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邓艾灭蜀汉,却都死于卫瓘之手(一)

原创

三国末期,钟会、邓艾无疑是魏国的重要人物,特别是二人联手灭了蜀汉,更成了一时雄杰。灭国之功,无人能及,算是狠角儿了,谁知还有个更狠的角儿——卫瓘,将这二人全给杀了,让人惊叹。

不光杀了魏国内这两个鼎鼎大名的雄杰,还杀了个蜀汉国里一个鼎鼎大名的所谓名将,穷兵黩武把蜀汉折腾得精疲力尽奄奄一息的姜维。

这事儿有得聊,有灭国大战,有谋逆造反,有曲线救国,有孤胆英雄,有斗智斗勇,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煞是好看。

先从几个主角聊起。

钟会,字士季,是太傅钟繇的小儿子,但不是嫡子,是庶出。

钟繇老当益壮,七十五岁时与二十六岁的妾张氏生钟会,真不简单啊!钟繇的正妻是孙氏,钟繇因宠爱钟会的生母张氏就把孙氏休了。古代休妻不是今天的人想象中的夫权至上想休就休,必须是妻子犯了大错才能休,主要的大错是不孝和偷情(“七出”成为刑律是在唐朝,就算成为刑律也没能完全执行),象嫉妒、多言、恶疾、偷盗这些是说不清楚的事情,无后则可以通过纳妾来解决。

朝廷重臣休妻更不能随随便便就休了,因为这涉及世风和个人品德,因此钟繇休妻引起朝野关注。王朗给钟繇写信质疑这件事情,认为“共经忧乐既久矣,曷为一旦离析,以至于归而不反乎?”

卞太后听说后叫曹丕处理这事,曹丕下诏要钟繇复婚。钟繇羞愤交加,要服毒自杀,没找到毒药就吃花椒,弄得话都说不出来,曹丕才停止干预。

钟繇休妻后并没有立钟会的母亲张氏为妻,而是另纳贾氏为妻。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制度中的另外一个问题,不能以妾为妻。曹操以卞氏为妻,曹丕以郭女王为妻,都是以妾为妻,都受到正统人士的抨击。

钟会与其兄钟毓都是少年出名,十二、三岁时就名满京师。曹丕听说后叫钟繇带这二人进宮来看看。兄弟俩入宫见到曹丕时的表现截然不同,钟毓满脸大汗,钟会一滴汗也没有。曹丕问钟毓:“你脸上怎么出那么多汗?”钟毓回答说:“悚悚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流汗?”钟会回答:“战战慄慄,汗不敢出。”

兄弟俩还有一起偷喝父亲药酒的故事。有天钟繇睡午觉,兄弟俩偷偷去喝钟繇的药酒。钟繇发现了但没声张,假装睡觉观察他们。钟毓倒出酒后,礼拜后才喝,钟会不拜直接喝。

过了一阵,钟繇假装醒来问钟毓:“你为什么要拜?”钟毓说:“酒是用来成礼的,不敢不拜。”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是无礼行为,所以不拜。”

这两件事情都反应出兄弟俩的不同性格:钟毓畏上循礼,钟会无畏胆大。

钟会五岁时就得到中护军蒋济的夸奖,认为其“非常人”,长大后博学多才。在曹芳正始年间出仕任秘书郎,正始八年(公元247年)迁尚书中书侍郎。

毌丘俭、文钦淮南叛乱时,钟会跟随司马师平叛,逐渐显露头角。司马师病死许昌时,曹髦下诏让司马昭留镇许昌,钟会与尚书傅嘏极力劝说司马昭率军回朝,使司马昭得以继续掌权,钟会因此成为司马昭心腹,得到司马昭重用。

钟会为此有些骄傲,傅嘏劝戒他不要这样,说:“你的志向大于你的才能,难以成就功业,难道不应该谨慎些吗?”

