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陶行知》之《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的泉源》所思
李镇西老师在文章《“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的泉源”》写道:“深刻、朴素而充满感情,这是我对陶行知文字特点的感受。”当我读到陶行知先生写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三封回信后,这种感觉就鲜明了。在陶先生的文字里,我还感受到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陶行知先生在第一封回信的第一段写道:“平时得小孩子一封信,如得奇宝;看过了即刻就写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每逢疲倦的时候,又把它打开一读,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那名叫吴立邦地小朋友看到该多么兴奋得意呢,不只吴立邦小朋友兴奋,所有地小朋友都会感到备受尊重,备受鼓舞。
接下来把吴立邦小朋友参与平民教育提到爱国的高度“小朋友用心读书,用力体操,学做好人,就是爱国。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被尊重的小朋友此刻更多的应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还是要解决吴立邦小朋友去动员一些老太婆学识字,却碰了钉子的实际困难。“碰钉子的时候有两个法子解决:第一是硬起头皮来碰,假使钉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上就弯了起来;第二是要把我们的热心架起来,把钉子烧化掉。我们只怕心不热,不怕钉子厉害,你看如何?”果真厉害,形象生动,孩子一看就懂了。
第二封信,吴立邦小朋友想拜陶行知为师。陶行知提出了想学相师的观点。“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师,我一定愿意做你的老师。”这种平易、谦逊、诚恳,一定会鼓励孩子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对诗的升华也是拍手称赞“世界上诗做的多,好的少,就是因为做诗的人,不能把生命放在诗里,不能把诗放在生命里,不能把诗和生命合二为一,换句话说:‘没有诗的生命,决做不出生命的诗。”想写诗,就要把诗意活出来。
第三封信里,叶圣陶叮嘱小朋友“随时随地都是诗;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诗;随时随地都不可以勉强做诗。诗贵自然,充天地间都是诗的材料,诗人随意拈来都成好诗。”不仅如此还把自己头天在旅馆里写的小诗抄给吴立邦小朋友。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好似古代骚人墨客的唱和。
是的,如李镇西老师一样,在陶行知的信里,我领略了如何尊重孩子。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也要从细微处入手,给予孩子平等、谦卑、诚恳,我们要学会这样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