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促进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法律第十七条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9种方式方法。
即日起,中华文化促进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将重点解读家庭教育的9种方法,引导家长科学带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种方法:
相互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互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为什么父母与子女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父母如何做到相互促进,与子女共同成长?
传统教养方式下,父母更多的是监督孩子,甚至是看管孩子学习,导致出现“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画面。还有人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实施对子女的教育,父母是教育者,任务是对子女提出要求,培养子女成人成才;父母是不需要学习、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就可以胜任的角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刘秀英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谈到:“这种认知有悖于家庭教育规律。”刘秀英老师说,从父母作为教育者的角色讲,父母不成长子女不可能成长得好。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模仿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父母是子女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是子女尤其是低龄子女主要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互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特别明确了实施家庭教育:父母应与子女共同成长。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过程不仅是针对子女,也包括父母自己的成长。
教育专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很远。其实,家庭成员的成长也是如此。父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够的,甚至仅仅用自身的成长故事、成长榜样影响孩子也是不够的。成长有一个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锻炼健身,与孩子一起郊游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收获满满。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而且,抚养孩子并不仅仅是父母的任务,也是父母进行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机。对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对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最后成为拦路的巨石。如果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
刘秀英老师认为,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收获着子女成长带来的喜悦,收获着自身的成长,这样的育儿理念与实践更有价值,更符合家庭教育的本义。父母有必要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子能力,与孩子共同学习进步!
相互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那么父母如何做到相互促进,与子女共同成长?
刘秀英老师建议,与子女共同成长,父母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提升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父母要谨记子女时刻在看着自己,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父母可以对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培养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于社会做一个好公民,于工作做一个好建设者,于家庭做一个好成员,为家庭教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提升教育素质即家庭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这种学习应当是不间断的、发展的,贯穿子女的成长过程。
父母是在生下子女后成为父母的。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父母龄也在增长,不同年龄阶段的子女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成长任务与问题也不同,因之教育方法需要随着子女的成长调整。如果用教育5 岁子女的方法教育12岁的子女,“逆反”的发生就是一种必然。这就需要父母不间断地学习、成长。
三是注重与子女彼此间的互动与生活的交叠,让父母与子女互相成就,共促成长。父母要把自己的成长展示给子女看,让他们不仅从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中获益,也从父母自身素质提升中获得成长。父母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向子女学习,学会倾听子女,学会向子女求助,借由子女与当今世界发展的脚步更契合。
刘秀英老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子女来到这个世界上,使父母有机会蹲下身子与其一起重新审视这个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世界,修正一些固化的认知,发现平凡与日常的美好;为了给子女做榜样,不断完善自身;为了不贻误子女发展,努力学习成为合格的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达成父母与子女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