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绘本图画包含了幼儿们需要了解的大量信息,然而由于幼儿阅读图片的能力有限,他们阅读图片的能力也处于发展的阶段,尚未建立具有个人特征的阅读理解体系,再加上幼儿们在阅读绘本时只会获取零碎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读图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幼儿的教育价值观,关于绘本上的信息问题向幼儿发问,让幼儿们以问题为导向深度解读绘本的信息内容,以幼儿绘本《小熊的阳光》为例,老师可以运用线索指导幼儿们理解图画信息内容,从而促进幼儿们对图片中信息内容的掌握。
在《小熊的阳光》中,涵盖了小熊心情的变化、季节的变迁,和雪人从诞生到消失的痕迹,围绕这些内容,老师可以在幼儿阅读绘本之前,通过提问引发阅读线索,让幼儿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顺畅。例如,可以通过绘本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图画中的线索,从而加深孩子对书中内容的认识,例如问小熊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在哪里看到它们?雪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什么时候消失的?在图画中季节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如何看待它们的?显然通过提问挖掘图画中的线索,能够让幼儿对图像理解活动更有针对性。让幼儿可以正确掌握图像中的信息和分析图像时,进而提升阅读效率。
2、选择合适的幼儿绘本阅读资源
在幼儿阶段,他们的思考方式不完善、认识单词能力较差,只有通过生动的图画才能够引起幼儿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熟悉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语言理解能力,并合理地选取恰当的幼儿绘本阅读材料。首先教师可选用色彩鲜艳、差不多大的比例的图画。对幼儿们而言,他们最喜爱绘本的主要原因是绘本中的卡通形象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审美取向和欣赏心理,且在理解上不会太难,因此教师则应选取更多有利于幼儿的幼儿绘本,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切实需求,提高幼儿的读图能力,缩短绘本中幼儿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培养幼儿对绘画本的热爱和兴趣。另外还应重视幼儿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根据幼儿接受知识能力的不同程度,对生活、教育、情感等各种类型的幼儿绘本内容确定相对应的梯度。基于小班、大班和中班幼儿的特征,逐渐增加阅读幼儿绘本的时间长度和内容力度。
3、根据绘图联想内容增强阅读欲望
幼儿们都具有强烈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可在一个绘本中预设出不同的故事内容。在幼儿教育的阶段,教师们要重视训练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并逐步培养幼儿的想像思维能力。所以老师们要尽可能按照幼儿读图的意愿,运用图画技巧诱导幼儿猜想图画的内涵。如此一来,幼儿们就能够在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发挥幼儿阅读图画来表达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才能。
比如,在训练幼儿读图的能力时,老师还能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幼儿们介绍绘本中的一些图片,并由幼儿们猜故事,将这些图片展示出来。幼儿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思索这些图片所应该表现的内涵,试图通过与他人交流显现思维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推测图片的内涵。
当幼儿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从而促使幼儿们可以真正地将自己的观点变为实际行动,促使幼儿可以真正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理解图片中表达的内涵。当幼儿们的角色活动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们分享与探讨,在思考中能够更加拓宽自己的思维领域,通过更全面的视角来剖析图片的内涵。通过展示图画来指导幼儿猜测图画内容,使幼儿感受不同的阅读方法,不断丰富幼儿的阅读形式,增强幼儿对图画内涵的认识,从而提高幼儿阅读图片的能力。
4、循序分段阅读深度理解绘画
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逐渐提高的,假如教师直接给幼儿讲授复杂的阅读知识,这不但会转变幼儿们的教育方式,还会削弱幼儿们阅读的能力,使幼儿们畏惧困难。所以在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后,老师也要根据幼儿的阅读方式,让幼儿顺利完成渐进式阅读目标,比如一本完整的绘本应该分为多个阶段,这样幼儿才能够有效地掌握绘本中的知识,了解绘本复杂的内涵,从而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绘本《晚安,大猩猩》中,需要由教师直接指导幼儿们分析绘本的内容,因为绘本图画的内容过多,幼儿们根本就无法真正有效地了解绘本中的细节,也就无法真正高效地从绘本中获得信息。教师就可以直接将绘本分成若干部分,让幼儿们按照先后顺序阅读。《晚安,大猩猩》中一幅幅幽默的动物图片,展现了富有童心的动物世界,尽管图画书中所描绘的动物内容比较单纯,但是可读性却非常强,而且每个图片的细节也能够供幼儿们思索。教师还可以根据绘本中表现的各种动物内容来分割幼儿绘书段落,这样幼儿也就能够增强对图画书的认知效果,从而发展欣赏图片的能力。让幼儿在热爱阅读的同时点燃阅读图画的兴趣,在对线索的掌握中了解图画的内涵,做到高效阅读和优质阅读,通过阅读推动幼儿的发展,实现他们阅读能力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