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监护了建文帝的下半生,这个结论很多人都质疑、不信、甚至破口那个啥,因为太震惊了,太不可思议了。那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一定是姚广孝的几个原因。
一.胡濙
众所周知,胡濙是朱棣派出去找建文帝的,1424年,胡濙第二次寻访回来,向朱棣汇报,朱棣“疑始释”,经过很多人论证,证明朱棣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然后不多久朱棣就驾崩了。朱棣安心的走了,没办法去问他了。可是胡濙还是知情人啊,他肯定啥都知道。
二.杨士奇
溥洽和尚1426年圆寂的时候,胡濙和蹇义请杨士奇给溥洽和尚写了碑文,记述了溥洽和尚的生平事迹,在碑文的最后,杨士奇说今天有人告诉他溥洽和尚当时给建文帝剃发了。经过合理的论证,当时告诉他这个信息的人就是胡濙,也就是说胡濙把告诉朱棣的事也告诉了杨士奇,那么据此认为,溥洽和尚给建文帝剃度的事是真的。
三.溥洽和尚
1418年,朱棣答应姚广孝的临终请求,放了溥洽,溥洽步行到北京庆寿寺感谢姚广孝,跪谢曰:“吾余生,师所赐也”,然后就住在了庆寿寺。这个看着特别正常,感谢救命恩人嘛,可问题来了,溥洽被关了10余年,当时已经是72、3岁的老和尚了。如果他真的这么在乎自己剩下的8年时间,(据杨士奇碑文里面说,他知道自己活不过81,佛家高僧或许可以预知生命,但是作为证据太牵强,就不展开讨论了)他就不会被关10余年,如果他不在乎自己的生命,那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和尚为什么要跪谢关了自己10余年的人呢?是不是很奇怪?
溥洽1406年被抓的时候60岁,
A.他怕死,那就招供,朱棣或杀或放就行,没必要关他10余年。
B,他不怕死,怕死也不会在那天给朱允炆剃度了。那朱棣会成全他,也没必要关他10余年。
为什么偏偏有了个C呢?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溥洽和尚招了,但朱棣还是没找到建文帝。作为一个知道建文帝还活着的重要证人,杀了吧,人家挺配合的,真杀了可能就断了一个重要线索。放了吧,万一他说出去怎么办,溥洽的威望来看,他说的话很多人都信。既然杀、放都为难那就只能单独囚禁了,所以关了十余年,白发三千丈。谁能劝不怕死的溥洽和尚这么配合,非姚广孝莫属。
溥洽招了,大特务头子姚广孝能找不到建文帝,当时明朝的僧侣管理制度已经实行了30余年,京畿周围数百里,还能找不到几个外来的和尚?姚广孝自然能找到。
再说他两的关系,前文说过,年轻时候,姚广孝在杭州做主持的时候,溥洽也在杭州孤山玛瑙寺做主持;1383年,姚广孝在北京,溥洽做了姚广孝老家北禅寺的主持;靖难之前,姚广孝向朱棣推荐过溥洽;靖难之后,姚广孝和溥洽和僧录司的左右两领导。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密切。所以前文我也说了,无法判断这两个人是合谋欺骗了朱棣,还是姚广孝自己做的,但是溥洽默契的知道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一个72岁的得道高僧在被对方关押了10余年后还去跪谢对方,而且这个人还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不恨你不骂你就算不错了,都没有谢皇帝谢你什么?所以溥洽真正谢的是:谢姚广孝保护了我的主子建文帝的余生。
有些人说“吾余生,师所赐也”这句话是姚广孝死了40年后才出生的一个苏州人都谭在自己的笔记小说《都公谭纂》里面的小说家言,当不得真,好吧,那看下一个证据。
四.胡濙
永乐十七年(1419年),也就是姚广孝去世一年后,胡濙又出巡江、浙、湖、湘各省府州,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他回到北京,朱棣去北征了,马上赶到宣府去拜见朱棣。当时朱棣已就寝,听说胡濙到来,立即起来召见他。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朱棣,到漏下四鼓(约凌晨两点)才出来,朱棣“疑始释”。
胡濙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毋庸置疑,姚广孝活的时候胡濙找了12年没有下落,死了一年后,就能找到呢?很简单,因为朱允炆的最大监护者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