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压铸|瑞鹄模具最新研究
本资料来源于公司公告,相关新闻,机构公开研究报告以及社交媒体网络等,对文中提到的行业及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图文如有侵权或违反信批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1、2022 年上半年焊装自动化生产线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答:焊装自动化生产线为非标定制化产品,公司在订单承接时综合 考虑产品成本、客户价值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不同客户、不同订单 之间毛利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不同年度同一季度、同一年度不同 季度间产品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看公司订单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因疫情等因素影响,自动化产线业务中应用的部分电子器件阶段性采购成本增加,以及上半年疫情反复导致的物流、 交付等成本亦有一定增加,综合所致。
2、2022 年 6 月末,公司在手订单 29.52 亿,主要是哪些业务、哪些客户?
答:公司在手订单均为汽车制造装备类业务,不包括轻量化零部件, 其中冲压模具及检具业务占比约 60%,焊装自动化生产线(含机器 人及周边智能装备)业务占比约 40%;订单客户包括新能源汽车主 流品牌(蔚来、小鹏、理想、埃安、北美全球知名新能源品牌等)、自主主流品牌(奇瑞、长城、吉利、上汽、广汽等)、全球一线品 牌(大众、福特、雷诺等)及国内主流合资品牌(大众、本田、福 特等)。
3、公司现有业务市场占有率如何?
答:现有装备类业务属于非标产品,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近年没有 发布具体的数据和排名;纵向看,公司近年在手订单规模持续上升, 其中 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 6 月末,在手订单分别为 20.24 亿元、24.55 亿元、29.52 亿元。
4、关于轻量化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装备业务,开始 介入轻量化零部件是何考虑?
2)公司一体化压铸设备选用了哪些品牌,吨位多大?
3)公司现冲压模具的技术是否可以迁移到一体化压铸模具上,现压铸模具用了哪些品牌供应商?
答:
1)公司成立至今,一直聚焦于汽车车身制造技术、模具及智能 装备领域,对汽车车身的产品、材料、工艺等发展趋势高度关注并 有着深刻的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的积极发展,公司介入轻量化零部件领域,是围绕公司主业的积极拓展延伸,既能发挥公司优势,又能加快公司业务规模和一体化能力提升。
2)公司一体化压铸设备选择,综合考虑压铸件产品工艺需求和不同品牌设备的性能优势,综合判断选择,首批设备为力劲品牌,单机吨位主要为 3500 吨、4500 吨,同时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和 客户产品规划,预留了 6600~8000 吨压铸机的空间场地。
3)冲压模具和压铸模具在工艺方式、模具结构、生产应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在通用的模具设计、加工、测量等环节部分可以迁移,现产品选用了国内压铸模具头部企业共同进行开发设计和制造。
5、轻量化业务未来有何规划?
答:产品方面,包括铝合金动总和三电压铸件、一体化压铸车身结 构件,以及铝合金底盘件等,涵盖铝合金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部件; 研发方面,合金材料开发、压铸工艺开发、模具开发具有相关规划; 市场方面,抓住公司现有渠道和客户的业务布局和车型开发,前期 重点围绕芜湖、合肥及周边区域主机厂进行市场拓展;产能方面, 加快一期工厂建成投产,并积极进行二期工厂规划,适时启动建设。
6、请对公司 2022 年下半年发展形势展望一下?
答:公司装备类业务现在手订单充足,产能负荷饱满,随着公司 IPO 募投产能释放,下半年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放大;轻量化零部件业务 目前正在进行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阶段,预计下半年实现部分竣工投产并批量供货。
7、2022 年上半年收入构成,同比模具及检具占比下降,焊装自动化生产线上升,原因?
答:上半年模具业务生产正常,因疫情带来的物流和人员往来等影响,部分订单交付有所延缓,导致收入有一定下降;同时,自动化业务随着产能释放,上半年积极克服疫情实现交付增加,共同叠加所致。
8、2022 年 6 月末在手订单 29.52 亿,主要构成?
答:全部为装备类业务订单,其中模具及检具约占60%,焊装自动 化生产线(含机器人及周边设备)约占40%;轻量化零部件业务还在建设中,暂未投产,订单情况不便披露。
9、贵司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发展情况如何,一体化压铸包括哪些产品?
答:轻量化零部件业务目前正处于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阶段,目前部分产品已取得客户订单,并完成产品样件开发和试制试装,预计下半年实现部分投产;一体化压铸产品现前期主要为车身结构件, 未来规划包括电池壳体等。
10、一体化压铸规划产能是多少,预计何时能够达产?达产后,有无新的产能规划?
答:轻量化零部件产能为年产 50 万套,包括动力总成及三电系统、 车身结构件等;预计 2022 年年底前实现部分批产供货,2023 年全 部投产并进行产能爬升;公司已进行未来产能规划,具体根据市场 开拓和一期产能利用情况,适时启动二期产能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