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给你讲一个更真实的通信行业/
近几年,由于外部经济疲软,大环境持续下行
甚至连BAT这些过去风生水起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裁员
全社会开始掀起一波“体制潮”,考公务员的人数屡创新高
而公务员门槛很高,很多人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三大运营商
中央企业、传统国企,哪怕不再是金饭碗了,铁饭碗总算是吧
但很多人入职以后,大呼上当受骗,这哪是想象中的“国企”啊
一不稳定,三大运营商也开始采用各种明里暗里的手段清理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员工
二不清闲,每天忙前忙后,脚跟不沾地,说996都是轻的了
三不涨工资,由于常年不涨工资,运营商工资的社会购买力一直下滑,甚至部分基层员工挣扎在贫困线上
今天我们重点谈谈:为什么运营商基层员工永远很忙?
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管理部门太多。
无论是哪家运营商企业,从集团总部到省公司到市县公司,管理部门都多如牛毛
综合部、战略部、人力资源部、内审部、财务部、法律事务部、计划建设部、采购物流部、信息安全部、市场部、政企事业部、品质管理部、网络管理部、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巡视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
随便一个部门都能下KPI、下管理要求、下必须完成任务
KPI细分为经营生产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内部支撑度指标、管控扣分事项等等
这些任务、指标,一方面确实是为了保证业务合规开展
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个部门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疯狂往基层下指标,到了区县的分局层面考核指标最多能到200个
有指标就要干活,有任务就得加班
所以,基层员工哪能不忙?
第二、产品不够,材料来凑
基层员工很忙,除了天天日晒雨淋在外跑业务的,还有每天在格子间低头整材料的
运营商天天喊着要做客户身边的行业信息化专家大咖
用5G+AICDE赋能行业
实际上对其他行业信息化痛难点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不去深入理解,没有能力去理解,也不屑于去理解
看上去似乎为千行百业做了信息化服务项目
实际上基本都是语音、短信、专线的各种包装,以及各种标准信息化产品的转售
而针对具体客户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
从内部复杂冗长的管理体制上,和外部上级行政部门下达的高额的经营目标上都是相背离的
导致运营商只能做一些基础通讯类产品。
产品不行,收入指标重,怎么办?
压呗。“压力要传递下去”、“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产品的人”。
于是,各种产品介绍材料,各种营销方案材料,各种解决方案材料,各种概念产品材料
各种经营分析材料,各种市场分析材料,各种战略规划材料,各种形势判断材料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运营商员工每天就活在材料里
第三,内卷成习惯,只有往上爬
过去二十年,运营商企业积攒了大量的员工
这些数量庞大的员工挤在一起,就像一大群沙丁鱼,内卷氛围非常严重
只有往上爬,跳脱出“基层员工”的圈层,才有可能打破自身的困境
而员工想要往上爬,靠什么?靠在领导面前的存在感!
所以,大部分员工必须通过层层汇报这样的形式在领导面前展示存在感
公司领导的汇报材料,主要面向集团公司或政府部门,综合部牵头,各部门配合,一个可能不到半小时的材料,前后动用几十人,整上一个月,这是常有的事。
部门领导的汇报材料,主要向公司领导回报,由部门综合牵头,所有三级经理配合,然而三级经理怎么可能自己动手,毕竟手下还有十几号人,一起干吧
还有很多多如牛毛、毫无意义的材料,
比如,基层客户经理们各种上门打卡、拍照发群、日报、周报进度汇报、销售六步法、一集团一方案,一集团一雷达、一集团一档案。都是无穷无尽的材料.
于是,运营商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产品竞争力差->收入指标不好看->领导很焦虑->要求写材料找原(jie)因(kou)->写一遍不满意->还是不满意->一定要改到deadline改不出来为止->暂时应付过关->员工的精力都用来写材料了没人关心产品->产品更差->收入指标更难看
最怕的就是夜晚接到微信说某某领导心血来潮要调研某业务,这意味着又是一个不眠夜
至于最后收入指标怎么办,前面文章讲得很多了,体系化造假是运营商企业的传统技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