诸葛诞淮南叛乱时,钟会正在洛阳为母亲守丧,期满后立即赶往寿春,给司马昭出了一个反间计,利用前来投降的全辉、全仪,诱使城中的全氏将领投降,进一步削弱了寿春城内的力量,为平定叛乱立下功劳。

战后司马昭要封钟会为县侯(陈侯),钟会坚辞不受,司马昭也不强人所难,不封侯就升官,让钟会担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外朝官员,但因为钟会与司马昭的特殊关系,朝中所有大事,钟会都参与其中。

这期间钟会所做的事情中最为后人所诟病的就是唆使司马昭杀嵇康。

嵇康名头很大,顺便八卦一下。

嵇康,字叔夜,其祖先本姓奚,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曾祖父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改姓为嵇。

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约1.82米),美男子,当时人对他大为欣赏,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博览群书,广习诸艺,特别喜爱老庄学说。其妻子是曹操儿子沛王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也因此出仕为官,任郎中,授中散大夫,故称“嵇中散”。也许正因这层关系,嵇康在司马氏掌权后,一直隐居不出,拒绝出仕。

魏晋时期文坛上先有建安七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形成独特的积极入世的建安风骨。后有竹林七贤,隐居山林,纵酒放歌,崇尚老庄,继承玄学,特立独行,消极避世,不与官府合作,文风隐晦曲折,形成所谓的魏晋风流。

竹林七贤的共性是不拘小节,放浪形骸,就像嵇康这样的美男子也是不修边幅,脏衣烂衫,我行我素。

嵇康名气大,钟会当上司隶校尉后带着一大帮名士去拜访他。嵇康有个奇怪的业余爱好,喜欢打铁,当时就在一棵树下打铁,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给他当助手,对钟会一行视若无睹。

钟会在旁边站了一阵,尴尬无趣,正要走时,嵇康突然发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说:“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然后就没下文了。钟会因此深恨嵇康。

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在朝中任选曹郎,后调任大将军(司马昭)从事中郎时,想荐举嵇康代替自己的选曹郎,嵇康写信拒绝了。后世将这封信命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其实这是错误的,嵇康这封信并不是要和山涛绝交,只是拒绝其推荐而已,命名为《拒山巨源荐举书》更为准确。

因信中有批驳汤武革命的话,而司马昭正一门心思的要篡夺曹魏江山,对这些话大为愤怒,埋下了杀嵇康的种子。

嵇康被杀的导火线源自于其朋友家的一件家丑。

吕巽、吕安兄弟俩都是嵇康的朋友。这吕巽不是个东西,竟然将弟弟吕安的妻子徐氏迷奸了。吕安要告吕巽,嵇康劝吕安家丑不可外传,没想到吕巽恶人先告状,反而状告吕安不孝,官府由此将吕安抓押。

这下嵇康愤怒了,出来为吕安作证。这官司引起司马昭的关注,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止孔明一个卧龙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司马昭于是将嵇康与吕安一道处死。

另有记载说,审判吕安时,嵇康到庭作证。钟会当庭指责嵇康说:“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昔太公诛华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于是将嵇康关入大牢。

嵇康行刑时,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朝廷不予理会。嵇康问哥哥嵇喜带没带琴来,嵇喜将所带之琴递给嵇康。嵇康从容弹奏了一曲《广陵散》,然后说:“《广陵散》由此绝矣!”

嵇康死时年仅四十岁。

嵇康是因反对司马昭篡权而被司马昭所杀,钟会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世崇拜嵇康的文人把罪名安在了钟会头上,对他大加鞭挞,反而忽略了真正的元凶司马昭。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音乐史上大大有名的古琴曲,为十大古琴曲之一。本来是先秦时的《聂政刺韩傀曲》,演奏的是刺客聂政孤身刺杀韩国国相侠累的故事,嵇康将其改编为《广陵散》。

