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孝感,一位老农在红军最艰难的岁月借给红军400大洋。在近一个世纪后的2015年,他的孙子拿着借条讨要借款时,结果究竟会如何呢?
雪中送炭
1927年,原本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国民大革命”遭受了重创。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屠刀对准了曾经与国民党合作的共产党人。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捕杀共产党人的血腥风暴。
此时,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决定走独立武装反抗的道路,自主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因此,在同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先后发动,红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然而,红军的存在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敌视,他们用尽一些手段封锁红军的物资补给,试图将红军围剿于萌芽阶段。
1929年,红一军团在转战南方的时候路过了湖北孝感的村落,此时他们缺粮少药,处境十分艰难。但当地的村民在见到红军秋毫无犯、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后,纷纷自发地为红军雪中送炭,有钱出钱,有粮送粮。
而杨长银是当地的一个开明地主,家庭条件富裕。红军到来后,得知他在村子里乐善好施、名声极佳后,便没有影响他的生活,选择默默路过。但杨长银对红军的革命精神十分敬佩,他从仓库里拿出了400块大洋,特意资助红军的斗争。
负责收钱的人是红一军团一分队队长涂杏。他对于杨长银的资助十分意外,一开始是并没有收下的。但杨长银的态度十分坚定,最终,涂杏便给杨长银写下了400大洋的红军欠条,以示红军有借有还的态度。
特殊的欠条
对于家庭富裕的杨长银来说,400大洋虽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送给红军,就没有要回来的道理。因此那张特殊的欠条也就被杨长银当做了一份历史纪念,认真地保存了起来,并没有去和红军要账的想法。
而红一军团那里的作战任务也很重,并没有办法在湖北孝感多做停留。在国民党大军围攻苏区时,红一军团便挥师南下,参加了反围剿战役。
再后面的历史其实大家都很熟悉,红军虽然赢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但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终究还是由于敌众我寡,被迫放弃苏区,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
这样一来,红军和杨长银的联系,也就中断了十多年。直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势如破竹地解放了全国,杨长银才再度见到了这支立足于中国革命、不忘初心的军队。
杨长银去世后,他的儿子也继承了这条特殊的欠条,并把它视作自家曾为革命出力的光荣象征。后来杨长银的儿子也逐渐年事渐高,在临终前,他也拿出了这份保存完好的欠条,要自己的儿子杨明荣认真保管。这张见证了历史的欠条,就这样在祖孙三代人手中继承了下来。
杨明荣本身也十分珍视这条欠条,为了不让久经岁月的欠条发霉,他还特意用防水漆刷过的小盒子存放欠条,平时绝不打开。然而,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原本家大业大的杨家却已经泯然众人,甚至生活略显窘迫。
历史的回报
在中国有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可见家族财富的传承本就是十分罕见的事情。杨明荣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虽然祖父曾是当地的富裕地主,但到了自己这一辈,反而生活水平被别人远远拉开了,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十分困难。
在某一天再度遭到生活痛击后,杨明荣想起了那张跨越90年之久的欠条。按照欠条所写,自己祖父借给了红军400大洋,不知道放到今天,这笔钱还能不能用来帮家庭渡过难关?
有了这个想法后,杨明荣尝试性地带着欠条来到了湖北孝感的民政部,并自己祖父借钱的来龙去脉告知了工作人员。
对于这种事情,当时的工作人员也是头一回遇见,但那张欠条的成色和老人的叙述都对得上,于是,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特意出面,将欠条送到了文物专家那里进行鉴定,毕竟这是百年之久的“文物”了。
最终专家认同了杨明荣的说法,并结合史实背景,判断出了借钱的应该就是红一军团。于是,领导向杨明荣表示,当地政府必然是会兑现这笔钱的。不过,当年的400大洋,究竟应该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偿还多少呢?
按照专家的意见,孝感政府向杨明荣支付了4万人民币的“历史欠款”,让这笔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欠条有了着落。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对历史负责的,无论多久之前的历史账,共产党人都会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