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6日,经过国民党多年的内斗,蒋介石终于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成为了国民党的核心领军人物,党内各个派系的人以及各路军阀阿谀奉承的话让蒋介石有些摸不清头脑。
狂傲到不可一世的蒋介石在常人眼里从未将任何人放下眼里,长期处于尔虞我诈的环境里,自己毕生追求的“权力“随时可能离自己而去。
当手下的人以谄媚的口吻为了奉承蒋介石说:“您如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再也没有什么好让您担心的了。”
谁料蒋介石脸色一变,思索良久之后说道:“中国只有两个人能取代我的位置,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已经被我杀了。”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蒋介石的老对手了,可另一个究竟是谁呢?他究竟做了什么?才能令蒋介石如此忌惮?
不为功名一心革命
令蒋介石忌惮的这个人叫邓演达,别看他的名气没有其他革命者大,但他的能力和魄力却在那个年代是数一数二。他在过去,是蒋介石心中的“一根刺”。
邓演达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小村落里,祖祖辈辈务农为生,其父是清代的一个秀才,和淡水乡人邓铿交好,两人赞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邓演达少年时期便对民生问题很是关心,而真正让他确定志向的,是1907年6月惠州七女湖起义。这次起义让他有了参军报国的愿望,同时他产生了对孙中山的仰慕之情。
辛亥革命爆发后,邓演达参加了北伐革命军,并在其中崭露头角。1919年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被建议去德国留学。可他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加入了革命的行列。
1920年,邓铿创建了粤军第一师,邓演达任师部参谋兼军官班主任,他在培训下级军官方面成绩显著,之后又任步兵独立营营长、工兵营营长。
1921年冬,北伐大本营在桂林成立,这条道路必定困难重重,因为背后有着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
1922年,陈炯明派人暗杀了邓铿,粤军第一师顿时失去了重心,邓演达得知后悲愤交加,他在给叶挺的信件中说:“我们要高举革命的旗帜,以保卫革命而前进。”
陈炯明的叛变使粤军第一师陷入了困境,团级干部要么被收买;要么看着时局动摇观望,面对军中这样的情况,邓演达积极争取和团结营连骨干。
不仅如此,邓演达还时不时与李济深、张发奎邓密商反陈运动,并且还将有着革命倾向和拥护孙中山的部队编入第二团,以此来挫败陈炯明分化、瓦解第一师的阴谋。
10月,邓演达作为第一师的代表,秘密到上海向孙中山汇报情况,孙中山听到这个情况之后,对邓演达说:“当前需要大力团结革命将士,共同起义讨伐陈炯明,重新夺回广东革命根据地,再完成北伐大业。”
孙中山的指示和邓演达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返回之后秘密联络了周遭各地的军队,共同组成了西路讨贼联军。
有了队伍之后,没有一个指挥者,也是万万不行的,于是邓演达自告奋勇任前敌总指挥,在陈炯明眼皮子下活动的邓演达,究竟能否讨伐成功呢?会不会出身维捷身先死呢?
临危受命深得民心
虽然,邓演达的行为举动没有被陈炯明注意到,但陈炯明军下的总指挥叶举察觉到了他的行为古怪,便想要约邓演达面谈,以此来探探他的口风。
叶举见到他之后,直接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外面有传闻你活动、拉拢其他部分,想要反对我们,你这样做对得起陈总司令吗,对得起广东人民吗?”
