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
毫米大小,长相奇特……5.35亿岁的它,究竟是后口动物还是蜕皮动物?
现代快报讯(记者阿里亚)只有毫米大小,有一张大口,却无尾部和肛门……皱囊虫生活在距今约5.35亿年前的海洋中,被认为是人类远祖的至亲。 近期,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国内外科…
化石形成的五个基本条件,看你知道几个
何为化石 地球上的远古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生活痕迹被泥沙掩埋起来,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中,其身上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只剩坚硬的部分,如骨骼、枝干等与其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形成石头,但…
未来国内LNG价格或震荡上行
本报记者 吕红星 近日,LNG(液化天然气)价格很不稳定,涨跌互现,引起行业及消费者普遍关注。 据LNG物联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在133家国内LNG工厂中,有56家检修、停…
长安大学科研团队取得蜕皮动物体构起源研究重要进展 皱囊虫更可能是蜕皮动物而不是后口动物
皱囊虫的复原图。A,前视;B,左侧视;C,后视。 长安大学供图 8月18日,记者从长安大学获悉:该校刘云焕教授等科研人员对陕南约5.35亿年前的微体化石皱囊虫的亲缘关系和演化意义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颠覆性的能源技术支撑双碳战略
“每天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4300多亿吨煤的能量,平均一秒钟照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的能量。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一直有个愿景:过去,我们依赖于上亿年以前阳光照耀的…
《Nature》发ArticIe长文,长安大学刘云焕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蜕皮动物体构起源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由长安大学刘云焕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
蜕皮动物体构起源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长安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
在撒哈拉发现的蛇颈龙化石表明它们不仅仅是海洋动物
小蛇颈龙的化石是恐龙时代的长颈海洋爬行动物,在一个有1亿年历史的河流系统中被发现,现在是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这一发现表明,一些蛇颈龙,传统上被认为是海洋生物,可能生活在淡水中。 蛇…
单籽豆化石揭示古近纪的西藏是北半球区系交流枢纽
单籽豆属(Podocarpium)是豆科一个灭绝属,在欧亚大陆拥有丰富的化石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始新世。然而,一些关键地区(如青藏高原)化石记录的缺乏,使得科学家对于该属物种多样性和…
阿根廷出土了小型装甲恐龙遗骸
2016年2月2日,在阿根廷里约热内格罗,古生物学家正在挖掘属于新发现的两足装甲恐龙的骨骼和化石。 周四,古生物学家宣布在阿根廷南部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所知的小型盔甲恐龙,这种生物…