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建国起,毛主席众多亲戚纷纷找上门,请求“走后门”。有的想要安排或调动工作;有的想要来北京定居;还有的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但不出意外,这些要求都被毛主席回绝了。
可奇怪的是,在众多亲戚里,毛主席唯独对一人多加照顾。在毛主席卧病在床的时候,他担心自己一旦离去,就照顾不到这个亲戚了,于是破天荒给当地政府写了信,请他们帮忙照顾。
图|毛主席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为何毛主席对他如此照顾?
一、最喜爱的堂弟
湖南湘潭韶山冲的毛家是一个大家族,毛泽东的祖父与毛泽连的祖父是同胞兄弟,两家在一起的小辈,有十几人。“泽”字一辈,毛泽东排第三,毛泽连排第九。从关系来讲,毛泽连应该喊毛泽东堂哥。
毛泽连小时候家里遭遇了不幸,父亲患肺痨,不到50岁就去世了,母亲又患了眼病,完全养不活家里的几个孩子。好在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宽厚善良,施以援手,救下了一家,她还把毛泽连的姐姐(毛泽建)收为养女。
所以毛泽连从小就对自己堂哥一家,十分感激。
后面毛泽东参加了革命,毛泽连等同辈受到了他的影响,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领导农民运动,12岁的毛泽连加入了儿童团,立志帮助堂哥。
毛泽连那时就负责侦察敌情,送送情报。没多久,他就成了一名十分合格而且成熟的红军小交通员。毛泽东对这个小自己将近20岁的堂弟,也十分喜爱,他在外地读书,每次回家时,都要陪堂弟玩耍很久。
毛泽连加入儿童团后,主动为毛泽东当起通讯员,为他站岗放哨,保护他的安全。有一天晚上,军阀赵恒惕得到情报,说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正在搞农运,赵恒惕立即派人前去围捕,当时是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外面站岗,好在毛泽连怕出意外,主动在屋上观察放哨。
赵恒惕的人一出现,毛泽连就发现了。他立即用马灯向屋子里的毛泽东示警,正因为这样,毛泽东等人才惊险逃过一劫。不仅如此,后面毛泽连又多次帮毛泽东夫人和孩子,逃过敌人的搜捕。所以毛泽东才更加喜欢自己这个小小年纪,正直善良,机灵灵动的堂弟。
图|赵恒惕
但革命毕竟很残酷。
16岁那年,毛泽连在一次送信的路上,碰到了敌人。在逃亡的过程中,他的一只眼睛不幸碰到尖锐的树杈,毛泽连的眼睛当场鲜血直流,本来说,只要及时处理得到救治,应该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可当时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杀戮,使得附近的百姓人心惶惶,他们不敢收留毛泽连,很快,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眼睛,开始发炎流脓,留下了后遗症。
这并不是最糟糕的,不幸接踵而来。
1928年8月,毛泽连的姐姐毛泽建(游击队长)第二次被敌人俘虏,毛泽建不肯吐露任何有关毛泽东的情报,敌人恼羞成怒下,在1929年杀害了她。得知姐姐牺牲后,毛泽连悲恸万分,但他毫无办法,只能把心中的悲愤化为动力,在革命路上不断前行。
毛泽连的姐姐被抓住后,国民党的警察便来毛泽连家搜捕,好在韶山冲的百姓及时报信,毛泽连这才没被国民党抓住。不过自那时起,毛泽连也没法在外面为党组织活动了,他只好白天在偏僻一点的田里,为地主干活,挣点钱补贴家用,晚上他就跑到山上找个岩洞睡觉,这样的日子,毛泽连一过就是好几年。
时间久了,毛泽连没有想到的是,当年眼睛受伤留下来的后遗症,终于影响到了他。他的一只眼睛开始变得通红,后面又很痒,最后变得完全失明。这些事,毛主席在解放后才知道。
毛泽连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没有放弃。这是因为,他知道革命有一天,终将会胜利。1949年湖南解放前夕,野战军南下经过韶山,政工干部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成功找到毛家人,其中包括毛泽连。
图|毛泽连
这时候毛泽连才知道,自己的堂哥原来还在人间,并且已经带领解放军,准备要解放全国,穷人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
相关人员给毛泽连送到湘乡县城后,又有专人把他接到汉口,说马上就要开国大典了,等大典结束后,他们会把毛泽连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到了北京后,毛泽连直接去了中南海,并且见到了自己几十年未见的堂哥毛泽东。毛泽连第一眼觉得,自己的堂哥确实沧桑了很多,气场也不一样了,但眼中的那份柔情似乎没有变。
“泽连!”