既然是演奏刺客行刺的故事,想必应该是起伏跌宕激昂顿挫动人心魄的吧,有评论说其曲“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现在所见的《广陵散》已非原曲,也不知是谁创作的,是在明代朱权1425年编印的《神奇秘谱》中找到的。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汉人似乎是个没有多少音乐才能和传统的族群,没多少著名的音乐家,也没多少传世音乐作品,主要流传下来的只有明清戏曲唱腔,此前的音乐作品、音乐家少得可怜。

从汉人乐器种类少中也可发现这个问题。乐器种类大致有吹(管乐)、拉(弦乐)、弹(弹拨和键盘)、打(钟鼓)四大类,古汉人是以乐器的材质来分,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大类,其中属于吹奏类的大概有埙、唢呐、箫等,属于弹拨类的有古琴、古筝、阮、三弦等,属于打击类的有编钟、石磬等,没有以琴弓拉奏的乐器和键盘类乐器。现在民乐中的二胡啊、京胡啊、芦笙啊、琵琶啊、笛子啊都是汉人周边族群的乐器。

没仔细研究过这个问题,想来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古来乐户都是贱籍、贱民,世代相袭,受人歧视,主流文人、良人子弟都不愿意专业从事音乐事业,宫廷音乐也多是宦官在做。一个是汉字不是表音文字,不利于音乐表达。全球各地歌曲里,可能只有汉语歌曲里才有那么多的纯粹为了表音的辅助文字,什么呼儿嗨哟、浪里个浪里格浪里格浪之类,全在龚琳娜的神曲《忐忑》里。

汉人的乐谱也很有意思,唐以前怎么记谱的不知道,唐朝时是用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有俗字谱,总之都是文字谱。讲究板眼,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什么的,就是这么来的。音调只有五音,宫商角徵羽。研究过戏曲唱腔的人应该都知道,现在还有明清流传下来的昆曲曲谱。

这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有兴趣研究的读者不妨去钻研一下,说不定还能弄出篇有关汉人音乐史的学术文章出来。

言归正传,聊第二个主角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父亲早逝,曹操攻占荆州后,邓艾被迁徙到汝南,给当地农民养牛,成了一个放牛娃。

邓艾最早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他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颍川,读了故太丘长陈寔(陈珪、陈登的祖先)的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后,自己改名叫邓范,字士则。后来因为同宗族里已经有人叫这个名字了,又改成邓艾,字士载。也许就是原来的名字。

邓艾长大后在颍川襄城做屯田劳工,以自身能力被乡里三老推举为典农都尉学士。本来这是条晋升之路,可以由此做到典农都尉的辅助官员,可是因为邓艾有口吃的生理缺陷,难以履行佐官职责,也不排除是受到歧视,就作了个稻田守丛草吏。

小时放牛,大了管草,真就是个底层草根。

同郡官吏父老可怜他家贫,经常资助他许多东西,他也不言谢。每次看到高山大湖,就指划着说哪里可屯军,哪里可作营,俨然一副战场指挥官的架势,引得旁边的人都笑话他。

后来升为典农纲纪,上计吏。上计吏的职责是要专程向上级报告本地一年的屯田事务,而当时主管屯田事务的官员正是司马懿。邓艾因此得到面见司马懿,提交报告并接受司马懿垂询的机会,从而得到司马懿的赏识,将其召入太尉府为掾属,迁尚书郎。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趣事。有一位叫郭玄信的谒者(官职名)要进京,找典农司马要两个人驾车,司马就派邓艾、石苞两人去。一路上三人一起聊天闲谈,郭玄信从中听出二人都是见识不凡的优秀人才,对二人说:“你二人今后都会做到朝廷卿相。”

其实能做卿相的人多,关键是有没有机遇,有没有人赏识提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邓艾抓住了担任上计吏官员能够面见司马懿的机遇,又由此得到司马懿的赏识,可谓幸运之极。不然的话,以其家世卑微,自身口吃的缺陷,被长期埋没的可能性极大。

邓艾是屯田出身,司马懿就让邓艾去考察研判陈国、项城以东一直到寿春的屯田事宜。考察完毕后,邓艾专门写了一篇《济河论》,提出在淮河南北兴修水利,大力屯田的主张和方案,得到司马懿采纳。

