命樊钟秀为国民革命军第13军军长,樊拒绝,坚持打“建国豫军”旗号。

这显示了樊固执的一面,24年底北伐后回河南脱离中央军,到此时再次拒绝,错失转回国民党中央正规军的机会。

此后,河南发生了如奉吴战争、唐生智北伐、冯玉祥东出潼关等一系列事件,吴佩孚在河南一败涂地,败走四川。几经折腾,反反复复,你方唱罢我登场,冯玉祥在河南稳住了脚。

冯玉祥在河南收编了吴佩孚残余部队、刘镇华的镇嵩军,由于樊钟秀不接受蒋介石任命而沦落为杂牌军,冯玉祥想收编他,樊还是顶着建国豫军的招牌,不接受。

1927年(这一年樊39岁)27年1月,广州国民政府迁武汉,改称武汉国民政府。

27年3月,北伐军占领南京、上海。

樊26年7月北伐去了武汉,这时候自武汉率部回河南鲁山。

27年“4.12”上海反革命政变,蒋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新军阀政权。这时候,国民党内有南京、武汉两个政府。

6月,发生两件事,一是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会议上,实现了国民党内两派新军阀的合作。二是北边,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中国3个政府。

27年“7.15”汪精卫发动武汉反革命政变。

7月,南京蒋介石继续拉拢樊钟秀,欲任樊为南京国民政府军委委员、兼国民革命军第45军军长,重新统一编制,取消建国豫军名义,樊钟秀非常不满,给与拒绝,第三次丧失成为中央军机会。

他这种油盐不进的态度,使其脱离了国民党内主要派系,进而从政治上逐渐被边缘化,军事上得不到补给,从实力和影响力上越来越小。

9月,在河南与蒋介石代表胡逸民接洽。因为武汉政府成立在先,南京政府成立在后,樊钟秀27年9月之前听从武汉政府指挥,27年9月之后名义上听命南京政府指挥,但仍是古人说的,听调不听宣,有自己的独立性,不是嫡系。

1928年(这一年樊40岁)2月蒋介石在南京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冯结拜“换谱兄弟”。

国民党26年、28年的两次北伐,是国民党打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的战争,同时也是中国新军阀对付老军阀的战争,第一次北伐打败了直系,28年4月,国民党二次“北伐”,蒋、阎、冯、李四派新军阀组成的“二次北伐”军进攻奉系张作霖。

冯玉祥被任命为北伐军副司令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自河南兵分两路,进攻山东、直隶,樊钟秀归他指挥。

可是樊钟秀心胸狭隘,自认为救过中山先生,是个大功臣,劳苦功高,而且他的建国豫军编制又是孙中山直接给的,26年冯玉祥还曾经想收编他,所以他根本不把冯玉祥当回事。

于是北伐中,他在南阳赊旗镇倒戈反攻冯玉祥,冯玉祥以叛国通敌罪明令讨伐。石友三在进攻樊钟秀时把帮助樊钟秀的少林寺一把火化为灰烬,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二次北伐,革命军胜利,奉系失败退回关外。阎锡山率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天津。

28年8月,冯玉祥令宋哲元、石友三部反扑河南,樊军伤亡很大,残部退入湖北。此役,再度折损。

28年10月,樊钟秀将残部交蒋介石改编,分驻安徽。

此时他的队伍人数少、装备差,没啥战斗力了。此时被迫放弃对所部的控制权。樊钟秀敬酒不吃吃罚酒,三次错过成为国民党中央军的机会。

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取得形式上的统一。

1929年(这一年樊41岁)旧军阀被打败,新军阀开始争夺天下,蒋、阎、冯、李四派新军阀军队因为部队编制问题矛盾公开化。

1930年(这一年樊42岁),阎西山与冯玉祥、李宗仁联合对抗蒋介石,中原大战爆发。

双方拉拢樊,蒋介石委任他为豫陕边防军总指挥,冯玉祥委任樊钟秀为第八方面军总司令。

樊钟秀手中本已无兵,此时不敢寂寞,重新在老家收拢4万人,樊认为蒋介石叛变了革命,也可能认为三家打一家,蒋必败,所以站在冯玉祥一方反蒋,担任平汉铁路正面作战任务,这一位置,在当时的战场形势下举足轻重。   

因此,蒋介石派人劝樊钟秀帮助自己,以拨大洋15万元的条件,请樊钟秀移防南阳淅川荆紫关,让开许昌,以便让蒋介石部直取郑州冯玉祥部大本营。樊钟秀表示坚决反蒋到底。   

5月25日,樊钟秀被飞机投弹而亡,时年仅42岁。葬于北京西山碧云寺,一代枭雄就此烟消云散。

五、简评樊钟秀

樊钟秀这个人,充满爱国情怀,毕生追求进步,是民国时期的一位优秀将领。他人品正直,质朴无华,不贪财,不好色,待人宽厚但治军极严,很受部下拥戴。这些特质使得他能在乱世中一路发展,并一度进入国民党中心,为历史留名。

但是,樊钟秀的缺陷也很严重,他性格过于执着,不善变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战略上缺乏政治洞察力,无政治头脑,看不清发展方向;关键事上任性蛮干,刚劲有余,灵活不足。导致他一败再败,走向灭亡。

