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谷类主食,一般用来煮饭、磨粉等。通常作为食用品,有益脾和胃作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大米经过处理后,做成炒米、焦米和锅巴则可作为药用。
1.炒米
将大米炒燥炒香,具有健脾燥湿、和胃、止泻的功效。
(1)老人或小孩偶尔消化不良、食欲稍减、大便不成形。可用炒米煮粥食用;或用炒米30克,橘皮10克,茯苓15克,水煎取液,分2次饮用,每日1剂。
(2)炒米研磨成粉,除可单用外,还常与其他补脾益气中药配伍应用。主要有党参、莲子、芡实、山药、薏苡仁、茯苓、陈皮、砂仁等。如取炒米250克,其他补脾益气中药取3~5种,分别可用10 30克,水煎取液,用适量白糖调味,做成冲调剂(糊)或糕点,便于长期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疲倦乏力、消化不良、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者。
2.焦米
将大米炒至焦黑,趁热加水煮沸,除去粗渣后食用。具有燥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轻度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泻下稀水等病症。焦米宜临时制备,每次用大米50~100克炒制,分2次食用,每日1剂。本品略有焦苦味,不必调味。
3.锅巴
用铁锅煮饭常会形成锅焦,即锅巴。
(1)锅焦可煮粥食用,具有类似炒米那样的健脾燥湿功效。
(2)还可入药,如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健脾方,取锅焦500克,炒白术50克,白芍50克,佛手25克。一起研磨成粉状,用沸水冲泡,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具有健脾理气、柔肝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气滞、肝脾不调、饮食减少、呕逆少食、脘腹疼痛、便溏腹泻等。
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刘继林
编辑:熊恕 刘正辉
审校:陈师睿
核发:谢涛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