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松 通讯员 李雪龙
翻开鲁明公司今年前8个月的油气生产运行表,青南采油管理区交油量一直超年度计划运行。“一县一企”改革的四年间,青南采油管理区在用工总量压减近四成的情况下,原油产量从3.6万吨提高到7.3万吨,实现产量翻番、效益翻倍。
2018年1月,胜利油田实施“一县一企”改革,鲁明公司整合划转的鑫联公司后成立了青南采油管理区。起初,这个管理区面临“两难”:一边是每天近100吨的产量压力,一边是开井时率低、单井产能仅1吨、地层能量严重亏空等重重矛盾,向何处用力、往哪方攻坚,不仅关系当前效益,更关乎企业长远发展。
向管理提升、存量优化要效益稳产上产,成为破局的关键。2018年,青南采油管理区坚持一手抓双低单元治理、一手抓长停井扶停,建立长停井措施储备库,先后扶躺井6口、措施作业2口、日增油24吨,全年超产4000吨。
从经理到党支部书记,从“更专业”迈向“更全面”,一路走来,管理区执行董事、党支部书记杨风标深切感到,无论形势怎么变,抓“三基”、强管理、促发展的劲头不能松、方向不能变,要与时俱进、务实高效强化“三基”。
四年来,青南油田和王家岗油田的6个开发单元,水井开井数由7口增加至12口,日注水量由120立方米上升到200立方米,增加水驱储量48万吨,老井综合递减最低为0,单井产能达到3.6吨/天、增幅超200%,各项开发指标持续向好,老油田持续焕发着新活力。
产量做大,队伍规模随之做大,是传统开发单位绕不开的老路子。而青南采油管理区的发展壮大,恰逢油田构建新型采油管理区的关键期,走的是高质高效采油管理区建设的新路子。
按照“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有人巡检、专业维修”的建设要求,青南采油管理区将“三室一中心”优化为“一室一中心”,刻画生产组织、综合管理等7类16项标准化业务流程,优化整合大岗位9个、岗位数量优化50%,用工总量由76个压减到47个,减少38.2%、压减近四成,人均管理油水井数提高近3倍,劳动生产效率提高53%,实现基层管理效率、效能与效益的全面提升。
以青南油田莱87和莱78两个主力开发单元为例,青南采油管理区依托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在岗员工由23人压减至6人,原油年产量规模达到5.84万吨,正努力向“百人百万吨”迈进。
安全环保工作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产量实现翻番,用工压减近四成,安全环保清洁生产如何来保障?“智能油田建设为我们找到了答案。”管理区副经理王振说。
作为智能油田建设示范点,青南采油管理区以“打造胜利智能尖端”为己任,通过智能化赋能安全管理模式转型升级,配套井场视频监控、区域热成像、井场无人机立体巡检防控等举措,实现360度防范异常问题。
截至目前,青南采油管理区保持1690天安全生产纪录,油田安全类问题通报归零,年内将被推荐申报中国石化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单位标准化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