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鲁迅先生虽然与许先生是半路夫妻,但两个人却相濡以沫,度过了令人羡慕的一生。许先生和鲁迅的日常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严谨。
或许在大家的眼里,鲁迅先生就是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样子,其实在生活并不然。他也是一个偷吃柿霜糖的大小孩。
在他《华盖集续编》里面,有过这样一则故事:
鲁迅先生的朋友给他带了一下柿霜糖,他很爱吃,开心的不得了,就一口气吃了好多。
后来呢,先生得知这种糖极其珍贵,可以用来治疗嘴上长疮,就保留了起来。后来你猜怎么样?
然后到了后半夜,竟又偷偷爬起来,吃了不少,还找了个理由,说是嘴角生疮的时候不一定多,还不如趁现在新鲜多吃一点。
大家看,鲁迅先生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刻板。
名副其实的“吃货”
在日常吃食方面,许先生回忆里的鲁迅先生对于燕窝、银耳等高贵食品除了参加宴会偶尔会品尝到,自己从来不买来吃。他认为这样的高贵食品,其营养远不如粗茶淡饭。
鲁迅先生的老家绍兴流传一种习俗,就是过新年要吃莲子羹,然而先生却并不爱吃,对于嘲笑许先生不会做莲子羹的亲邻更是不以为然。
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广平拿出来一份菜单,记录了一段时间内鲁迅先生的日常伙食。他喜欢简单地吃碗蛋炒饭,或者买些大饼、油条果腹。
这些食品,不仅他自己爱好,而且也常买回来请客人吃。
其实在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中,他是很随和的一位学者,还记得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里叙述过一件有趣的事情:
鲁迅先生写好的书的样板,都会用来擦桌子,或做其他。
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会回去拿出来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问: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便说用来擦手,手是腻的。
鲁迅先生不大赞成绍兴的腌菜、干菜以及鱼干之类的复制品。
常说,腌制和晒制的食品,是我国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产物,而罐头食品是外来的文明,是现代工业产品。
鲁迅先生一直在广大网友的心目中是以文豪的形象屹立的,但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他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
鲁迅先生酷爱吃甜和吃辣,除了上述偷吃柿霜糖之外,为了吃辣,可谓也是想尽办法,不择手段了。
为了吃辣,先生不惜卖掉学校奖给他的金奖牌,拿着去菜市场买了一串红辣椒,加在饭菜里当佐料,从而获得味蕾上的满足。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鲁迅先生喜欢吃螃蟹,且对螃蟹的吃法颇有研究,小一点的会做成油酱蟹或面拖蟹,稍微大一点的,先生则会蒸熟,蘸着糖醋吃,吃得那叫美!
“心机boy”:鲁迅先生
家里来客人时,倘若来的是男子,便不会拿出好吃的点心来招待,用花生代替就可,而如果是女子,则不必顾忌。
因为他说:她们的胃口比男子要小很多,于他自己的损失也是极微的。
- “就剩一个,你还是不要吃得好”
鲁迅先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吃食,连儿子也要退让三分。
有一天,萨其马只剩下一块,儿子问他这是什么,可以吃吗?先生说“吃是可以吃的,但就剩一块,你还是不要吃得好”。
-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是这样的,“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在现实生活中,先生的生活也是如此,经常在小饭馆里点几道小菜,喝几口小酒,惬意的很!
-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
许先生的一张菜单暴露了鲁迅先生喜欢吃煎鱼、草头还有冬瓜炖排骨,日常的两菜一汤、荤素搭配,可谓是真正应了那句“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爱情箴言了。
- 蛊惑人心的蔬果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曾这样说,他有时候,多次回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等。凡这些,都是很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他思乡的蛊惑。
鲁迅先生还极其喜欢一种面食,叫闻喜煮饼,它是用面皮包裹芝麻和白糖炸制而成,吃到嘴里酥沙软糯,甜而不腻,这与鲁迅先生爱吃甜食脱不了干系。
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鲁迅先生正义凛然地拿着“不干了”的木牌站在教育部门口辞职的形象;是鲁迅先生几天几夜茶不思饭不想钻研出来的《狂人日记》的学者。
日常中,他也是一位寻常的烟火市民。
他说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以及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的人,怎么又会让我们觉得他是冷酷的、刻板的?
伙食丰盛超出预期
许先生回忆说鲁迅先生绍兴有四大爱好:摩尔登糖、茶、双刀牌香烟、牛肉干。
所以每次鲁迅先生走进糖果商店,老板就已经给准备好了摩尔登糖。
鲁迅先生爱吃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喜欢吃硬的东西,以至于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咋喝牛奶,鸡汤也是舀几口应付了事。
鲁迅先生既有日常生活的一面,也有被人崇拜赞美的一面,“千人千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每一位学者。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鲁迅,希望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会有助于我们去找寻那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有温度又真实的鲁迅先生。
时常想: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有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在,时常让国人警醒,实在是民族的一大幸事,他使我们摆脱了旧思想的束缚,向新思想迈进,一代文豪当之无愧。
那么在看完这篇这篇文章之后,你是否对鲁迅先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