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曾写过好几个标题。比如说《该死的遗传》、《是轮回吗》、《子女债》……后来,都觉得太过于悲观,所以用了这样一个稍微温和,且谦卑些的标题。
说起亲子关系的处理问题,我应该是个很失败的人。当然,我一直在反省,一直期望自己不要走母亲的老路。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越来越感到无力。
我和母亲的关系从来算不上融洽,哪怕是在母亲临走前的那段日子,我也没能成为病床前那个无微不至的女儿。这一点,曾在无数个日子里,一刀一刀在我心口上割肉。其中的愧疚与后悔,在这里就不再多说。
我曾以为,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痛苦,我不会延续到下一代身上。我会,而且我也能够做个温柔、慈爱的母亲。毕竟,我是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而且,我也更加明白一个霸道、严厉的母亲所带来的痛苦。对这一点,我一直坚信不疑。
可是最近,我动摇了。我害怕了。我害怕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虽然,早晚有一天,母子也好、父女也罢,我们与孩子终究会变得遥远起来。但是我害怕的是,孩子的怨恨,恰如当年,我对母亲的怨恨一般。
我不明白,每天上班、上课、家务之外,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他身上。我给他们听写;我陪他们看书;我尽我所能赚钱满足他的物欲……可是到头来,却换来了他的仇恨的目光。我想,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无异于锥心之痛吧。有时候我想,我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去培养一个自己的仇人呢?将来,他过得贫穷富裕,与我又有何相关呢?我不能为自己活吗?
可是,作为母亲,又有谁能真正做到这样呢?或许,当年的母亲,对我也是怀着这样一种纠结的心态吧。我恨母亲吗?恨过!特别是在那些年少的日子里。因为恨她,我想嫁的远远的。但现在,当母亲过世后,再也没有过恨了,有的只是后悔、怜惜。后悔自己没能再更早的日子里,了解母亲的不易;怜惜她没能在在世的时候获得子女的理解……
现在,当我也成为母亲后,更多的是同情。同情她身为母亲、身为妻子时的困境。
逝者已逝,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但还是生者的我们,或许能够做得更好。或许我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性格,温和些与他们相处,而不是斤斤计较。或许,我可以试着跟他们玩,成为他们的“自己人”,再来教他们学习。或许,我也可以放慢脚步,毕竟他们都是那样的聪明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