(一)战略上的误判

樊钟秀一生高光时刻,第一次,1923年底,当陈炯明炮轰大元帅府时,他于危急时刻打败陈炯明叛军,保住了广州城,受到孙中山的夸赞,并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当时在广州孙中山手下的五大主力之一:樊钟秀的建国豫军、谭延闿kǎi的湘军、杨希闵的滇军、许崇智的粤军、刘震寰的桂军。他已经跻身领袖身边,登堂入室,如果不是孙中山英年早逝,以孙中山对其的器重、他对孙的忠诚,樊钟秀定会成为孙中山身边武将中的红人。

第二次,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北伐,樊钟秀独当一面,出击江西,战功赫赫,本是他建功立业的良好时机,但由于冯玉祥的倒戈使得战争戛然而止,对南方革命党来说,这次北伐中粤方没有取得实质战果。

樊钟秀这时候建立的是对孙中山的忠诚,而不是对国民党的忠诚,当孙中山在的时候,二者合二为一,他忠诚并奋勇向前,他在跟随中山先生的一年半时间里,服服帖帖,只有先生能驾驭得了他,且跟对人、办对事,使其屡建奇功。

当孙中山不在的时候,他迷失方向,桀骜不驯,任性胡为,就出现战略误判。当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遥北上主持国是,离开广州后,谭延闿的湘军在江西战败后仍退回广州,回归建制,还是中央军。但是伤亡很大的樊钟秀部则是另一番样子,一是既然孙中山不在广州,北上了,回广州就没必要了,这时候能看出来,他跟随的是孙中山而不是国民党,看不到回归中央军的重要性。二是狭隘的乡土观念限制了发展,狂奔5000里回了老家。

饶是如此,他仍有机会。第三次是在25年初胡憨大战胜利后,樊的部队得到了极大扩充,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此时,孙中山刚刚去世,国民党群龙无首,各派涌动。

蒋介石强力崛起,蒋介石两次任命他为正规军军长,都被他拒绝,连续错过再次登堂入室的机会,汪精卫、冯玉祥都拉拢过他,他也是拒绝。

他死死抓住孙中山授予的建国豫军番号不放,不听从任何力量,谁的账都不买,不接受改编,结果,他在军饷和武器装备上得不到任何一方的补给,政治和人事上也得不到帮助,几年时间里只能局促一隅,毫无发展,最终成了一股很普通的地方实力,是固执的个性害了他。

如果他跟随蒋介石,凭借他广州城救领袖、北伐路上斩关夺隘,以及他骁勇善战肯定还会建立奇功,成为蒋介石的手下大将也是大概率事件。

(二)战术关键节点上,不从实际出发,三次重大错误决策,使得建国豫军最终走向毁灭。

第一次是1925年攻打山西。25年11月,经过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短暂的蜜月期,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张作霖为争夺北京控制权,展开激战。

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三家是合作关系,根据战后国民军内部分工及对战局发展,认识不一致,冯玉祥、孙岳主张先攻直隶,稳定北京天津局面,而胡景翼听从续桐溪(山西人,老同盟会员,与阎锡山不睦)主张认为进攻山西,把豫晋陕连成一片,成为根据地再北抗奉系,这种主张跟当年李岩向李自成提出的战略一致,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意见不一致,就各干各的。

而樊钟秀一是听从续桐溪、岳维峻的怂恿,二是胡憨战后他多了家底,三是他在河南被岳维峻压制(胡景翼在胡憨战后病死,岳维峻继任),也想去山西扩大自己在豫西的地盘,于是,25年11月,在续桐溪围攻山西计划的其他各路未动的情况下,进攻山西。

樊钟秀只是中小型军阀,而阎锡山自1912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都督,在山西经营日久,根基雄厚,是个大军阀,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远高于樊军,后来中原会战更是联合冯玉祥、李宗仁以元帅之职对抗蒋介石。

樊钟秀不做调查,听了别人忽悠,想当然,就盲目出兵,以区区4万人马去仰攻山西,失败是必然的。这次失败使他实力大损,从辉煌走向衰落。与三国时期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颇为相似,是建国豫军由盛转衰的关键一仗。

第二次是28年北伐期间反冯玉祥。樊钟秀不从尽快消灭北洋军阀,完成国民革命的大局出发,而是因为摆老资格、不甘屈人之下的个人私怨,对冯玉祥临阵倒戈,从道理上完全落了下风,从实力上说,当时的冯玉祥正处于一生中最强盛时期,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樊的行动是以卵击石。

这次失败使建国豫军基本部队消亡殆尽,被蒋介石收编,散于安徽。

第三次是30年参加中原大战。这次战争是新派军阀为了争夺利益而发动的内战,此时,樊钟秀原有部队已基本丧失,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他不甘寂寞,重新回家乡拉队伍。即便参战,他与阎锡山、冯玉祥一方多年征战,积怨甚深,而从蒋介石继承孙中山衣钵、他当年广州救驾、北伐建功的角度看,怎么着蒋介石也会念及旧情的,参加蒋介石一方似乎更为妥帖。而其行为正好相反,结果落得个兵败身亡,死的毫无价值。

这三次错误都可以算作低级错误。

一代大侠,憨厚、忠诚而起,短见、固执而亡,悲剧英雄,这就是对樊钟秀的评价。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8日 12:39
下一篇 2022年9月8日 12:3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