从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国在淮河南北施行邓艾提出的屯田方略。几年之后,从寿春至京师,军屯、民屯连接成片。自此以后,只要东南地区有重大军事活动,魏国大军都可以乘船而至,一直抵达江、淮,既加快了行军速度,又减轻了将士步行的辛劳,粮食物资供应也十分充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此后,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夏侯玄参军事,转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参与阻截蜀汉姜维北伐战事,由此与姜维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姜维北伐的克星。

郭淮接任夏侯玄征西将军职务后,邓艾在郭淮麾下效力,在249年秋季智守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阻止了姜维对洮城的偷袭。因功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又迁升城阳(今山东诸城)太守。

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对司马家族忠心耿耿,不光在司马懿时期建功立业,在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同样建功无数,也因此得到司马家重用。

司马师执政之初,邓艾还在城阳太守任上,针对并州匈奴右贤王刘豹把散居并州的匈奴部落合成一部的行为提出异议,提醒司马师要加以防范,建议对匈奴采取挑拨离间的策略,使其分裂,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对朝廷造成威胁。并建议在凡是羌胡与汉人混居的地区采取分隔居住的政策,以“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这是明显地歧视羌胡了。

其实这些建议并没什么新意,先秦、两汉以至后来唐宋的汉人政权对周边族群采取的几乎都是挑拨离间,拉一派打一派,让其内斗而无暇南顾的策略。对周边族群的歧视也如此。

有意思的是这段时期邓艾被任命为汝南太守,衣锦还乡,无疑是莫大的荣幸。找不到他调任的特殊理由,估计是司马师为拉拢邓艾而故意这么做的。

邓艾任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恩,四处寻找以前厚待自己的一个吏员的父亲,这人已经死了,邓艾就派这个吏员去祭祀其父,并送重金给这个吏员的母亲。知恩图报。

应该是邓艾屯田出身的原因吧,凡是他在的地方,总是能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开荒垦田,使得军屯、民屯都能丰收,都能富裕。

李丰谋刺司马师失败后,其任兖州刺史的弟弟李翼也被杀,司马师让邓艾接替李翼为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

毌丘俭、文钦淮南叛乱时,曾派人到兖州蛊惑民心,邓艾杀掉此人,然后不等朝廷命令,火速带兵倍道兼行占据战略要地乐嘉城,为平叛立下头功。(可参阅本号《淮南争霸赛第二场:毌丘俭PK司马师》系列)

邓艾在乐嘉击败文钦,在附亭击败吴军,连连升职,先升长水校尉,晋封方城乡侯,升行安西将军,又到西边与姜维打仗去了。

此时司马师已死,司马昭接管了权力。邓艾在西边为司马昭屡立战功,官职也是节节攀升,从从属于征西将军陈泰的部将成长为独当西部的主帅。

255年七月,还是行安西将军的邓艾在征西将军陈泰的指挥下解了被姜维围困的雍州刺史王经之围,邓艾转为正式的安西将军,并假节、领护东羌校尉。

仅过了一年,256年邓艾打败姜维后又升任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成为西部主帅,其儿子邓忠也沾光被封为亭侯。

257年五月,姜维趁淮南诸葛诞叛乱之机又出兵北伐,邓艾与征西将军司马望合力,与姜维对峙,一直到此年三四月间姜维退兵。战后,司马望入朝升任卫将军,邓艾接替司马望为征西将军。

262年十月,姜维又起兵攻魏,邓艾率军迎战,打败姜维,将姜维赶到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因蜀汉内部争斗,姜维不敢回成都,被困在沓中。此后想回也回不去了,因为就在此时,司马昭决定灭蜀汉。灭国大战一触即发。

那个最狠的角儿卫瓘又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三人又是怎么走到一块儿的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1日 09:24
下一篇 2022年9月1日 09:24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