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悦读:有机会一定要多带孩子丈量世界
世界那么大,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每个人都想出去看看。现在的家长也非常重视让孩子们行万里路。去非洲看大象、去华盛顿看白宫,早已不再新奇了。
还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说北京某著名小学,夏令营目的地居然是南极。今天想聊的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妈妈带着孩子们行走世界的故事。
书的作者叫阎红,网名小巫,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本科,后留学美国Rutgers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爱好文学、艺术、戏剧、电影、旅游和美食,凡兴趣范围内事务皆曾有所涉猎。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小巫厨房蜜语》《小巫旅游蜜语》《小巫教你讲故事》等10余本畅销书籍,译著《无条件养育》。曾在多家育儿、时尚和心理类杂志及网站上主持专栏,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长期嘉宾专家、全国妇联心系新生命组委会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特聘讲师、清华优佳教育家长研习顾问。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举办50余场大型讲座,受众两万四千余人,开办20多场全天或多日小型工作坊,培训近800名学员。当选新浪教育2012年度首届“中国榜样家长”,入选新浪网最受欢迎十大育儿微博,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斯波克博士”,头衔还是又大又多,但是作为读者,关注的只有书的内容。
小巫说:“我和丈夫都酷爱旅游,两个孩子都是尚未出生就跟着我们到处跑。儿子在娘胎里去了一趟意大利参加朋友的婚礼,探访了罗马和那不勒斯,结果出生后对意大利食品情有独钟。三年后,女儿在妈妈肚子里跟着爸爸和哥哥横穿美国,从拉斯维加斯到大峡谷,从华盛顿到纽约,甚至还去西弗吉尼亚爬山看瀑布。两个孩子也都是不到一岁就坐长途飞机从北京到新西兰省亲。十多年来,兄妹俩已经去过好几次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几乎每年春节期间都回新西兰过夏天),也游玩过多个亚洲国家。”这本《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分上中下篇,第一部分,北京长城和山,记录了每一个周末小巫带着孩子享受着北京不一样的春夏秋冬;第二部分,国内部分,讲述了小巫带着孩子去四川乡村和云南等地有趣的旅游故事;而第三部分,国外部分,则是小巫带着孩子丈量世界的最精华部分。小巫用她独有的文风,将带着孩子在国外旅游的手记生动、有趣、快乐,富有感染力地呈现给读者。
在我看来,从小巫一家的旅游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特点:第一,是不设限制,不畏手畏脚,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游玩。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孩子刚会走路就开始爬山爬野长城这一段了。书中写道:“我属于那种绝不娇生惯养孩子却极力培养健康强壮儿童的母亲,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地点是不适合孩子外出的(烟雾腾腾的酒吧除外)。两个孩子凑巧都是2月出生,正值冬末春初季节,我也不坐月子,两个星期后就带着孩子出门晒太阳了。两个孩子都是一岁半,刚刚学会走路,尚未断奶,还穿着纸尿裤,就开始了小山”生涯。有一年的端午节,我们和一些家庭在凤凰岭参加节庆活动,结束后我们说去爬山,问谁跟我们去,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应和。我正纳闷,有一个妈妈自告奋勇说陪我们吧,大家都笑她,“你跟得上他们家吗?我这才明白刚才为什么没人捧场。对于我们来说,带着孩子出行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两个孩子都是母乳喂养到两岁多,省却了带着奶瓶、奶粉、消毒器具并且需要到处找开水的麻烦。从出生到6个月,两个孩子都是纯母乳喂养,我就是他们俩的流动食堂,我去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饿了撩开衣服就吃,母乳永远新鲜可口,无需消毒。反而是添加辅食后感到一些不方便,因为还要带上瓶瓶罐罐的婴儿食品、小勺,还要特别小心卫生问题。孩子爸爸生长于新西兰,酷爱游泳,因此十分重视培养两个孩子对游泳的兴趣。兄妹俩一律4个月就下水,哥哥是在北戴河的海水里接受的第一次洗礼,不到5岁已经学会蛙泳。回到新西兰奶奶家,最热爱的运动就是在大海里跳浪,被浪打翻了也觉得好玩儿。有些父母不敢把孩子带出去玩儿,怕脏、怕吹风、怕传染病,很多担忧。其实,越娇气孩子,孩子越经不起折腾。事实上,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皮实得多。我主张“大自然帮我带孩子”,让孩子从小亲近自然,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对他们的体魄性情和智力发展,有着述说不尽的好处。”
