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御风 肖相如频道
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肉桂”临床论治备参11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一
《神农本草经》称肉桂为诸药之先聘通使。盖因其香窜之气,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经络腠理,倏然之间莫不周遍,故诸药不能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则莫不透达。
二
肉桂善平肝木,治肝气横恣多怒,单用之则失之热,可以龙胆草、芍药诸药佐之。
三
肉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有抑肝扶脾之效。
肉桂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焦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腹痛。
四
肉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
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汤和黄芪补气,四物汤补血,另加肉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使四君子汤、四物汤皆得以成补益之功。
五
肉桂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
一说本品配二陈汤则行气之效大,配四物汤则行血之功速。
六
肉桂配川大黄、生赭石,即秘红丹,能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所致的吐血、衄血。
七
附子、肉桂皆气味辛热,能补助元阳,然至元阳将绝,或浮起脱陷之时,则宜用附子而不宜肉桂。
诚以附子但味厚,肉桂则气味俱厚,补益之中实兼有走散之功,非救危扶颓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
八
阴虚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但若过服寒凉或久病阴损及阳,可出现阴阳两伤之证。因此,在注重滋阴的同时,也要注意扶阳,可选用肉桂。
肉桂可使命门火复,膀胱气化得行,肺津得布,而使消渴之证易愈。但其用量宜小,以3克以下为宜,多则有燥热伤阴之弊。本品与大队凉润药配用,亦寓有反佐之意。
一说治糖尿病口渴引饮,以六味地黄汤中加肉桂0.9~2克,煎水1~2暖瓶,代茶饮,常收良效。
九
治疗寒凝肝经之疝气腹痛、睾丸冷痛等,常以肉桂合鹿角、小茴香治之。三药同入肝肾,温阳散寒滞,理气活血,合用相得益彰。
十
阴虚喉痹多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一般采用滋阴降火法多能获效。若用上法不效时,可用肉桂引火归原,多能奏效。
然肉桂乃温热之品,有助火之弊,一般使用不宜超过3周,且应配磁石等重镇之品,以监制其温热之性,以防升而不降之弊。
十一
复发性口疮病人属虚者要辨脾胃气虚,还是肝肾不足。
属脾胃气虚者,用香砂六君子丸或人参健脾丸,另冲服肉桂粉;属肝肾不足者,用六味地黄丸或麦味地黄丸,另冲服肉桂粉。
治疗复发性口疮配伍肉桂,旨在引火归原,剂量宜小,通常入煎剂用2~3克,冲服粉剂用0.6~1.5克。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临证本草》,陶御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3。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