毛主席轻轻喊了一句。
“三哥…主席。”
毛泽连赶紧回了一句,但旋即又改口,喊了句主席。毛主席摆了摆手,示意他还是叫三哥亲切一点,毛泽连看到毛主席这反应,心里也泛起了一阵暖流。
很快,众人开始吃饭,席间毛主席注意到毛泽连夹菜的时候,看不清,而且眼睛里泪水不断,他问道:“眼睛怎么了?”
毛泽连把自己眼睛受伤的经过,给毛主席说了一下,最后他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三哥…哥,这北京城里,有没有治疗瞎眼病的郎中,如果有的话,能不能请三哥帮我找一个?”之所以说是试探,那是因为毛泽连,不知道这要求,会不会给自己的三哥带来不便?
但毛泽连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一口答应了,还说:“北京有好医院,好郎中!”第二天,毛主席就让自己的儿子毛岸英以及秘书,带毛泽连去了北京协和医院看眼睛。
医生很快就给出了治疗方案,一段时间后,毛泽连顺利完成手术,回到韶山,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二、毛主席的拒绝
中国有句俗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毛主席的很多亲戚与好友,得知当年那个在外求学的青年,竟然成了国家主席,他们激动万分。
他们的反应也各有不同。
第一种情况是,毛主席家里有些比较传统的亲戚,就以为自己成了“皇亲国戚”,变得傲慢,甚至他们不服从政府的管理,毛主席知道后,严厉批评了他们。
还有一种,有一些人希望通过和毛主席的关系,或者凭借和毛主席当年的情分,可以向主席提一些要求。
比如当时有韶山烈士的亲属致信毛泽东,希望得到政府照顾。可毛主席说,全国都有烈士家属,该有的照顾肯定有,但那些额外的照顾,就不能给了,一旦给了那就不公平。毛主席认为家乡人民的生活改善,不是靠走关系、靠“照顾”就行,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最本质的东西。
但还是有些人听不进去,想要走“后门”。比如说,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早年间和毛泽东关系亲密,还帮助毛泽东开展过革命斗争,杨开智觉得,凭借两人往日的情分,如果他向毛主席提出在北京工作的要求,肯定能成。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一口回绝了,还送来了两封信件。
一封给当地湖南省委有关同志,上面明确提及:“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湖南根据他的能力分配工作,不同意其提出的任何无理要求!”
另外一封是给杨开智的,上面严肃说道,希望他能听从政府的安排,不要来京,也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规矩办理,不要让政府为难。
不仅是杨开智,就算是毛主席自己的本家人,他也坚决拒绝了。
毛主席留下的信件中,曾经就有一封毛泽东同时回绝外婆家15个人的批语,毛主席说:“你们的工作,不应由我来推荐决定,应该取决于你们在人民中的表现!”
毛主席对亲友的不合理请求,都十分坚决拒绝了。在这件事上,毛主席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他坚信“以身作则”,比任何严厉的规章制度效果都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自己做到廉洁奉公,不随便动用关系特权,这样才能服众,养成纯正的党风。
就算是毛主席最亲近的堂弟毛泽连,毛主席也是保持这种态度。
之前在北京的时候,有人就向毛主席建议,帮助一下毛泽连的家里,因为他家里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但毛主席却说道:“泽连家里的困难,我知道,可我是国家主席,要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不能只考虑泽连一家人的困难……”
“那给他在北京介绍工作呢?这样肯定也能解决问题。”
毛主席笑着说:“术业有专攻,我了解泽连,他擅长种田,还是回老家种田种菜好!”