邓演达面对叶举的质问,马上起立宣誓:“我邓某如有对不起广东人民的事,天诛地灭!”说完将血酒一饮而尽,他的坦率和真诚打消了叶举的怀疑,但邓演达知道讨伐陈炯明的事情进度要加快了,否则日后会有更多的事端。
1923年1月3日凌晨,邓演达召集了各连排宣布正式开始讨伐陈炯明,叶举听到这样消息后,立即逃出都城。
在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下,很快占领了广州,而邓演达也靠着不俗的指挥能力被推举为师长,在这次作战的过程中,邓演达的表现格外突出,深受孙中山的器重,于是被提名为第二旅旅长。
可邓演达却以年轻为由推辞了,他诚恳地说道:“我为革命而来,不是为升官发财而来的,我不愿意升官,请收回成命吧!”看着他如此坚决的态度,孙中山只好作罢,但心中对这个年轻人满是欣赏。
同年,邓演达率领第三团调驻广州,护卫大元帅府,6月孙中山授予他少将参军职务,并且亲自为他题了一副对联:“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孙中山还说:“干革命,有两达(张民达、邓演达),革命有希望。”可见对其之器重。
好景不长,陈炯明养精蓄锐之后卷土重来了,邓演达带着第三团与其激战一天一夜,以猛烈火力压倒敌军,在次日全面出击,最终击溃敌军。
即使陈炯明方全面溃败,可他们却在香港报纸上伪造情报,称邓演达已经在作战中阵亡了,自此孙中山的队伍里少了一员大将,不足畏惧。
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他们对于邓演达的惧怕,但假的永远成不了真,邓演达此时对革命充满了激情。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邓演达离开了粤军第一师,任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
他对军校的教育很是看重,每次都会因为观念不同,与蒋介石发生激烈的争执,正是因为他自身正直刚强,所以受到了蒋介石身边亲信的排挤,这样尔虞我诈的生活不是邓演达所追求的。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职了,来到了德国留学,在那里他学习了经济、政治、军事等,知识的力量让他感到充实。
可他也听到了一个天大的打击:孙中山去世了,这个他一生当作革命向导的精神支柱,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间,尤其是孙中山尸骨未寒,蒋介石乘机窃取了军事领导权,这一切令他心寒不已。
再也无心留学的邓演达,立即回国,他决心继承孙中山的毕生的心愿,为实现三大政策而奋斗。可他想不到的是,他此去凶多吉少,多少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会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奋力北伐攻克武昌
回到祖国的他,丝毫不敢休息,马上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了国民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1926年1月8日,他任黄埔军校教育长,重新回到学校后,他总是告诫学生们黄埔军校是培养革命军人的地方,不是制造新军阀的地方,他严厉打击军阀作风。
邓演达并非嘴上说说,他每天和学生们一同早期晨跑,看到不合乎人情的规定,也会命令军官立即修改,他的为人处世受到了学校里学生的一致好评。他本以为自己会在教育的岗位上奉献终身,可一旁的蒋介石却有了新的行动,令其愤怒不止。
蒋介石在同年三月策划了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逮捕了海军代理局长,还在黄埔军校里扣留了一批共产党员。
邓演达听到这个消息后,赶到了广州东山宾馆,当着蒋介石的面指责他破坏了孙中山的政策,破坏了整体团结,并直言这是一场反革命行动。
邓演达的话令蒋介石极不舒服,他本就对邓演达心存芥蒂,觉得他有亲共嫌疑,如今心中更是证实了这一观念,直接下令派人将他软禁起来。
不久将他放了出来,但也将其调出了军校,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6月,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邓演达表示大力支持,他强调北伐的认为在于唤起广大农民大众的痛苦,让他们意识到只有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军阀,人民才能真正站起来,过上理想的好日子。
在8月30日北伐军占领贺胜桥的时候,他参与了指挥,之后乘胜追击,开始直逼武昌城下。
9月初,北伐军开始攻城,吴佩孚下令让部下固守待援,北伐军没有轻举妄动,6日的拂晓时刻,北伐军再次决定攻城,这次战争在炮火的攻击下损伤惨重。
邓演达在武昌城下洪山督战,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肋骨穿过,击毙了他的战马,身旁的苏联顾问就此牺牲。
所有的牺牲没有白费,10月10日北伐军发动了总攻,经过了6个小时的激战,最终攻克了武昌。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农民革命如火如荼,可钻进革命队伍窃取军队大权的蒋介石,却在阴谋策划,准备分裂。
讨蒋失败失望离去
1926年12月13日,邓演达、徐谦等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暂时代理中央党政机关最高职权。
蒋介石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独裁统治,公然违反了国民党政治委员会迁都武汉的决定,此时的邓演达意识到,蒋介石要将军队变成他个人的军队。
次年2月24日的时候,他在大会上指出:“要打倒个人独裁和一切封建。”3月20日,大会一致决定要全方面削弱蒋介石的权力。
邓演达坚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这样的态度令蒋介石又急又恨,他一方面拉紧策划反革命军事活动,一方面又试图拉拢邓演达。
