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起“风流皇帝”,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乾隆,有才华,有颜值,多情又浪漫。
乾隆当皇帝60年,活到89岁,是我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
有人会说,人家条件好,谁又能比呢?
俗话说,“富贵莫如帝王家”。
皇帝们不仅吃得好穿得好,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他们背后还有强大的太医团队,各种护卫机构,很容易长寿。
然而,以下这组数据一定能够颠覆你的认知:
有生卒年月可查的皇帝,一共是209位,他们的平均寿命仅仅39.2岁。其中,活到70岁以上的,只有区区8个人。
恰恰相反,在古代,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们,为了生存吃尽苦头,受尽折磨,却往往“寿比南山”。
这其中的内涵,实在耐人寻味。
2
乾隆曾把自己的长寿秘诀总结为16个字:“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这里面的“十常”是指: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
“四勿”,具体指的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说到底,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动一静,阴阳平衡,健康快乐,如影随形。
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且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结果。
咱们老百姓,一般没有特殊条件,但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然后一以贯之,时间长了必然会收到满意答案。
3
小时候,乾隆就身体健壮,活力满满,强大的基因里自带长寿属性。
他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心,身体里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脑子里总有数不清的“鬼点子”。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脚步丈量锦绣河山,亲力亲为遍访“人间天堂”。
他泛舟运河,昼看山水,夜揽星河。
他举杯邀明月,把酒话桑麻;
他横刀赋诗词,笑谈江湖情。
很多传奇故事流传民间,成为千古佳话。
4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果然如此。
乾隆的榜样,就是他爷爷康熙。这位“马上皇帝”非常了不起,开疆拓土,平定番夷;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康熙是著名的“运动达人”,他身体强壮,精神健旺,离不开他开阔的胸襟,豁达的性格,以及不离不弃的运动。
众所周知,乾隆有个癖好,“微服出行”。
他喜欢标新立异,喜欢独树一帜。善于打破陈规教条和繁文缛节,他希望看真实的“人间百态”和“原生态风景”。
不必高头大马,不必前呼后拥,不必众星捧月,也不必孤家寡人。
他喜欢独辟蹊径,喜欢别出心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心灵去感受,而不是道听途说,坐在那里听“报告”。
5
过去,出行不方便,交通不便利,乾隆六次下江南,那可是一个“巨大工程”。
这六次出行,加起来耗时600多天。
也就是说,单单这一项,他就有近两年时间“在路上”。
很多时候,会遭遇恶劣天气,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不必说,有时候,后勤不给跟不上,餐风露宿也有可能。
不过,乾隆获益良多。长时间远足,不仅修炼出他强健的体魄,还磨砺了他强大的内心。
跟康熙一样,乾隆非常喜欢射猎。
利用器械,利用智慧,跟动物斗智斗勇,斩获无数“战利品”。看着狼虫虎豹,飞禽走兽收入囊中,他就会成就感爆棚。
6
乾隆之所以获得长寿,“自律”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数百位帝王当中,他是自律的优秀代表,约束自己的佼佼者。
日常生活中,他给自己定下许多“标准”,比如:走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他的意思很明显,干什么都要有个样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样子,成何体统?
乾隆视力相当不错,一生没戴过眼镜,鲐背之年还行围踩猎,纵马骑射。
去世前不久,还能读书、写字、弹琴、歌唱。
另外,他还有金石癖好,经常拿起刻刀,自制印章,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在博物馆看到他的作品,比如“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宝”、“长春居士”、“十全老人”等等。
7
如果提起诗词创作,乾隆可是个勤奋的“作者”。他游名山看大川,激情澎湃,到处写诗题词,乐此不疲。
乾隆一生共写诗43,630首诗歌,这样的高产,在我国历史上怕是无人望其项背。
常言道:歌抒情,诗言志。诗词歌赋,历来都是养生的“灵丹妙药”。
情绪得以抒发,快乐相伴天涯,小小不言的烦恼,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怡情养性,静气安神,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乾隆不仅爱学习,善观察,还勤思考,善复盘,他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
“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
8
乾隆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师古不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他认为,养生务必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方法。
他的很多这观点,至今为止对于我们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养生,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循规蹈矩;它既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也不是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
长寿的秘诀,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心存感恩,知足常乐。
心情好了,心态好了,饮食规律,作息合理,那么,健康长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