某年毛泽连的母亲生病,跑到湘潭治疗的时候,没有见效,无奈之下,他决定去北京治疗。可毛主席早就对亲友说过,如果要进京,必须要经过他的同意。毛主席这样说,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亲戚为了谋求特殊利益,偷偷来到北京。
毛泽连于是让堂侄给毛主席写了封信,看下能否同意他去北京。毛主席看完后没有同意,他说现在政府正在精简节约,反对浪费,故不要来京,在长沙治疗即可。
还有一次,毛泽连扭伤了脚,造成骨折。他想要去北京治疗,但毛主席婉拒了,说如果在湖南的医院治不好,在北京也不见得能治好,所以还是在家里养治比较合适。毛泽连后面听了毛主席的意见,在家里积极养伤,果然一段时间后,脚就好了。
虽然毛主席对毛泽连这位堂弟,看似很严格,但相比其他亲戚,毛主席对毛泽连还是有多加照顾。毕竟毛主席知道,早年间他眼睛落下残疾,生活有些困难,过得比较苦。毛主席对毛泽连在政治上严格,在生活上却很照顾,可谓关怀备至。
从毛主席在北京为毛泽连治眼睛起,他就十分关注毛泽连的生活,虽然在信件里,毛主席表现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其实毛主席都是为了他好。
1950年,毛主席派自己的长子毛岸英,回湖南看望自己家里的老人以及韶山人民,临出发前,他就嘱咐毛岸英,一定要先去看看九叔毛泽连,问问他近来的生活。
上文提到毛主席曾经“拒绝”毛泽连带母亲来北京看病,其实毛主席并不是不关心,他收到信件后,立即让人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旧币一百万寄了过去,给毛泽连的母亲看病。
同时,上次毛泽连扭伤了腿(因运母亲灵柩扭伤)的时候,毛泽东也十分担心,他虽然不让毛泽连来北京,但还是拿出稿费旧币300万元,寄给了毛泽连,毛主席说,这钱一部分是丧葬费,一部分是治疗脚伤的钱。
不仅这样,从这一年起,毛主席定期每年给毛泽连送去200-300元,作为生活补助,这一送就是11年。
而且,毛主席并不是全然不让毛泽连来北京,1954年、1956年这两年,毛主席就自费把毛泽连接到了北京,看眼睛。所以毛主席并不是不让他的亲戚来北京,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优良作风,不是什么事都要来北京解决,如果有那种必须在北京解决的事,才写信来。
1959年,毛主席来到韶山。与此同时,毛主席第一个做的事,就是把毛泽连以及他的妻子全部接到韶山招待所来,请他们一起吃饭,聊天。
从很多记载来看,毛主席对自己这个堂弟毛泽连确实很照顾。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毛主席对自己没有让他过上好日子,感到愧疚。毛主席曾经说过,毛泽连是毛家人里生活最苦的一个。
在70年代的时候,毛主席自己已经颇为苍老,身上的疾病也比较多,但这时候,毛主席惦记的还是毛泽连。他对自己的两个女儿说:“我日子不多了,有件事,只好请你们做了,家乡你们要常回去,要多去看看你们的九叔,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只是这样,毛主席仍然怕照顾不到毛泽连,他破天荒第一次给当地政府写信:“我实在是走不动了,请政府帮忙照顾一点九弟!”
……
三、结局
受到毛主席照顾的毛泽连一家,又怎么样呢?
本来毛泽连家里十分贫困,经常一家人吃不饱饭,加上毛泽连身体又有残疾,所以生活很艰难。一开始他也想要走毛主席的关系,可在毛主席的严格要求以及教诲下,他很快就想清楚了,他是毛主席的亲人,就应该以身作则,不能打着“毛主席的招牌”去谋取私利。
于是毛泽连一直以一个庄稼人的身份,扎根农村,在自己家乡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默默生活。
毛泽连也用毛主席常常对他说的话,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因为革命中无数的先烈牺牲,活下来的人才能享受今天的生活,所以做什么事,想什么事,都要遵循一个底线,一个规矩,你们凡事都要带个好头!”
在后面的日子里,毛泽连带着妻子辛勤持家,供养孩子生活与上学。1961年的时候,毛泽连大儿子考上了高中,但因为交不起学费,只能辍学,儿子说,只要找毛主席伯伯写封信,就可以解决了。但毛泽连坚决不允许,他不支持儿子去打扰毛主席。
就这样,毛泽连大儿子放弃了读书,转身成了一名农民。虽然是农民,但毛泽连大儿子也没有放弃,他兢兢业业务农,种棉花、修水利、搞农田建设,做什么事他都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最终毛泽连大儿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当上了干部,还成了当地韶山公社革委会党委副书记。
这也应了毛主席之前说的那句话:“家乡人民的生活改善,靠的是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这是最本质的东西!”
在毛泽连的带领下,一家人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
毛泽连仍然在家里务农,妻子也只是宾馆汽油库的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不是很富有,但至少家里的基本温饱可以解决,而且让毛泽连骄傲的是,自己的女儿毛小青,谁也没有靠,自己就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毛小青从军队复员后,她向几个亲戚借了钱,借改革开放的机会,在北京开了一家饭店,开始打拼。毛小青有头脑,菜品质量过关,饭店很快就在北京,打响了名气。更加难得的是,这家饭店也变成了毛家人团聚的场所。
图|毛小青
毛家这个大家族,在“泽”字一辈后,就很少有人身居高位了,反倒是毛小青算是毛家里的“成功人士”。毛家人因为各种原因,很少有机会碰面,但毛小青的饭店在北京开了后,倒是给了大家一个聚会的好去处。
毛家人经常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叙旧情,话家常,参加者有李敏、李讷、邵华等,当然也不止有毛家人,还有毛主席以前身边的工作人员,如叶子龙、张玉凤、李银桥等人。
毛小青的饭店对他们来说,不止是饭店,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会让人感到亲切、和谐、热闹……当然最感动的人,还是毛小青的父亲毛泽连,他觉得现在毛家人的状态,才是自己堂哥毛主席,一直期望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