为了拉拢邓演达,蒋介石动用了很多人脉,让自己的老同学替自己向邓演达传话,称:“想要和邓演达合作,请他去南昌当总司令部参谋长”。
早已看清蒋介石面目的邓演达,明确表示:按照他的统治政策,永远都不会成功的,如果能按照我的主张贯彻三大政策,那么我仍当受他的领导,当与不当参谋长,无足轻重。
纵使邓演达已经如此清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蒋介石依旧不死心,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说想要和邓演达一同“力挽狂澜,共谋团结”。
邓演达看到这封信之后,没有丝毫的感动,只是说:“此人反革命到了尽头,想以个人情感来动摇人们的革命意志,使用最后的手段了“,蒋介石见状不再扮演情同手足的革命者,而是撕下了自己伪善的面孔。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举起了屠刀,在上海发动了革命政变,疯狂残害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他诬陷邓演达是煽动这场暴乱的首要人物,全国下令通缉。
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他坚决主张东征讨蒋,虽然他做了充足的准备,可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而此时的武汉政府也遇到了麻烦,张作霖趁机反扑派兵南下,武汉国民政府在奉系军阀和蒋介石的夹击中,处境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汉国民政府在经过商量之后的结论是:先继续北伐,让那后再联合冯玉祥讨蒋。
5月12日邓演达和大部队出发了,5月28日攻克了临颍,31日占领了郑州,可北伐的进军胜利并没有给革命带来转机,邓演达满怀希望地去找了冯玉祥,可他早已接受了蒋介石的游说。
而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也是抱着“反共联蒋“的态度,这让邓演达深感大革命将会无可挽回的失败。
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下,他在6月30日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信,信中皆是对蒋介石的谴责,已经对汪精卫背叛革命行为的深恶痛绝。7月13日,他辞去了自己的职务,化身查电线杆的工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来到了莫斯科。
他在辗转海外,依旧为了革命而努力,可殊不知一场灾难在等着自己。
疾恶如仇惨死枪下
大革命失败后,谭平山等在上海组织了中华革命军,并派人与邓演达取得了联系,1930年春,邓演达不顾叶挺的再三劝告,决定回国继续参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面对好友宋庆龄他坚定地说:“我准备牺牲生命以赴,这次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
回国之后的邓演达,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革命运动,他开始从多方面反蒋,一方面是政治上进行反蒋宣传,另一方面便是军事上的反蒋。
1930年秋,他凭借自己在黄埔军校的名声,开始秘密联系各地的黄埔军人,还和很多军队达成了共识。
邓演达在反蒋这件事情上,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开始各地的演讲,号召大家站起来一同推翻南京反动政府的统治。
看着曾经的老对头邓演达的卷土重来,蒋介石感受到了他带给自己的威胁,于是赶快勾结上海司令部发布了“缉拿邓演达”的公函。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正在做起义的情势分析,因叛徒陈敬斋告密,很快他们被特务包围,邓演达对他们说:“这些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事情不牵涉他们,要抓就抓我一个人”。
在临时监狱里接受审问时,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内心反蒋的想法,几天后一位广东的班长用方言告诉邓演达,自己可以帮助他逃出去。
可他不为所动,他认为自己应该负责,与大家一同离开,两天后他再次拒绝了一位队长半路逃跑的建议,错过了自己最后逃生的机会。
蒋介石内心是欣赏邓演达这个人的,所以他提出只要邓演达不再写什么反蒋的文章,就可以获得释放。邓演达断然拒绝,他说:“我写反蒋文章,不是我邓演达要写,而是中国人民要我写。“
蒋介石见什么诱惑都对邓演达不起作用,于是恼羞成怒,一旁的戴季陶乘机对他说:“今天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汪精卫、陈济棠,真正动摇政府根基、分散黄埔力量的,只有邓演达一个人。”
听完他的话之后,蒋介石也深深感受到了邓演达对自己的威胁,于是决定马上杀害他。
11月29日,蒋介石的卫队长率领卫兵熟人,匆匆来到了紫金山炮台的废墟之处,称要邓演达离开囚室,谎称移居汤山,汽车开到一半称汽车抛锚,让邓演达下车。
于是刚下车的邓演达,就被卫兵枪击而亡,年仅36岁。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的人就此逝世,无数革命志士悲痛不已。
结语:
一颗璀璨的革命星星就此陨落。36岁的人生里,他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战争,战场上的长枪短炮没有伤他的性命,反倒一颗小小的子弹让他就此别过人间,不知是命运的使然,还是悲剧的收尾。
“革命”二字刻在了他的人生历程碑上,可奋斗了多年,还是未能亲眼看到如今的盛世,就像邓演达的好友为了纪念他写下的诗作:何年把剑,誓扫神州腥血。
他就像把锋利的剑,划破黑暗的长空,永远渴望光明,用自己的力量感染着一辈辈的革命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