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毛主席邀请蒋介石回大陆,蒋介石得知后,直接提出了6个条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49年12月10日,一架飞机由成都起飞,在空中盘旋许久,后向着东南方径直飞去。

飞机上,坐的是已经卸任总统职权的蒋介石及其长子蒋经国,还有几位随从伴随左右。

他们父子二人,怀着无限的惆怅和阴郁,就此远离了中国大陆,再也没有机会踏上半步。

至1951年,除了台湾、澎湖、金门、妈祖以及沿海的部分岛屿外,辽阔的中国国土,已基本得到了解放。

此时解放台湾,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摆在新中国和人民解放军面前的头等大事。

然而,无论是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还是发生的数次台海危机,都纷纷成为了解放台湾的羁绊,将台湾问题引向波谲云诡的复杂局面。

当拂去历史的尘埃,人们惊奇地发现,在那个笼罩着战争阴云的年代里,两岸曾经有过几次秘密接触,甚至双方还开出了各自的条件,探索着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

尤其是在1965年,毛主席曾向蒋介石发出邀请,希望双方能够开启谈判。作为呼应,在台湾的蒋介石随即也开出6个条件。

究竟,当年的台海问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难以得到解决的?蒋介石又提出了什么样的6个条件?我国答应了吗?

台海问题扑朔迷离

1949年的基隆港口,众多军舰、民船搭载着,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大陆人。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有军人、商人、学生、难民、政府官员以及随迁家眷。

一时间,原本人烟稀少的台湾岛,变得人满为患。随之而来的流民遍地、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开始频频浮现。

就在这时,人民解放军陆续组建起了海军、空军力量,入驻福建各地机场和码头,野战军各兵团也在福建沿海地区整训待战,随时都会发起“解放台湾”的战斗。

为了应对严峻复杂的局面,早在一年前就宣布下野的蒋介石,一边着手整编军队,一边着手准备“复职”。

1950年3月,蒋介石复职,重任总统。

蒋介石刚一上台,便大肆鼓吹“反攻大陆”,并不断派出飞机骚扰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甚至还空投了大量特务,企图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

其实,在蒋介石的背后,无时不刻不有美国的支撑。

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利不起早”。

美国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主要是担心共产党会使他们失去对远东的控制和特权,于是便将赌注压在了蒋介石的身上。

可是美国人却打错了算盘。仅仅过了三年,腐败的国民党政权就轰然倒塌,成为人民公敌。

而败退到台湾岛上的蒋介石,在美国人看来,就如一个烫手的山芋,拿也不是,丢也不是。

但对于台湾岛,美国人早已将它看做是,“太平洋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美国曾经提出过“台湾地位未定论”、“联合国托管台湾”等方案,有干扰台湾回归祖国的预谋。

值得庆幸的是,在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于美国的主张提出了反对意见和严正抗议。

并且重申要遵守《开罗宣言》的精神,将台湾、澎湖等被日本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一再强调,台湾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不可分割。

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美国方面渐渐放弃了蒋介石。

在台湾问题上,他们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甚至有过在国民党中,寻找合适的人选,来替代蒋介石的想法。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就在朝鲜战争爆发不久,美国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这成为拯救蒋介石的救命稻草。

随着志愿军入朝参战,尤其是福建前线的解放军迅速北调,给台海紧张的情势带来了一丝喘息。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放弃了丢弃蒋介石的打算,开始扶持孤岛上的蒋氏父子,美、蒋双方开始了一段蜜月期。

很快,美国空军入驻台湾各大机场,美国军事顾问团负责训练台湾岛上的国民党军队,美国的援助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台湾岛。

美国军舰开始频繁出入台湾几个重要的港口,除了为运来了崭新的美械装备、台湾岛奇缺的生活物资,粮食也是一批批的被输送到几近崩溃的台湾。

得到了援助的蒋介石,腰杆又硬了起来,甚至还一度提出想要派兵赴朝鲜参战的打算,却被美国方面严词拒绝了。

蒋介石的打算,是想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在朝鲜战场上攻入东北,以此来完成“反攻大陆”的构想。