第二,是不要对旅游抱有太多功利之心。小巫认为,现在有些家长带孩子去旅游时,心态过于功利了。她认为,有些父母发出疑问:“这么小的孩子带他到处走,他什么也记不住,有什么用?”唉,这就是应试教育遗留的毒害,总觉得出去一趟就必须什么都记住,最好回来上交一篇“一次有意义的外出”之类的作文。这些父母误解了什么是“记忆”,误以为必须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有形记忆,才叫做“记住”了。而事实上,记忆远远比有形文字记录复杂很多。儿童的记忆,也绝非仰仗语言功用。退一万步说,即便仅仅狭隘地从某些功利的角度来看,多带孩子外出、让孩子尽早尽多地接触外界,起码是在积累视觉神经发育的“素材”;从婴儿期开始,让孩子拥有阅历丰富的童年,有助于促进智力发育,增强记忆力和想象力,锻炼社交能力,让他们终生受益。小巫指出,不少出身应试教育的成年人,有孩子之后,还是不能放松让孩子在自由玩耍中健康成长,而是凡事必须找到“教育意义”,必须有显而易见的“收益”,不然就是浪费时间。但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褊狭而自大呢?我们凭什么就有资格精准地定义某事的“教育意义”呢?“意义”和“收益”必定是通过有形的衡量吗?无法以物质形态呈现的就不算数吗?或许,还是无形的意义更宽更广,以我们已经被世俗束缚而变得狭隘的思维,难以获知其全部了?我们的成长过程,已经被剥夺了成年之后感知幸福的基础,那就把这个权利交还给我们的孩子吧!不要再继续剥夺他们了。带孩子旅游,不仅能帮助他们健康发展,更是对我们童年缺失的一种补偿啊!带孩子外出旅游,最受益的是家长自己。不要总盯着看“旅游对孩子有什么好处”,而是好好体味一下“旅游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对所到之处没有浓厚的兴趣,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视而不见,外出一趟无论心灵还是心情都一无所获,甚至觉得带孩子旅游很麻烦、不值当,那孩子还会有什么收获呢?
最后一点,也就是第三点,是通过旅游,为孩子终身的健康打好基础。小巫的观点是:运动塑造生命。身体健康才真正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始于健康的身体。我们现在的孩子,每天出了被窝,坐到早饭桌上,再坐车上学,进入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课间活动时间很少;有些学校因为担心孩子在操场上活动会出意外,无法向家长交代,而禁止孩子们在课间自由玩耍。于是乎,孩子们整天都处于静止端坐状态,这是非常不健康的。人类也算是动物。“动”物“动”物,就是需要活“动”的物种。生命在于运“动”,不“动”怎么能够感知生命呢?缺乏对生命感的体验,人会像枯萎的花朵一样,抑郁沉沦,没有方向。科学家还发现,一个人在室内端坐10分钟之后,注意力就开始下降,脑子开始晕乎。因此,要孩子集中精力的话,在开始一天的学习之前,应该让他们先充分地活动。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注意力最集中呢?就是在他运动之后。比如,华德福学校的孩子们,到校之后不是马上坐下来上课,而是先进行有趣的运动,包括有韵律的活动、唱歌和乐器演奏、与教学相关的游戏,等等,把他们的思考、情绪与身体这三者有机地连接起来。孩子们身上的细胞都活动开了,再坐下来学习,才能集中精力,学习效率才高。而且,通过运动和游戏而习得的知识,是贯穿到整个身体里,并伴随着愉悦的心情,真正属于生命的一部分,远远强于仅仅用脑死记硬背的东西。从情商教育方面来说,运动有助于儿童提高心理健康。运动好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喜欢自己的形象,也更受同伴欢迎;由于良好的手眼配合和肌肉控制,行动上独立自主,运动好的孩子感觉自己做事情有效率。运动促进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与团队合作。运动还能促进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让儿童放松,心情舒畅,让神经元自由地连接。明白上述道理,我们没有早早开发孩子们的识字背书本领,而是让他们首先成为热爱运动——尤其是野外运动——的“野蛮人”。每个周六是我们全家雷打不动的外出活动日,夏天在户外游泳池欢度时光,其他季节,只要天气允许,我们都到郊外爬山。女儿的芭蕾课、儿子的钢琴课都必须为这个日子做出让步甚至牺牲。比如,当老师说大部分孩子都在周六上兴趣班,周六的课程更适合我们报名时,我们婉言谢绝了,因为对孩子们来说,野外活动比兴趣班重要得多。当有些孩子尚穿着尿不湿就在学业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时,小巫家的孩子则穿着尿不湿在山路上欢快地跋涉。小巫总是说,我们家养了两只“小山羊”兼“小海豚”,能连续爬几十公里的陡峭山路,能在江河湖海的浪涛中欢蹦乱跳,而且酷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球队。学业方面,小巫基本秉持放手态度,相信只要他们对生命和生活有着积极的热情,求知欲旺盛,自信心充足,又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呢。
总之,虽然这本书的作者也许是因为职业是老师的原因,很多文章里都带有说教的口吻,但除此之外,书里的一些观点还是不错的。毕竟行万里路并非为了显摆我们见多识广,而是希望孩子们多和大自然交朋友。相信每一位父母读完这本书后,都会背着包带孩子启程,因为旅游不仅丰富孩子的童年,同时也快乐了我们的成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