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了治病防病,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传抄记录中药养生方,部分养生药方大谈保健和治疗功效。诸如菊花茶饮清肝明目,煮黄芪药粥补气如神,煲当归养生汤养血甚速等。实际上,多数人并不了解药物性能,便开始长期服用“养生药方”,如此滥用药物,势必对身体产生伤害。文中讲述常用中药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易发生不良反应,仅供读者参考。
中医理论,理法方药
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内容
众所周知,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使用,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的不平衡状态,每一味中药的药性各有所偏,有些性寒,有些性热,有的药物作用“升浮”,有的药物作用“沉降”。
药性有四气“寒热温凉”,寒凉药物属性为阴(寒),温热药物属性为阳(热)。味道有五味“酸苦甘辛咸”,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温热属性的药物用于治疗人体出现的阴证(寒证如胃寒,宫寒),寒凉属性的药物用于治疗人体出现阳证(热证如肝火旺盛)。若阳虚寒证体质误服寒凉药物,必然损伤阳气,导致阳虚加重,反之亦然!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气厚则发热—《黄帝内经》
二.中药在使用不当情况下的常见不良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常在在病证与药性不合的情况下发生,也可存在于长期使用药性“偏寒”或偏热的中药,导致人体阴血或阳气受损,从而出现某些不良反应症状。
列举常用于养生药方内的中药的功效特点,以及使用不当易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仅供参考。
⒈当归,味甘,性温,伞形科植物,气味清香,清则浮升,浮升属阳,属阳而药性温热,温入肝经血分,能行能散,质地油润,功主养血,兼能行血活血。主要使用到血虚等病证。
当归补血,性质油润滋腻,若身体出现口苦口粘,大便粘马桶,尿黄腹胀脾胃湿热等病证,服用当归容易加重湿热症状,值得注意。
当归味甘性温,养血之用。
⒉菊花,味甘,性寒,质地较轻,颜色白黄,轻能发散升浮而去头目之风,白色属金,禀赋金气性寒收敛而清泄肝火,常用于治疗肝火旺盛之眼干,眼红。
菊花性寒,长期过量使用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从而出现胃冷,胃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菊花
⒊黄芪,味甘,性温,根茎部位入药,植物根茎自下而上禀赋温升之气,味甘入脾,善补脾胃中气,对于脾气虚乏力,腹胀,胸闷气短,疗效较好。
黄芪虽滋补力强,但药性温升,肾气不足,腰酸腿软,慢性咳喘患者,过量使用本品易出现气升太过导致头痛头晕。平时肝火偏旺的体质,表现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者,也要注意不可长期服用黄芪。
黄芪原植物
⒋决明子,味甘苦,性寒,有清肝明目之效,常被用作眼干,高血压的养生方中。
决明子含有油脂,大黄素,大黄酚,长期服用导致腹泻,尤其是肝气不调同时伴有脾胃虚弱者,性寒的决明子会加重脾虚症状,引起不良反应。
决明子,清利头目
⒌川芎,性温味辛,药性温升,使用时,如证候不对,易出现头痛。
⒍乳香,没药,大量使用易导致皮肤过敏,瘙痒。
结语:正确使用中药,需要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注意中药性味功效,必要时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长期服用某种中药,自行用药不是明智之举,注意“养生不成反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