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仅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也渐渐进入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中。在9月1日开幕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天文、航天设计专家展开了一场跨领域的对话。
人工智能要学会“仰望星空”
“往天上看,总是会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发现。”开幕式圆桌对话环节,商汤科技CEO徐立说,天文学像人工智能一样,需要大量的积累。人工智能要脚踏实地,也要学着仰望星空。
“我非常期待人工智能能够呈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促进科学研究的变化,随着探索星空的精度不断提高,对于天文工作者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对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AI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元宇宙是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热词”,李菂也提到,在元宇宙中,人类的感受可能更加全面,或许也可以帮助天文工作者发现一些新的情况。
宇宙的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在于我们不仅是面对现实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星空。”圆桌对话主持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也表示,希望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解决的不仅是现实问题,也能更好帮助我们解决未来探索星空的问题。
科技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
参加圆桌会议的科学家认为,在人工智能、天文研究上,国际合作都是必要的,而且卓有成效。李菂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上,我们这个领域其实国际合作比较自然、通畅。“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FAST项目的时候,就一直在宣导的一个概念——人类拥有同一片天空。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我们总的目标是非常统一的。特别是面对最近这几年各种环境上的、大气候上的挑战,科学家层面依然保持了非常高效的合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实际上是一直在长期致力于国际合作,比如说我国有巡天望远镜、美国刚刚发射升空了韦布望远镜、欧洲的一台天文望远镜也将进入太空,这些望远镜各有各的科学观测着重点,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优势,合作会使得我们用不同的手段实现大家共同的目标,更加准确地了解这个世界。
中国将在明后年发射巡天望远镜
当前,我国空间站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今年底将基本建成基本构型。周建平表示,建设空间站就为了探索宇宙,“我们将在明后年发射巡天望远镜,可探测宇宙暗物质,精度与哈勃望远镜相当,视场是哈勃的300倍。”
据介绍,我国巡天望远镜类似美国的哈勃望远镜,但许多性能指标却要高于32岁的哈勃望远镜。巡天望远镜的成像质量、分辨率与哈勃望远镜相当,但巡天望远镜的视场比哈勃大 300多倍。
周建平透露,巡天望远镜规划寿命是10年,计划探测完成半个天区。“我认为这还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实际上我们会致力于让巡天工作更长时间,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获得整个天区的图像。”
中国巡天望远镜有强大探测能力,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来源:作者:宰飞 俱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