但是在美国看来,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军事实力与志愿军无法匹敌,如果参战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他们担心与中国方面发生全面战争,无法脱身。

此时,在台湾岛上的蒋介石,也就只能空喊着“反攻大陆”,但由于没有美国的认可,国民党军队不敢越过台、澎、金、马半步。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解放台湾,再次成为摆在中央领导人议事日程上的头等大事。

1954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号召全国军民:

“为解放台湾,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彻底胜利而奋斗。”

同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

这一突然变化,给蒋介石以沉重一击,遂开始寻求美国方面的帮助。

蒋介石希望美国可以协助国民党“反攻大陆”。

而美国却打算着让蒋介石从金门、大陈等处岛屿撤兵到台湾岛,割裂与大陆的联系,制造两岸分离的局面。

面对美国方面的压力,蒋介石却沉默不语,也不愿意主动从仅有的几处沿海岛屿撤军。

经过几番交涉和退步,美蒋双方于1954年12月2日,签订了 《共同防御条约》。

此时,闻讯的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严正声明:“美、蒋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并再次宣称:“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一举解放大陈岛的外围据点——江山岛。

这无疑是给了美、蒋集团当头一棒,对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势,蒋介石毫无招架之力。

直到两个月后,美国方面才宣布:“美国协防金门、马祖,以巩固台、澎”。

虽然在字面上,是对外宣布会帮助蒋介石,可是范围仅限台、澎、金、马。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从大陈岛撤兵。

至此,蒋介石能控制范围,就仅限于台、澎、金、马了。

人民解放军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台湾海峡笼罩着战争的阴云。

在风云际会之间,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发展壮大,面对外部势力的干涉,中共方面已经开始思考,除了武力方式之外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了。

打开又关闭的和谈大门

1955年4月23日,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全新面貌。

同时,就缓和紧张的台海局势,他还发表声明称:

“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和远东局势,特别是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

此声明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4月26日,美国方面回应愿意同中国方面,举行双边会谈,这才有后来世界瞩目的日内瓦会谈,

此时,紧张的台海局势,得到了一定缓解。

其实这一时期,在中央领导的谈话中,也透露出了一些细节,周总理就曾经讲到:

“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此外,他还希望台湾方面,在认为合适的时机,可以派员进行商谈。

毛主席也曾多次提到了,“和为贵,爱国一家”、“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等经典语句。

这种种迹象,无不在表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共方面领导层的共识。

1956年,周总理在接见能够沟通台湾高层的曹聚仁时,明确地提出,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合作,第一合作有北伐的胜利,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次的合作呢?

可见,这时的中央领导人,已经将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摆在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之前。

这一系列变化,也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关注。

此时,他已年过古稀,思乡之情越发浓郁,为此还经常携家人赴金门远眺大陆,以解对故土的怀念。

1957年初,蒋介石召见了国民党驻香港负责文宣的许孝炎,声称:

“针对中共发出的提议,我决定派一人前往,实际了解一下他们的真实意图。”

在许孝炎推荐下,宋宜山成为首选人物。

之所以选择宋宜山,据知情人士透露,宋宜山不仅是蒋介石的学生,对于国民党和蒋介石本人,都十分忠诚。

此外,他还是国民党战犯宋希濂的哥哥,由宋宜山赴北京可以以探亲为由,也不会引起外界的怀疑。

而在中央负责统战工作的李维汉,与宋宜山同为湖南人,有同乡之谊,说起话来也十分方便。

宋宜山抵达北京后,得到了周总理、李维汉等人的接见。

他在北京的行程被安排得十分充实,参观了石景山钢铁厂、四季青农业合作社等处。

社会面貌的深刻变革,人民生活的欣欣向荣,给宋宜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7年5月,宋宜山返回香港,写出了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报告,并转呈到了蒋介石的面前。

