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年,毫无疑问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俄乌冲突,然后是东西方经济政治矛盾公开化、烈度化,台海局面的重大突破,多起社会热点……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桩,哪一件不牵扯着每一个人的心?因为,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事,都有可能引发局部动荡和骚乱……
我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一代。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很多作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而中央政府也早就在八十年代后期,对文革时期的历史给与了谨慎而又中肯的历史评价。按理来说,应该是尘埃落定了。相信不少人看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那部巨作比较真实的再现了改革开放开始的历史。我记得很清楚,当不少老干部老领导意识到”中国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但是,阻力也是明显的。在确立改革开放的前提下,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思想。
啰嗦了这么多,我的重点就是:任何一个重大决定,在决定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统一思想!
评价历史和评价一个人必须有一个评价标准:尊重历史,重视客观事实【当时的历史局限】,客观公正。我记得当时党中央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三七开。所以,中国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言归正传。在谈司马南之前为什么啰嗦这么呢?我前面的文字中心思想就是:统一思想,顾全大局。
玩头条不认识司马南,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光看他的头衔,就能把人看的一愣一愣的。再看他的文字和视频,远比他的头衔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初进入头条最先关注的就是司马南先生。他言语犀利,话风多变,知识庞杂,涉猎广泛,话题多样丰富,极具感染性【煽动性】,那语气,那气概”不容置疑”。一开始出于新鲜感,会被他的别样风格所”打动”。可是,时间久了就发现了很多问题,置疑之心日渐沉重。然而,由于他的话题大都和”抨击时弊、爱国抗美”有关,拥有惊人的拥趸,而且,个个强悍,本来肤浅却又十分”坚定”。那时候我就知道”事儿大”了。而网上,由于他的”一枝独秀”开始了两大”阵营”对立、互相攻讦,在社会层面,我曾多次见证很多农民工(毫无歧视之意)大谈特谈司马南:厉害了我的哥!这现象很像十几年前”擦鞋匠”、”人力车夫”大谈特谈股票和基金一样,;又如疫情前,毫无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的家庭妇女大谈特谈房产一样。我已经隐隐感觉到不妙了。我没有高学历,更没有专业知识,我只是凭我的阅历和感觉,就知道:当一个高雅的艺术品被最普通的人来”高谈阔论”,那么,这个艺术品已经不高雅了;当股票基金蕴含了那么多经济学理论,成了最普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知道股票基金已经”掉价”了;当房子成了商品,成了普通人”一夜暴富”的追求时,我知道,房地产快完了。同样,当爱国被炒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容不得置疑,容不得商榷,当理性、中庸被无视,我知道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再回到司马南先生身上。后来我取关,不喜欢他。曾经用了很长时间理清原因。首先,他的绝大多数视频和文字,几乎都是利用公开的资料信息以一种极”不寻常”的语气、方式来渲染。说话阴阳怪气,嘲讽攻击意味极浓。目的是非常明显,就是为了”爆炸性效应”,以此增强可视性、可读性。根据这一点,我凭直觉,这个人不可靠,不诚实,不正直。只说联想一件事。联想的前世今生可以说是相当复杂,如果你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很容易被忽悠。关于联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我为什么要在开头说那么多”废话”?提到历史改革中的邓小平?当时我们的改革是毫无经验可言,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当时党中央只有一个信念:不改革,中国就没有出路。而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就是当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后来出现了一大批国企改革,公改私。也因此造成了大批人失业。那时候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摸着石头过河。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应该明白了吧!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革就要付出代价。联想的问题就是那段历史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弄不好就有可能走极端:历史清算。必须有人负责。无知的人啊!你认为谁该为那段历史负责?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其次,把爱国搞成了口号,客观上造成了当今社会的撕裂、对立,颇有民粹、纳粹之嫌。整天在网上高喊爱国,煽动民众情绪,你让那些奋斗在科研路上兢兢业业的人才怎么想?你让那些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劳动者怎么想?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比国家领导层和那些智库还聪明?
后记:一个好的国家和社会一定是在不断的纠错中稳步前行;一个好的人民一定是安分守己,各司其职;一个好的知识分子一定是有良知,有公义正直品质的人。祖国还未统一,复兴大业还没有完成,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还有很远的距离。骄傲在败坏以先,尊荣在谦卑之前。当下最重要的就是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
写于202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