而因为在报告中,宋宜山流露出对中共方面的诸多好感,这却引得小肚鸡肠的蒋介石的不悦。

便对许孝炎留下了,“宋宜山不必再回台湾”之言。

就此,蒋介石也就关闭了国共接触的大门。

其实,在蒋介石心中矛盾与顾虑此起彼伏,他始终无法下定与中共方面商谈的决心。

除了根深蒂固的“汉贼不两立” 的迂腐思想外,对于自己的也行也一直难以放弃。

同时,蒋介石视《共同防御条约》为美国提供的护身符,企图“挟美”自重,幻想可以固守台、澎、金、马,为反攻基地。

另外,他还认为中共方面提出的谈判,是在达成“武力所不能达到的目的”,是一种宣传和统战。

紧接着,1958年8月23日,台湾海峡爆发了国民党退台以来规模最大的炮空战—823炮战。在第一波炮击中,国民党中将以下伤亡600余人。

此战不仅牵动着中美关系,还令世界将注意力,再次转移到了台海两岸。

实际上,823炮战表面是由中国人民,支援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而引发。

而在表象背后,823炮战也是中共方面,为了探明美军协防的真实意图。还有就是告诫,美国不要插手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的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民解放军的炮火中,美国军舰放弃了国民党军舰,只顾着自己逃命,因此“美军协防台湾”,便成为了一纸空文。

蒋介石立即向美国方面提出抗议,而狡猾的美国人并不想卷入与中共作战的尴尬境地,向蒋介石提出从金门撤军的要求。这在蒋介石看来,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虽然,蒋介石依然幻想着,能够通过美国的介入寻求“自保”,美国则打算让蒋介石退守孤岛台湾,彻底切断与大陆的联系。

但考虑再三蒋介石没有再妥协于美国方面的压力,所以,在1959年的元旦文告中,蒋介石不得不放弃了“反攻大陆”的陈词滥调。

之后,中共方面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不打炮时,可供国民党军向金门运送给养物资。这也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道奇观。

爱国一家

直到1965年7月18日,寓居美国的曾经国民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在“爱国一家”倡议的感召之下,毅然决然的突破重重阻力,重返祖国。

这一举动,也得到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关注。在机场上,李宗仁饱含激情的说道:

“今后惟愿尽人民的一份子责任,对祖国建设事业有所贡献,并在祖国颐养天年,于愿已足。”

足可见,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十多年的老者,对祖国、对家乡,仍时刻怀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毛主席对于李宗仁的归来十分重视,在接见李宗仁夫妇时,对他们说道:

“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

毛主席的这番表态,也是表明中共方面在“爱国一家”的原则下,欢迎任何人回到祖国的怀抱。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有许多国民党军政人员,对于祖国的向往、家乡的思念之情,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

困居台北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写下: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永不能忘!”

从于老的急切呼唤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每一个炎黄子孙对国家、民族、家乡的殷殷之情。

此时,在台湾的蒋介石父子得知李宗仁归国后,也按捺不住了,紧急找到曹聚仁,希望通过他再次开启与中共方面接触的渠道。

曹聚仁看到此次台湾方面主动联系自己,遂积极奔走,远赴北京。

1965年,毛主席又给蒋介石写信,邀请他在合适的机会来祖国看一看,回归大陆。

蒋介石看后,与长子蒋经国经过一番认真考量后,却提出了6大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蒋介石能继续担任国民党总裁、由蒋经国出任台湾省长一职、台湾不接受外国经济援助、台湾陆军整编成为4个师、金门和厦门合并成一个市、台湾现任的各级地方官员待遇不变。

很快,毛主席就在北京接见蒋介石派出的代表,并给他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有些地方暂时难以实现,需要双方坐下好好商议。

可直到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病逝,这一次沟通也未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蒋介石逝世后,台湾方面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他的灵柩,暂厝在台湾桃源县慈湖。按照其生前的遗嘱,灵柩不能入土,待日后迁往浙江老家安葬。

当蒋介石晚年得知,家乡的故居和坟茔,皆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修葺,也曾暗暗的留下了泪水。

结语

不过在政策上,蒋经国还是一再秉持父亲的路线,“回避、躲闪”与中共方面通过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

所以直到蒋经国离世,台湾方面也未能真正开启,国共双方的谈判。

回顾那段历史,蒋氏父子始终没有将自己的也行放下,错过了数次与中共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这也成为一段令人感到遗憾的秘闻。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1日 15:27
下一篇 2022年9月1日 15:27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